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说“害怕”时,父母说“不怕”,可能会养出一个更胆小的娃

相信恐惧这种心理情绪是人类与生俱来

的,虽然它是一种生理应激的本能,但不得不说这种恐惧心理在小孩子身上见得尤其多。

可能家长觉得小孩子出现恐惧并不用担心,很有可能是孩子太小或者是孩子的性格懦弱所导致的。

当孩子说“害怕”时,父母说“不怕”,可能会养出一个更胆小的娃

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反而会对孩子的恐惧进行责备,但是家长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那就是孩子拥有正常的恐惧心理是非常正常的。

而根据科学研究表明:如果经常让孩子处于这样的恐惧心理的话,反而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他们性格也会变得更加自闭。

在寻求家长帮助没有结果也会让他们不愿意去表露自己内心当中的想法以及情绪。

久而久之会让孩子成为一个非常内向,并且不爱说话的人,对于孩子未来也是拥有着很大的影响。

当孩子说“害怕”时,父母说“不怕”,可能会养出一个更胆小的娃

面对孩子的恐惧心理时,家长应该如何做呢?

  • 及时安抚孩子的情绪,让他不再害怕

当孩子出现恐惧的情况时,家长首先要安抚孩子,让他们的内心能够慢慢的平静下来,并且可以通过适当的语言或者是拥抱,让他们感觉到一定的安全感。

如果孩子感觉到了家长的陪伴,那么什么都不用害怕了,反而会减少他们内心当中的恐惧和不安

不过在这个时候父母千万要记住,不要用斥责或者是进一步恐吓的方式来让孩子平静,这反而会让孩子内心当中受到

深度惊吓,对于孩子的未来发育也是拥有着一定的影响。

当孩子说“害怕”时,父母说“不怕”,可能会养出一个更胆小的娃

  • 父母以身作则,表现出勇敢不畏惧

在孩子非常害怕的时候,父母一定要非常的

勇敢,表现出大人的担当,只有这样才能够给孩子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反而让他们觉得自己还有着依靠和后盾

如果家长表现的比孩子还胆小害怕,那么很容易会加深孩子内心当中的恐惧,可能也没有办法很好的走出恐惧的阴影。

再加上家长本身就是孩子的榜样,如果家长在面对恐惧的东西时能够直接面对,那么可能孩子也会效仿家长这样的行为。

当孩子说“害怕”时,父母说“不怕”,可能会养出一个更胆小的娃

  • 和孩子一起揭开恐惧的面纱

根据专家也表明本质的原因:他们对于这这个世界的陌生,毕竟孩子在刚刚来到世界的时候,他们了解世界的事物并不是很多,反而是在不断的成长过程当中才能够慢慢的去接触。

其实孩子之所以会出现恐惧心理,这也就使得他们对于很多事物都不曾了解。

比如,在黑乎乎的巷子里面会有什么东西?

爸爸妈妈口中所说的那些大怪物到底存不存在?

甚至有的小孩子会把电视中的那些动画人物也转移到现实世界当中。

当孩子说“害怕”时,父母说“不怕”,可能会养出一个更胆小的娃

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家长能够了解孩子内心当中的想法,想必也能够对症治疗,和孩子一起去探索一下这些好奇的问题,与孩子一起揭开那些恐惧的神秘面纱

当孩子知道真相之后,恐惧心理也就会慢慢的消失了,当然在孩子面对恐惧的过程当中,其实他们更加需要的则是父母的安慰

如果父母并没有对他们进行安慰,反而非常嫌弃或者是斥责的话,很容易让孩子的心灵受到一定的创伤,在未来的生活过程当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精神问题

这就使得当家长发现孩子的恐惧心理是在第一时刻就要关心孩子有没有受伤

,并且用爱意的话感化他们的内心,让他们知道父母则是他们一生当中最大的靠山

当孩子说“害怕”时,父母说“不怕”,可能会养出一个更胆小的娃

很多宝宝出现害怕的情况,可能是因为没有获得足够的安全感。

而睡前故事多以童话故事为主,情节不会激烈,多为美好结局,宝宝听后很容易获得安全感,产生睡觉后也有父母陪伴的感觉,睡觉会更香。

当孩子说“害怕”时,父母说“不怕”,可能会养出一个更胆小的娃

睡前故事还能促进宝宝的听力,父母的声音也是对宝宝大脑最好的刺激,能促进大脑发育,扩大孩子的视野,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我从乐乐1岁起就开始讲睡前故事,这时孩子已经能听懂大部分简单的词语,她特别喜欢《上床啰:宝宝晚安故事》和《儿童情绪管理和性格培养》

当孩子说“害怕”时,父母说“不怕”,可能会养出一个更胆小的娃

每一册都是单独的小故事,故事简单清晰,很符合宝宝能理解的思维,更多的是搭配了精美的图片,颜色明丽、温和,不会让宝宝的大脑过于兴奋,促进睡眠还能培养审美观。

当孩子说“害怕”时,父母说“不怕”,可能会养出一个更胆小的娃

每天给宝宝换不同的小故事,不会枯燥,碰到宝宝喜欢的也可以反复讲,其中故事都能够让宝宝增加勇气,不再害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