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農業那麼發達?

星慧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但長久以來,中國也是美國許多產品的重要海外市場。根絕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17年美國是中國最大的大豆進口國,進口量達為5093萬噸,而這隻佔美國大豆出口量的62%。美國農業為何如此高產?


上海市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唐雪明,曾帶著這樣的疑問,訪遍美國的農業大州——賓夕法尼亞、伊利諾伊、愛荷華、猶他、阿肯色和華盛頓州。經過考察,他深刻地認識到美國高產的原因,是廣泛地應用了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農作物的良種化。


以下為唐雪明演講全文:

十年前,我在美國工作和學習的時候,因為工作的原因經常從美國的東部飛往西部,坐在舷窗前時我經常俯瞰大地,欣賞田野上那一個個碧綠的圓,這是美國的集約化農田,最大的直徑有1.6公里,面積有三千多畝,它們體現了美國農業最高效的育種、栽培和管理模式。

後來,我去了很多美國的農業區,我特別關注的是加州的中央谷地,這個夾在內華達山脈和海岸山脈之間的狹長窪地,長只有720公里,寬60到100公里,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窪地,卻是美國最重要的農產區之一,它的蔬菜、水果、堅果產量佔了全美總產量的一半。

美國只有3億人,農村人口不到2%,農業從業人口只有1%,也就是說300萬個農夫種出了全世界五分之一的糧食,可以養活20億人。換句話說,它不僅能夠養活兩個美國的人口,還能養活整整一個印度。


美國的農業為什麼這麼高產呢?

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後來去了賓夕法尼亞、伊利諾伊、愛荷華、猶他、阿肯色和華盛頓州,這都是美國的農業大州。

經過考察,我深刻地認識到美國高產的原因,是廣泛地應用了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農作物的良種化。

2007年我離開美國,來到上海市農業科學院,主要從事農作物種植的環境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以及作物營養強化的工作,這是我的團隊。

通過這十年的研究學習和調查,我深刻地瞭解了我們中國農業的整體面貌,也深刻地認識到,在我們這樣一個國家,種子是多麼的重要。


中國人比任何時候都需要好種子

我們是農業大國,但我們並不是農業強國。

我們的糧食自給率不到90%,我們的糧食單產增長率只有0.6%,每年需要新增3500萬噸糧食,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

從2012年開始,我們的糧油棉六大作物全面進口,我們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棉花、水稻進口國,也是玉米、小麥、油菜的主要進口國。而在1997年,我們是當時世界上主要的水稻、小麥出口國。

我們現在的耕地面積比1997年少了1.23億畝,我們的人口占世界20%,需要世界上20%的耕地來養活,同時需要24.7%~25%的糧油來養活。

我們常常說要把飯碗緊緊地端在自己的手裡,此刻我們比任何時候,都迫切地需要優良的種子來實現這一目標。但是如何獲得優良的種子呢?

從發現農作物的種子那一刻起,人類上下求索了上萬年。

一萬年前的水稻和小麥,就像一根草;五千三百年前,墨西哥人發現玉米的時候,它只有我們小拇指這麼粗;荷蘭人發現最早的胡蘿蔔是紫色的,荷蘭的育種學家,經過不斷地努力,終於把這個紫色的胡蘿蔔,育成了橙色的(那是他們國旗的顏色)……

正是一代一代育種學家前赴後繼的努力,加速了種子進化的進程,我們現在看到的所有農產品的種子,都脫離了它的原始面貌,但是生機勃勃。因為

自然是動態的,它不是一成不變的

美國著名的育種學家諾曼·博洛格領導了第一次綠色革命,他培育出的矮稈小麥,拯救了南亞次大陸10億人。因此,他獲得了1970年的諾貝爾和平獎,這是諾貝爾和平獎,第一次授予一個農業科學家。他在1986年設立了世界糧食獎,這個獎成為了世界糧食發展的風向標。

2004年袁隆平先生獲得了世界糧食獎,以表彰他對雜交水稻育種作出的巨大的貢獻;

2013年世界糧食獎授予了把基因工程技術搬入到農業應用領域的三位科學先驅;

2016年世界糧食獎授予了四位作物營養強化領域的科學家,他們讓世界上1000萬人獲得了營養充足的糧食;

