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何為“禪茶一味”,放下一切,保持平常心

茶文化與禪有著極為密切的關聯,在中國素有“禪茶一味”的說法,也就是說,禪味與茶味是同一種興味。蘇軾有茶聯:“茶筍盡禪味,松杉真法音”,可見禪對茶文化的影響。

茶文化|何為“禪茶一味”,放下一切,保持平常心

1

佛教在茶中溶進“清靜”思想,希望通過飲茶把自己與山水,自然融為一體,在飲茶中體會美好的韻律,使精神開釋。茶與禪共有的素樸,見性,安詳,修身的氣氛,是二者交融發展的源泉。

佛教為茶道提供了“梵我一如”的哲學思想及“戒,定,慧”三學修習理念,深化了茶道的思想內涵,使茶道更有神韻。

特別是“梵我一如”的世界觀與道教的“天人和一”的哲學思想相輔相成,形成了中國茶道美學對“物我玄會”境界的追求。

可以說,中國茶道從一開始萌芽,就與佛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其中僧俗兩方面都津津樂道,並廣為人知的便是禪茶一味。

茶文化|何為“禪茶一味”,放下一切,保持平常心

茶與佛教的最初關係是茶為僧人提供了無可替代的飲料,而僧人與寺院促進了茶葉生產的發展和製茶技術的進步,進而,在茶事實踐中,茶道與佛教之間找到了越來越多的思想內涵方面的共通之處。

2

其一曰“苦”

佛理博大無限,但以“四諦”為總綱。釋迦牟尼成道後,第一次在鹿野苑說法時,談的就是“四諦”之理。而“苦,集,滅,道”四諦以苦為首。

人生有多少苦呢?佛以為,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等等,總而言之,凡是構成人類存在的所有物質,以及人類生存過程中的精神因素都可以給人帶來“苦惱”,佛法求的是“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茶文化|何為“禪茶一味”,放下一切,保持平常心

參禪即是要看破生死,達到大徹大悟,求得對“苦”的解脫。茶性也苦,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載:“茶苦而寒,陰中之陰,最能降火,火為百病,火情則上清矣。”從茶的先苦後回甘,苦中有甘的特性,佛家可以產生多種聯想,幫助修習佛法的人在品茗時也能品味人生,參破“苦諦”。

其二曰“靜”

茶道講究“和,靜,怡,真”,把“靜”作為達到心齋座忘,滌除玄鑑,澄懷味道的必由之路。

佛教也主靜,佛坐禪時的五調:調心,調身,調食,調息,睡眠,以及佛學中的“戒,定,慧”三學也都以靜為基礎的。

佛教禪宗便是從“靜”中創出來的,可以說,靜坐靜慮是歷代禪師們參悟佛理的重要課程。在靜坐靜慮中,人難免疲勞發困,這時候,能提神益思克服睡意的只有茶,茶便成了禪者最好的“朋友”。

茶文化|何為“禪茶一味”,放下一切,保持平常心

其三曰“凡”

日本茶道宗師千利休曾說過“須知茶道之本不過是燒水點茶”,此茶一語中的。茶道的本質確實是從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中去感悟宇宙的奧秘和人生的哲理。

禪也是要求人們通過靜慮,從平凡的小事中去契悟大道。人的苦惱,歸根結底是因為“放不下”,所以,佛教修行特別強調“放下”。

近代高僧虛雲法師說:“修行須放下一切方能入道,否則徒勞無益。”放下一切是放什麼呢?內六根,外六塵,中六識,這十八界都要放下,總之,身心世界都要放下。

茶文化|何為“禪茶一味”,放下一切,保持平常心

放下了一切,人自然輕鬆無比,看世界天藍海碧,山清水秀,日麗風和,月明星朗。品茶也強調“放”,放下手頭工作,偷得浮生半日閒,放鬆一下自己緊繃的神經,放鬆一下自己被囚禁的思緒。

3

飲茶亦可以悟禪,由於飲茶與佛教的清規,哲學,教理,觀念有許多互通之處,從而便產生了“禪茶一味”之說。但這不是說,茶就是禪,禪就是茶,指的是禪和茶在精神上的互通。

茶文化|何為“禪茶一味”,放下一切,保持平常心

這是因為茶性平和,飲茶可以清心,也可以靜心,僧人認為飲茶可以悟理,而至悟佛理,從而,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