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的順治登基後,多爾袞幹了哪些事情?歷史上的事情真說不清楚

多爾袞的報復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二十六日,年僅六歲的愛新覺羅·福臨登基稱帝,改元“順治”。

6歲的順治登基後,多爾袞幹了哪些事情?歷史上的事情真說不清楚

由於新皇年幼,皇權不可避免地旁落,國家暫時由濟爾哈朗和多爾袞共同輔政。

那麼,作為這個王朝的哼哈二將,濟爾哈朗和多爾袞是打算和諧共事、緊密合作,一起造福國家呢,還是來一個魚死網破,其中一人悲慘下臺,另一個人大權獨攬呢?

很顯然,他們選擇了後者。

崇德八年(1643年)九月十一日,皇太極剛剛去世一個月,多爾袞就迫不及待地下手了。他以皇帝的命令頒佈了一道詔書,命另一位輔政王濟爾哈朗率軍出征,繼續討伐明朝。

理論上,多爾袞的這次軍事行動完全正確。清朝打贏松錦大戰後,不能止步不前,他們要繼續擴大戰果,討伐明朝。

為了這個目的,多爾袞要攻陷明朝的中後所、中前所、前屯衛三城,以切斷寧遠與山海關之間的聯繫,從而把這個軍事要地孤立起來,為未來攻陷它做準備。

鑑於此,對於這次行動,濟爾哈朗想都沒想就同意了,率領阿濟格、孔有德等人出兵。

濟爾哈朗與明軍展開了一場血戰,打得吳三桂苦不堪言。

6歲的順治登基後,多爾袞幹了哪些事情?歷史上的事情真說不清楚

最終,吳三桂為了保存實力,只能率軍撤出了前屯衛、中前所、中後所等地,把這些戰略要地拱手相讓。

奪取了這些重要的城池後,濟爾哈朗可以驕傲地回營了,並用這些戰功作為資本,繼續鞏固自己輔政王的位置。

等濟爾哈朗回家後,他卻傻眼了。對外,他贏得了一場勝利;對內,他卻輸掉了一切。

原來,短短數月,朝廷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自己雖然還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之一,但那個人已經更上一層樓,成為這個國家的“代理皇帝”了。支走濟爾哈朗後,多爾袞立刻再次以皇帝的名義頒佈聖旨,讓自己升級,晉封為攝政王。

輔政者,輔助皇帝管理國家者;攝政者,代替君主處理國家者(《漢書》雲:攝政者,代行天子之政也)。

從此以後,濟爾哈朗明顯矮了一頭,他只能聽從多爾袞發號施令,看著他成為這個國家的“一號首腦”。

這樣的結果,讓濟爾哈朗情何以堪?而且,濟爾哈朗就是想反擊,也毫無辦法了。因為此時此刻,多爾袞已經把朝廷重組,完成了大權獨攬的事實。

原來,多爾袞晉封自己為攝政王后,繼續頒佈聖旨,下令所有的親王、貝勒、貝子們“悉罷部務”,不許再管理朝廷事務。朝廷所有的事務由各部尚書負責,各部尚書對攝政王負責。多爾袞奪取了所有的權力,成了國家的最高掌門人。

濟爾哈朗還能幹什麼呢?他只能認命。

於是,濟爾哈朗召集大家開會,宣佈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從今以後,一切的國家事務都要讓多爾袞先看,他看完了,我再看。當然,我看不看,也無所謂了。

這個人,徹底認輸了。

後來,在小人拜音圖的舉報下,濟爾哈朗對自己的罪名供認不諱,他乖乖交出了權力,下臺回家了。從此以後,他選擇了跟代善學習,天天閉門思過,學習各種明哲保身之道。當然,濟爾哈朗學習的結果,也非常好,“得以善終”。

在一番戰鬥後,多爾袞幹掉了濟爾哈朗,成了國家唯一的王。

當然,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多爾袞是不會就此停步的,他下一步,就是打擊宿敵豪格以及不服自己的兩黃旗將領。