……

世界糧食獎在育種領域裡的頒獎進程,也代表著我們育種的發展目標,是什麼呢?是吃得飽,吃得好,而且要吃得健康。

為了吃得飽,化學農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也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2016年,我國生產了7千萬噸化肥和370萬噸農藥,除了一半出口以外,另外一半撒到了我們的土壤和水流裡,它們是更嚴重的看不見的“霧霾”,隱秘地威脅著我們的健康。

比如殺蟲劑,作用在害蟲身上的殺蟲劑只有0.1%,其餘99.9%,要麼進入到土壤裡,要麼流入了江河。我們土壤的負載也很嚴重,年年要高產,不得不投入化學肥料,所以我們的土壤有機質含量只有發達國家的四分之一。

要發展綠色農業,我們必須要用綠色生產方式替代化學生產方式,綠色農業的核心是種子。育種的核心在於它的遺傳性,而栽培的核心在於它的生理性。

遺傳性就是我們要了解它基因的特徵,生理性就是我們要讓種子和環境友好地結合,共同地發展。如果有一天我們把南方的柑橘種到北方,也一樣甘甜可口,那麼“南橘北枳”這個成語可以成為歷史。

如何有機地把育種的遺傳性和栽培的生理性結合起來?合成農業給我們帶來了希望。


合成農業點燃的希望

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人工地去設計一個系統和模塊,合成一個新的生物系統。然後,用這個生物系統來生產我們所需要的營養物質,甚至疫苗、活性蛋白、保健品,我們可以把所有優質的性狀轉入到一個種子當中去,我們也可以把一個我們需要的非常昂貴的藥物或者活性物質的整個生產合成代謝途徑轉入到微生物裡,形成一個微生物工廠,通過發酵來實現它。

2009年,我們在美國微生物會刊上發表了一項非常重要的研究成果,美國微生物學會把我們這項工作譽為綠色化學的開創性工作之一

我們把1,3-丙二醇,這種在農業、醫藥和能源領域非常重要也非常昂貴的化學原料,轉入到了大腸桿菌當中,這種大腸桿菌非常友好地接受了1,3-丙二醇的整個合成代謝途徑,就像搬進了一個小工廠。不僅如此,我們的大腸桿菌還能利用農業的廢棄物(比如說秸稈)來生產1,3-丙二醇,

使得生產成本大幅度降低,改變了汙染嚴重的化學工藝。這是我們合成生物學一次初步成功的嘗試。

2016年,我們把先進的基因組重排技術和分子模塊設計技術相融合,構建了耐低溫的草菇。

草菇大家不陌生,但是大家經常是在夏天看到它,冬天大家很難看到,為什麼?因為一般的草菇有一個特性,它雖然營養價值非常高,但是在低溫下會自溶,大家把它放到冰箱裡,不到一晚上它就自溶液化了。這是草菇的“癌症”,很多人想把這個癌症攻克。

我們也在想,採取什麼樣的手段呢?

我們想到了基因組重排技術,這個技術以前是在低等的大腸桿菌和枯草桿菌中實現,在高等生物、高等真菌當中沒有實現過,因為很難。

我們用新的算法,篩選了大量不同來源的草菇的品種,進行基因組測序,獲得它的不同性狀,把這些性狀進行重新洗牌,按照我們的設想,最終獲得了一個全新的耐低溫草菇品種。即使放在冰箱裡兩天再拿出來,還像新摘出來的一樣。文章發表以後,我收到了大量國內外專家和機構的來信。他們說這樣一種方法,開闢了食用菌育種的一個新途徑

最近我們在做的一項工作跟玉米有關,我們在構建一個具有高營養價值的鮮食玉米,我們把葉酸整個合成途徑,放到玉米種子當中去。

因為葉酸是我們人體所需的一種非常重要的營養物質,而人體本身卻不能合成。如果缺了葉酸,我們患冠心病、帕金森綜合症、中風和癌症的風險會增加。孕婦如果缺少了葉酸,會使胎兒發育不良。但是,過量補充化學合成葉酸,又會增加結腸癌和前列腺癌的患病風險。

所以,如果我們通過合成農業的方法,把葉酸的整個合成途徑搬到鮮食玉米里面,在不遠的將來,大家吃一根玉米就能滿足一天的葉酸的需求,這是多好的一件事兒啊


用科技譜寫豐收的樂章

大家對這一張圖一定不陌生,去年10月,新版的AlphaGo——AlphaGo Zero,在沒有任何圍棋知識的情況下,自我深度學習了8個小時,以100:0的比分戰勝了擊敗柯潔的那個AlphaGo,戰勝了它的前輩。

科學進步的步伐,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就像我們一百年前不能想象現在的生活方式一樣,我們依然不能想象一百年以後人類是怎樣的生活或生產模式。

當人工智能與農業結合,會帶來怎樣的面貌?

