浙江临岐暖碗,老手艺人捶打千百次,探访暖碗制作背后的故事

如果要说出一样代表浙江临岐饮食文化的东西来,答案应该是临岐暖碗,也叫暖锅。是浙江千岛湖临岐镇独有的美食,这份打造暖碗的手艺,也是临岐镇独有。临岐暖碗在2017年成为了淳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浙江临岐暖碗,老手艺人捶打千百次,探访暖碗制作背后的故事

一只暖碗价格在1000-2000价格不等,作为一只火锅来说,价格不菲,但临岐每家都必有暖碗,这是为何?吃暖碗,不仅是一种美食,也是本地的风俗习惯。有不少都会提到小时候过年时才能吃上暖碗,以至于现在就觉得暖碗代表了过年的味道。此外,暖碗的材质和纯手工打造,也决定了它的价格。手艺人和暖碗都来自生活,也把这项手艺用于生活,既能养家糊口,也能传承手艺。

浙江临岐暖碗,老手艺人捶打千百次,探访暖碗制作背后的故事

从千百年前,因为造价不菲,暖碗就成为了临岐人的重要家庭财产,也是显示经济实力的一种标志。有钱人家还会置办暖碗作为女儿的嫁妆,不仅如此,清末兵荒马乱时,带着暖碗逃跑也是很常见的。

浙江临岐暖碗,老手艺人捶打千百次,探访暖碗制作背后的故事

暖碗由继承了这项非遗的手艺人纯手工打造,一只暖碗需要做4-5天,千万次的敲打锤炼。暖碗看起来像一口锅,中间有一圆筒,腹腔中空,可以放置木炭燃烧,腹腔外圆周凹陷,用于盛放菜肴。

浙江临岐暖碗,老手艺人捶打千百次,探访暖碗制作背后的故事

我们找到了本地有名的手艺人厉厉良德师傅,来到他的手工作坊时,他笑呵呵地说起话来不慌不忙,对自己的工作一丝不苟,给我们讲了暖碗的制作技艺,只可惜了他的手艺现在无人继承。暖碗由黄铜或紫铜打造,重在手工艺。说每一只纯手工的制品中都有手艺人的匠心,我觉得没错。

浙江临岐暖碗,老手艺人捶打千百次,探访暖碗制作背后的故事

厉良德师傅是这项非遗的传承人。制作暖碗这门手艺对他是家传手艺,已在厉家传了3代,他也已制作暖碗数十年。

浙江临岐暖碗,老手艺人捶打千百次,探访暖碗制作背后的故事

制作一只暖锅的工序总体来说可以分为外壳塑形、焊接、上锡、抛光四大步骤。厉师傅还曾自己用铜废品进行高温熔化。

浙江临岐暖碗,老手艺人捶打千百次,探访暖碗制作背后的故事

制作5毫米厚的铜板,要慢慢用铁锤锤薄至1毫米。以均匀厚实的铜片作为原材料,让暖碗受热更均匀,内壁涂有锡层,能够防止铜锅生锈。

浙江临岐暖碗,老手艺人捶打千百次,探访暖碗制作背后的故事

今天我们的到访刚好是他的生日,愉快地聊了很久。芳姐还说下次一定要提前告诉他们,她要做一锅最最好吃的暖锅招待我,也许我以后没机会再来看他们,但依然让人心里很暖很暖。

浙江临岐暖碗,老手艺人捶打千百次,探访暖碗制作背后的故事

家家户户过年过节、红白喜事都是必吃暖碗。暖碗的样子很像我在北京吃的铜火锅,但它是把食物一层层提前做熟埋在锅中。大概每家做法也各有千秋。今天拍完了暖碗制作,我们特意去吃了暖碗,好吃又暖和。

临岐暖碗的食材,俗称“三层楼”,把食材大致分为上中下三层。底层采用新鲜的萝卜打底;中间用切成薄片的白豆腐;上层以土猪肉为主,切成方块,事先煮熟备用。海带之类的配菜,铺在五花肉之上。撒上青色和红色的小辣椒,看起来就令人食欲大振。

浙江临岐暖碗,老手艺人捶打千百次,探访暖碗制作背后的故事

在临岐,吃暖碗还有讲究,一般为八个宾客享用,各有各的范围,一般都不会伸筷子到其他人面前,否则就会被他人嘲笑,这样的风俗不仅有趣,也体现了临岐人的饮食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