這些人的噩夢,就此開始。

為了分化、瓦解兩黃旗的勢力,多爾袞瞄上了兩黃旗的那些將領,他打算收拾曾經歃血為盟、一起效忠豪格的那八個大佬。

那八個大佬,就是索尼、鰲拜、圖賴、圖爾格、拜音圖、何洛會、譚泰、冷僧機。

多爾袞選擇了威逼利誘和軟硬兼施的手段,願意歸順的,給糖果;不願意歸順的,大棒伺候。拜音圖和何洛會不想捱打,他們很快背叛了誓言,投奔多爾袞。

這兩個小人投奔後,立刻給多爾袞呈獻了一份大禮。

拜音圖向朝廷舉報,說濟爾哈朗對多爾袞頗有微詞,打算謀反。何洛會向朝廷舉報,圖賴和圖爾格不服攝政王,他們對多爾袞也頗有微詞,且打算“謀反”。

得此“重要情報”,多爾袞立刻抓捕了相關犯罪嫌疑犯,準備對他們嚴懲不貸。

在一番審判後,濟爾哈朗對自己的“罪行”供認不諱,伏法認誅。多爾袞念其對國家有功,對其網開一面,只罰了五千兩銀子了事。當然,從此以後,濟爾哈朗不用來上班了,下臺回家。

對比濟爾哈朗,圖賴和圖爾格就明顯“不聰明”了。在審判期間,他們對自己的“罪行”絕不承認,還據理力爭,要求朝廷嚴懲拜音圖和何洛會這兩個小人,還自己一個公道。當然,他們的這種抗議,又有什麼用呢?

最終,多爾袞下令,剝奪了他們所有的權力,將他們關入監獄。後來,在眾人的求情和國家的需要下(入關後,國家需要驍勇善戰的將領),多爾袞才釋放了他們,命他們“戴罪立功”,償還自己的“罪孽”。

收服了兩個、解決了兩個後,多爾袞再接再厲,準備收拾剩下的四個將領。結果,多爾袞還沒有動手,譚泰和冷僧機就主動歸順了自己。

就這樣,昔日的八個大佬,只剩下索尼和鰲拜了。

雖然論能力、論威望,索尼和鰲拜要比那幾個人厲害得多,但他們勢單力薄,已經無法威脅多爾袞了,多爾袞也不打算收拾這哥倆了。

多爾袞之所以不收拾他們倆,原因很簡單,天下未平,他還需要鰲拜這個猛將去打天下。索尼的威望太大,多爾袞投鼠忌器,不敢輕易動他。

當然,等平定了天下,多爾袞就開始收拾他們了。在那個鬥爭的時代裡,索尼和鰲拜被整得很慘,都差點被整死。好在多爾袞英年早逝,他們才重見天日,被委以重任。此後,他們不僅成了順治最信任的大臣,還成了康熙皇帝的輔政大臣。

收拾完了兩黃旗大佬後,多爾袞一舉擊潰了自己的敵對勢力。當然,為了大權獨攬,這還遠遠不夠。多爾袞還得消滅那個人才行。

6歲的順治登基後,多爾袞幹了哪些事情?歷史上的事情真說不清楚

那個人,就是多爾袞的死對頭——豪格。

大清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一日,多爾袞正式發難,他收下了何洛會舉報(誣告)的奏章,痛罵豪格大放厥詞,說自己的壞話,破壞內部團結。

對於這個罪行,豪格毫不反駁,全部承認,他還當眾坦言道:“對,我就是咒你短命了,還想掐死你!今日,事已至此,要殺要剮,隨便。”

一聽這話,多爾袞徹底怒了,他痛罵豪格目無尊長,說自己雖然比豪格小,但也是豪格的叔叔,豪格想造反不成?最終,多爾袞對眾大臣道:“你們說,應該怎麼懲罰豪格?”