雲計算、大數據分析和植物生物學相結合的雲生物技術在美國已經誕生,利用先進的生物傳感器,就像過CT一樣掃描種子和種苗,可以快速地對它們進行分揀,快速地感知植物的表型,它的葉片、溫度、水分、抗逆性、生理性以及它的葉綠素含量。在很短的時間裡面,從茫茫種苗當中快速篩選出優良的基因,提高農產品的抗病性、抗逆性、抗旱性。

雲生物學,不僅能夠進行良種的篩選,還能檢測氣候,實現精準灌溉和施肥。在美國幾萬畝的大麥田、小麥田裡,傳感器可以知道今年我要撒多少肥料,這個階段我該用多少水分,極大節約了成本。

一個健康的種子,它一定含有健康的微生物菌群,就像我們人類一樣,一個健康的人,他一定包含有健康的腸道微生物。有了大數據,基因測序、機器學習之後,我們還能通過歸類、分解,找到最優的微生物的菌群,把它們定植在種子當中,讓它們團結協作。這個健康的種子菌群,會幫助種子生根發芽,抗病抗逆,獲取營養物質,茁壯成長,自身還能利用植物光合作用代謝50%的產物進行自我繁殖。這樣就形成了種子、植物和土壤之間的有機循環,就像一個和諧社會。

這是一粒玉米種子,藍色的部分就是被染了色的微生物,我們從中能夠直觀地看到它和種子之間的友好相處。有些微生物本身能分泌抗菌物質,殺死土壤裡的病菌,如果我們把它噴到葉面上,可以殺死病蟲害,還能減少農藥的使用。

上一個一百年,我們用上所有農業技術產出的糧食,才能基本滿足我們人類的需求,接下來的一百年,更加不容樂觀。

我們的技術出現瓶頸,但是人口卻在增長,糧食問題是個全球性問題。我們經常講“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源,糧以安為先”,最大的食品安全問題是糧食安全問題。

六十年代的綠色革命帶來了第一次農業大增產,九十年代第二次綠色革命是由基因工程帶動的,我們至今還在享受它的紅利。現在,以合成農業技術為核心的綠色革命即將到來,我們必須張開雙臂擁抱它,因為它不僅僅能夠大幅度提高農業生產率,而且還將顛覆傳統農業生產模式,帶來一個全新的偉大的變革。

小時候我非常喜歡音樂,因為我有一雙靈敏的耳朵,我能夠聽懂每一個音符,只要我聽到一段旋律,我就能夠把它的樂譜寫下來。所以大學期間,我寫了不少的歌曲,也組織過樂隊,我曾經幻想長大以後當一個音樂家

所以,當我閱讀基因序列的時候,我常常在想,如果我能夠把它翻譯成樂譜該多好呀!因為任何蛋白質都是由20種氨基酸組成的,我如果能夠把它從“20進制”,變成“7進制”,我不就能夠翻譯了嘛?那麼每一條基因,就是一張樂譜,每一個合成代謝途徑,就是一個樂章,我就能夠聽到基因表達的旋律,這是多麼美好的事情!

法國作家福樓拜曾說:“科學和藝術,往往在山麓分手,在頂峰匯聚”,我覺得,合成農業所培育的種子就是大自然給予我的最美的藝術品。

我雖然很遺憾沒有走上音樂的道路,但是當我學了生命科學,我才發現,這是大自然中最美的藝術學科。

種子的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就像一部交響樂一樣,像《春之聲圓舞曲》般絢麗多彩。如果我能夠譜寫下來,那一定是綠色之歌,是豐收之歌,也是完美的生命之歌!

為此我將不懈努力,謝謝大家!


造就:劇院式的線下演講平臺,發現最有創造力的思想


造就

一、科技力量發達

美國是世界第一的科技大國,這是我們都眾所周知的,美國的科技力量也被廣泛的運用到了農業生產的方方面面上。美國農業生產將各種高科技農業生產工具運用到了其中,這大大提升了農業生產的效率,美國農民也不需要太過於辛苦的勞作,只需熟練的掌握好各種機械的運用便能完成生產播種、收穫的工作,十分快速便捷。因為科技發達美國農產品生長過程中也不需要人工太多的照顧,各種高科技機器替代人力將農產品照顧的十分周全,農產品產量自然也十分的高,為美國農民帶來了豐收。

二、氣候優勢

美國本土西臨太平洋,東臨大西洋,南臨墨西哥灣,因為周邊大洋河流眾多所以降水豐富,氣候又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又有多樣性的特點,且高溫期與多雨期一致為農業生產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水源和溫度條件。

三、地形優勢

美國地形以平原為主,平原面積佔全國面積的大部分,農民可以耕種的面積十分廣闊且耕地的土壤十分肥沃,對農業生產發展十分有利,肥沃的土壤十分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

四、勞動力優勢

美國外來人口眾多,加上本地的土著居民美國人口在世界上也不算少的,勞動力總體還是充足的,這也就為農業生產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畢竟農業生產的主體還是人,如果沒有充足的勞動力農業生產是無法正常開展的。

五、河流眾多

美國本土山川河流交錯分佈,河流密佈,還有著名的五大湖這些天然的湖泊、河流為美國農業生產提供良好的水源灌溉條件,畢竟進行農業生產有一個良好水源條件是十分有利的,有很多地區本有著良好的地形優勢卻因為缺水而進行不了農業生產,因此有個良好的水源條件是美國農業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

六、專業化優勢

美國農業發展呈專業化發展,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特色農業,每個地區都會發展一項特色農業,也因為專一發展,所以每個地區的農業發展都相當發達,呈現專業化優勢,農產品的產量質量都十分高,受到了大眾的歡迎。


坤鵬論

美國農業發達,多方面因素使然。

長期跟蹤中美經貿關係和美國經濟等問題的【小哥哥】認為,這首先得益於美國地廣人稀,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優越的地理位置,少有戰事和戰爭襲擾,相對持久、和平的國內和國際環境,都讓美國農業佔盡發展的條件優勢。

在歷史上,最初,不少農場主以極低的成本獲得了印第安人大片的土地,美國農業發展從一開始就帶有濃重的殖民色彩。包括後來的西進運動,在開疆拓土、移民西遷的過程中,雖然積累了原始資本,也給土著印第安人帶來了災難。印第安人被迫西遷的道路也被稱之為“血淚之路”。

其次,美國工業化水平高,使得農業技術先進,機械化水平高,土地廣袤又適宜大面積機械化運營;科技和研發水平高,尤其體現在轉基因種子研發和技術等方面,美國業內有人講其稱之為新型農業技術,農作物具有抗病蟲害能力強,產量高等優點。

當然,其背後有跨國農業巨頭的影子,包括我們中國人熟知的轉基因種子全球領先的生產商孟山都公司等。而至於轉基因農作物對身體健康的影響,眼下仍存在很大爭議,至少有一點兒是可以肯定的,美國許多有錢人,他們在超市購物的時候,十分注意買的蔬菜和食物等是不是有機食品(Organic)。

再次,由於美國農產品產量高,

國內金融市場發展水平高,包括芝加哥農產品期貨市場(Chicago Mercantile Exchange)在內,基本上掌控著全球農產品的定價權,如美國大豆、玉米和小麥等,有助於農場主和投資者對沖市場風險,另外加上美國政府也支持農業發展,對農產品進行補貼,如美國大豆,可以說,這也都為美國農業發展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


小哥哥打算盤

①歷史原因

這一點很多人容易忽略,都知道美國農業發達的主因是規模化和機械化,但為什麼美國就偏偏在這方面比大多數國家有優勢呢?