代善站了出來,大聲道:“該殺!”濟爾哈朗也依附道:“該殺!”其他大臣也紛紛表態:“該殺!”

一看眾人都要殺自己,豪格大義凜然道:“既然你們都讓我死,我就成全你們。”說完,豪格抽出腰間寶劍要自刎。

這個時候,小皇帝順治衝了進來,他當眾大喊道:“若殺我大哥,你們就當皇帝好了。這個皇帝,朕不幹了!”隨後,順治開始大哭大鬧,不讓大家處罰豪格。

朝鮮史料記載,為了救哥哥,小皇帝使出了渾身解數,天天“啼泣不食”,就差去上吊了。

皇帝如此,多爾袞能怎麼辦呢?他只能撤兵。當然,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多爾袞以“悖論”的罪名,把豪格的幾個部下殺死了,還剝奪了豪格七個牛錄,罰銀五千兩,並把他貶為庶人。隨後,多爾袞為了收攬民心,他開啟了“打一棍子、給一個棗”的模式,他虛偽地對外宣傳,念豪格有功,雖然他“罪惡多端數不勝數”,但還是把他輕判了,“姑且不再追究,遂釋之”。

要知道,多爾袞之所以對豪格輕判,除了收買人心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裡面。

這個原因就是——多爾袞正忙著傾盡全力出兵,發動一次與明朝最大規模的戰爭。在這個節骨眼上,多爾袞只能輕判豪格,以收買人心,維護內部團結。就這樣,豪格官復原職。在進擊中原的過程中,他付出了全部的力量。

打壓了濟爾哈朗、收拾了兩黃旗八大大佬、幹掉了豪格後,多爾袞終於大權獨攬,再也沒有人敢忤逆他,也沒有人敢反對他了。

身為一個雄才偉略的人,多爾袞也是有夢想的,他繼承了哥哥的遺願,準備討伐明朝、問鼎中原。

明朝與清朝的戰爭,再次爆發。

讓多爾袞始料未及的是,在大清王朝忙著內部重組時,大明王朝也沒有閒著,他們也在忙碌不已。只不過,大明王朝不是在忙著內部重組,而是在忙著被改朝換代!

這些故事,還得從頭說起。

繼續馬踏中原

1644年,一個永載史冊的年份。這一年中,形勢變化之快,中原動亂之大,足以迷失多爾袞的雙眼。他只能憑藉自己的直覺,做出最合理的選擇,帶領這個帝國走向最終的勝利。

《明清史料》記載,這一年的正月,多爾袞就敏感地意識到,西北的農民軍已經成了氣候,他們再也不是流寇,而是一個國家了。於是,多爾袞攝政後,他派遣使者出使大順國,送去了一封尋求合作的信,他希望雙方合作,同心協力,一起討伐明朝。

大清國皇帝致書於西據明地之諸帥:朕與公等山河遠隔,但聞戰勝攻取之名,不能悉知稱號,故書中不及,幸毋以此而介意也。茲者致書,欲與諸公協謀同力並取中原。倘混一區宇,富貴共之矣,不知尊意如何耳。惟望速馳書使,傾懷以告,是誠至願也。

——《清帝致西據明地諸帥書稿》

可惜的是,由於多爾袞根本不瞭解農民軍,他甚至不知道農民軍的首領是誰。這些信沒有送到李自成的手中。

當然,即使李自成看見了這封信,也不會回應大清。因為,李自成兵強馬壯,他不需要跟這些“夷人”合作,也能奪取天下。

最終,這封尋求合作的信石沉大海,合作的事情就此不了了之。

對於聯繫農民軍失敗的事情,多爾袞並不在意。畢竟,他還有很多事情要幹,這些事情更加“重要”。

這些事情就是,收拾濟爾哈朗、收編八大臣、弄死豪格,等等。

就在多爾袞收拾豪格期間,李自成已經率軍出發,一步一步逼近北京城了。對於這些事情,多爾袞根本不知道。然而,多爾袞不知道這些事情,那個人卻對這些事情清楚無比。

那個人,就是大清王朝的頭號功臣——范文程。《明清史料》記載,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初四,正在蓋縣(今蓋州市)溫泉療養的大學生范文程得知李自成已經率軍出發開始討伐明朝後(李自成發佈了昭告天下的檄文),立刻提前結束了休假,風塵僕僕地趕回盛京,面見多爾袞。