一個重要原因是其殖民地的歷史,在對土著印第安人進行清洗之後,殖民者集中了大片大片無人耕種的土地。對於大多數農場主來說,他們只花費了非常小的成本就獲取了大量的初始資源。

②地理原因

美國不僅地廣人稀,平原也較多,便於開展大規模機械化。同時氣候條件、土壤條件、降水條件也適宜大多數便於市場化的農作物。

③政策與法律

美國注重建立完備的農業法律體系,不僅有專門的農業法,還有100多個配套的法律法規,這就保證了從土地利用,到開發、融資,農業項目的運作都有法可依,基本做到公平規範,減少出現空殼農業項目的可能性。此外,在稅收、補貼等方面,美國政府也給予農業足夠的福利政策。

④技術與教育

美國一向在各個領域都注重科研的投入,農業也不例外。更重要的是,美國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完備,在科研機構和農業經營者之間真正建立起有效溝通的橋樑,而不是把象牙塔和田間地頭分割開。比如美國農業相關專業的教授都要把自己的時間3等分,教學、科研、技術推廣,三者之間花費的時間要大致相等。各個地方也建立了專門的農業推廣指導委員會,組織農業經營者定期瞭解最前沿的農業科研成果。


土地論壇

縱觀歷史,農業科技始終領銜和貫穿美國農業的整個發展過程,其科研、教育、推廣“三位”一體的龐大體系加鉅額經費投入的模式做得極為成功,對推動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農業強國起到了關鍵的主導作用。目前,美國共有四大研究中心(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局所屬),130多所農學院,56個州農業試驗站,57個聯邦與州合作建立的地區性推廣站以及農業合作推廣機構3300多個,63所林學院,27所獸醫學院,9600名農業科學家,1.7萬人左右的農技推廣人員。另外,美國還有1200家主要服務於農業領域不同性質的科研機構,其服務項目主要有承接委託開發、轉讓科技成果等。

除此之外,美國農業高科技的優勢還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

1、高度機械化的農業生產。美國農場現有的機械化設備種類繁多、配套齊全,基本實現了從耕地、播種、灌水、施肥、噴藥到收割、脫粒、加工、運輸、精選、烘乾、貯存等幾乎所有農作物生產領域的機械化。而在畜禽飼養尤其是養雞、養牛方面,由於大量採用飼料粉碎機、擠奶機、牛奶保鮮加工等等成套機械設備,畜產品的生產也早已實現了機械化和自動化。還有其它許多農產品的加工,同樣只需要按按電鈕即可自動完成。

2、領銜世界的農業生物技術。美國農業高科技的另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始終高度重視生物技術在農業生產領域裡的廣泛應用,原因就在於經過生物技術改良的動植物品種能夠大幅度地提高動植物的品質、產量和抗病性,從而可以大大地提高美國農業的勞動生產率。目前,轉基因植物是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研究和應用的一個重點領域,在這方面,美國已經遙遙領先於其它國家。

3、信息化技術造就美國“精確農業”。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進入信息化社會的國家,其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的普及應用,信息高速公路的四通八達為美國農業信息化創造了必要條件。目前,信息化技術已經滲透到了美國農業生產的方方面面,直接促成了美國“精確農業”的興起,大大地降低了美國農業的生產成本,大大地提高了美國農業的生產效率和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環球老虎財經

作為農業發展的標杆,美國給人留下的印象是高科技、高收益、高效率農業的典範。

很多人一想到美國農業,必然想到現代化的大型農場:一個農民耕作上千畝土地;用飛機噴灑農藥;用轉基因技術解決病蟲草害問題;在一個縣乃至一個州都種植單一的作物,然後通過長途運輸將所生產的農產品調往全國乃至世界各地。

美國每年大約有23%的農產品出口。

美國農業總收入的31%直接來自出口。

美國有三分之一的農田種植出口作物。

2015年,全球出口美國農產品的1331億美元。

美國農民的平均年齡是58歲。

農場和牧場家庭只佔美國人口的2%,約99%的美國農場由家庭經營 ,只有20%的人住在農村。

一個美國農場每年在美國和國外每年飼養168人。

今天的農場比過去要少,但比較大,這些農場往往會比美國平均家庭的收入高,淨值更高。

1、美國農民根據當地氣候選擇作物,且種植類型分佈很穩定。加州的杏、柑橘等,賓夕法尼亞的蘋果,緬因的藍莓等。

2、美國的農場面積一般都很大,單一作物規模非常大,有效降低了成本。相應的絕對產量也大,帶來的收入也就比較客觀,另外,農場中還有家禽畜牧產業 收益就更為客觀。

3、美國農場由於面積很大,機械化程度高,有別於國內大部分還處於勞動密集型,這裡的農場基本採用科技支撐,系統技術化,大型收割機等,另外還有沼氣、堆肥體系、牛棚管理體系、等等,加入了科技提高效率,也一定程度上保證質量穩定。

4、美國農業科技觀念深入人心,農場協會進行一些農業相關研究,不僅是政府投資,農場自己也會有一定程度的投資,可以能看出他們對於技術支持的看重,服務型團隊為農場的管理及設備做知指導。

5、美國農場分工明確且細化。作為農場主,甚至只需要有錢,有地就行。有專門的檢測的公司,為你檢測土壤氣候,決定作物種類,施肥等;專門的播種公司,農藥公司,到地裡直接給你服務;專門噴藥的飛行員,給作物授粉的蜂農,還有收割隊。

6、美國農場擁有完整的產業鏈。上游農化公司,下游食品加工。在規模化的基礎上,這一切都是工廠流水線上的一環,農產品生產出來知己進行加工,不愁銷路,輕鬆買賣。

不過,美國現代農業也面臨著一些問題,過於依賴化肥與除草劑、殺蟲劑及多年的重複耕作使得效率在緩慢下降。

農場1945年的600萬下降到2015年的200多萬,種植的總面積已經下降了24%,達到9.12億英畝。美國農業部估計,2017年美國農民的收入將下降9%,

美國年輕一代越來越擁抱新的農業趨勢,尋求建立更小,多樣化和當地的農業經營,加入小農和食品生產者的”新食品經濟“。

2006年以來,本地化食品營銷渠道出現了大幅增長:農民市場增長了180%,達到全國8,200個。美國的7.8%的農場在本地營銷,本地化食品銷售額已達到61億美元。

【雲種養APP—匯聚全國農技專家為你免費服務】


新農業圈

個人以為,主要有以下四個原因:1、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2、先進發達的農業科技;3、成熟穩定的扶持政策;4、美國全球霸權的支撐!

這四大因素相互融合,共同促成了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也是最先進的農業生產國,美國幾乎佔據了世界農產品貿易的半壁江山,通過糧食扼住了很多國家的飯碗。

下面我們就從農業生產的地理環境和先天條件來說一說,為什麼美國農業那麼發達!

1、美國農業種植地理條件優越!

在筆者上學期間,從書本上看到的文字得知,中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我一直深以為然,但是直到了解到美國的農業發展地理條件後才不由得羨慕起來,美國的國土發展農業,先天優勢比咱們國家好太多了,真是老天爺賞飯吃!

美國耕地面積世界第一!

數據顯示,雖然美國國土沒有中國大,但是美國的耕地面積確實明顯領先於中國!

我們國家的國土面積960萬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億畝;

而美國的國土面積為937萬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8億多畝。

美國耕地更加集約!

更讓人羨慕的是,美國的耕地中,有70%以上的部分都是以大面積連片分佈的方式集中在大平原和內陸低原,相對比而言,看一看我們國家的耕地構成......說多了都是淚啊!

美國土地更加肥沃!

據瞭解,和我國各地區耕地土壤肥力差異明顯不同,美國大部分耕地肥力都很好,而且有機質含量高,特別適宜農作物生長。

美國農業的氣候優勢我就不說了......

哎呀,作為一名糧油媒體從業人員,不得不感嘆一句,美國發展農業優勢太明顯了!真的令人羨慕!