落座後,范文程闡述了自己的看法,建議多爾袞立刻出兵討伐中原,奪取天下。

6歲的順治登基後,多爾袞幹了哪些事情?歷史上的事情真說不清楚

范文程告訴多爾袞,現在已經到了一個關鍵時刻,成就大業,就此一舉!若耽誤此良機,後悔莫及。

范文程清楚地知道,大清的敵人到底是誰,要跟誰來奪取天下。

李自成剛剛出兵討伐明朝時,范文程就提出大清雖然跟大明爭奪天下,但現在形勢已經變了,大清未來的主要敵人將是農民軍,而不是腐敗的大明王朝。大清要改變作戰方針,開始針對農民軍。

在多爾袞出兵時,范文程建議,要改變過去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的戰術,要變成一支秋毫無犯、嚴明紀律的仁義之師。只有這樣,才能收服大明王朝官民的心,成為他們新的主人。

為了讓多爾袞聽從自己的建議,范文程還一再告誡道:“自古以來,沒有嗜殺能夠奪取天下的。我們可以在東北稱王稱霸,但若想統治整個中華大地,就必須安撫百姓才行。一味地喊打喊殺,只會讓中原百姓痛恨我們,最終揭竿而起。”其實,對於范文程這套理論,很多女真將領是不同意的,甚至是不屑一顧的。

畢竟,在他們眼中,馬上可以打天下,這就行啦。至於下馬治天下的事情......等打下了天下後,再說!

聽完范文程的這番言論後,多爾袞下令開會商討此事。結果,幾乎所有的大臣都選擇了“再議”。在他們眼中,范文程的這番話,只是他自己的想象罷了,他們甚至都沒有聽懂范文程說的話。

當時,大家商量的結果是——派探子去中原打探消息,等得到確切消息後,再行動不遲。

在這個歷史的拐角處,雄才偉略的多爾袞做出了自己最正確的選擇。史料記載,對於范文程的建議,多爾袞在一番思考後,就留下了三個字“深納之”。他不僅聽進去了,還完全照辦了。

對於這段歷史,明清史學家孟森給出了一個高度的評價。他認為,范文程的這個建言,“於清之開國,關係甚巨”。而多爾袞“明達足以聽納正論”的結果,則是讓大清能夠入主中原的重要原因之一。

《李朝實錄》記載,確定出兵後,多爾袞下達了強行徵兵令。他下令,“數日之內,急聚兵馬而行”,國中“男丁七十以下、十歲以上,全部從軍”。畢竟,這是一場“成敗之判,在此一舉”的戰役,多爾袞要傾盡全力,一戰定乾坤。

在數天的調兵遣將後,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九日,多爾袞自封為大將軍,率領所有的女真勇士浩浩蕩蕩地走出瀋陽城,開始進擊中原。

此次出征,大清帝國上到親王、郡王,下到統領、護軍,一共出動了一百八十五員猛將,可謂精銳盡出。多爾袞徵調全國之兵,率領大清滿八旗、蒙八旗、漢八旗共計十四萬大軍,傾國而來。

您沒有看錯,我也沒有寫錯。

大清王朝的傾國之兵,真的只有區區十四萬兵馬(史稱“合十四萬騎”)。正是這十四萬大軍,擊敗了數倍於己的大順軍,也滅亡了號稱有“百萬之眾”的南明王朝。

更多有關清朝入關後的內容,敬請關注《這個清朝太有意思了》(1-3卷),京東套裝滿100減50,噹噹5折包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