《糧油市場報》官方賬號首發於在悟空問答!02.25


糧油市場報

美國農業發達的原因是多方面促成的。

  • 地理環境的因素

美國位於北美洲中部,北鄰加拿大,南接墨西哥,東瀕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國土面積為937萬平方公里,其中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佔國土面積的55%;耕地面積28億多畝,基礎平原面積廣,耕地多。土壤有機質含量高,適宜農作物的生長;溫帶大陸性氣候佔優,且降水量豐富,美國的地理環境氣候特點是美國農業發達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

  • 農業生產方式的先進性,機械化

美國農業的灌溉和航運條件好,並且能夠進行地區專業化生產。美國的農業科技發達,使得農業生產的效率高。科技在農業生產中所佔的比重較大,農業生產高度機械化實現拖拉機等農機的無人駕駛、自動操作、自動監控等,大規模的機械化生產極大地提高了美國農業的生產效率。

  • 國家政策的相對完善

美國對於農業的扶持力度很大,從農業立法、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金融支持、財政補貼、稅收減免等多

方面為建立相關法律法規,促進農業的快速發展。

如今,美國建立了以農業法為基礎和中心的100多個重要專門法律,形成了一個比較完善的農業法律法規配套體系。


雲種養

縱觀全球,當今農業最發達的國家要屬美國了。美國的農業發達,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科技發達,美國共有四大農業研究中心,63所林學院,27所獸醫學院,9600名農業科學家,1.7萬人農技推廣人員,130多所農學院,56個州農業試驗站,57個聯邦與州合作建立的地區性推廣站以及農業合作推廣機構3300多個,。另外,美國還有1200家主要服務於農業領域不同性質的科研機構,其服務項目主要有承接委託開發、轉讓科技成果等。這些數字支撐著是美國成為世界農業科技中心。

2、機械化、規模化發展,在美國從事農業,完全不用辛苦勞作,完全都是機械化生產,機械化加工,從投入到產出,在到農產品加工,實現全程自動化管理,無需人工操作,大大降低成本的同時,也極大提高了效率。

3、品種優良,在美國基本沒有轉基因食品,因為他們都保留著最原始的親本,無論是種植業還是養殖業,都保留著純種親代,這有利於產量的增加和抵抗力

的提升,而且基本不用化肥農藥,注重對土壤的保護。

4、政府重視農業的發展,美國政府對外來物種的把關非常嚴格,一些雜交品種被拒之門外,政府同時加大力度發展農業科技實力,將科技研究成果投入到農業實際生產中,也取得傲人的成績。

中國的農業目前還處於發展階段,離發達國家還有很長的距離,必須不斷向其他發達國家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不斷完善中國農業。


農學谷

農業在我國很多地方政府的概念裡,一直被看作是“低端產業”:沒什麼納稅但是行政成本一樣要付出,也不能像房地產一樣簡單一倒手就賺錢,所以很多地方實際上對農業的發展並不上心。

那麼反觀美國,一樣是搞種養殖的農業,為什麼美國實際上是世界上的“農業大國”的同時還是一個“農業強國”呢?

秘密就在於美國對農業的多元化扶持。

首先是,美國農業部門的最主要責任是促進農民就業,而我國是提高產量。這就造成多年來我國農產品產量不斷提高,品種不斷豐富,但農民缺乏穩定的就業,處於社會的邊緣化地位。

其次,美國還有多項專門針對綠色、生態農業的直接、間接補貼。這是由於雖然美國農業現代化水平很高,但農業現代化進程中不可避免地造成環境汙染、水土流失、病蟲害持抗性增加、品種資源單一化等一系列問題。為此,美國農業部提出農業低投入可持續發展模式,即生態滲入農業生產中的綠色生產方式。

美國金融機構對於發展綠色農業的企業提供抵押擔保,實施了相應的價格補貼、出口補貼等政策,提高了企業對發展綠色農業的積極性。

美國農業部每年有2300萬美元用於補貼農民提高能源效率,還建立了芝加哥氣候交易所,為農民提供多種溫室氣體排放權的現貨和期貨交易服務。美國農戶可以憑藉種田或放牧減少的碳排放,參加農場主聯合會和農業社團聯盟的碳交易項目獲得經濟性收益。

當然,美國的農業這麼發達也是有其歷史背景的,20 世紀 20 年代,工業的發展就幫助美國農業進入到機械化階段,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得到了進一步的應用。從 20 世紀 50 年代開始至今,源於美國“重農主義思想”,美國農業得到長足發展,農業中運用了一整套現代科學技術,這不僅使生物技術、化學、水利、信息等技術廣泛應用於農業生產,而且通過研發和技術創新使得這些技術達到較高水平。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先進技術的應用使生產力得到進一步釋放和發展,勞動生產率大幅提升,推動了農業生產體系的進一步成熟和完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