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因字结缘,寻得佳偶归

陈寅恪是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国学大师,他到清华大学任教的时候已经35岁了。35岁不要说在民国,就是在今天也属于大龄青年。可是由于陈寅恪潜心学业,他又自认为体弱多病,恐累及他人,故一直未婚。

陈寅恪满腹才学又出身名门,在清华大学很快引来众多的追随者。不论是在课堂还是在宿舍,在图书馆还是在校园里的路上,他都成为同学们追逐的对象,但是他的个人婚姻大事却始终没有解决。

很多同事也都很关心陈寅恪的终身大事,都纷纷热心地为他牵线搭桥,希望陈寅恪能尽快找到自己的佳偶。但是,陈寅恪却一直没有找到中意的另一半。

陈寅恪因字结缘,寻得佳偶归


世间的很多事情就是这样,你越想做一件事情,偏偏就做不成功,你顺其自然,反而就轻松做到了,对于缘分来说更是这样。陈寅恪的佳偶,就是在一次偶然的事件中遇到的,最终促成了一段金玉良缘。

陈寅恪当时因为单身,学校便安排他住在学校里的单身宿舍。可是陈寅恪嫌其太冷清不愿意住,同事赵元任就盛情邀请他住到了自己的家中。

陈寅恪住到赵元任家里后,吃饭也在赵家搭伙,日常一些生活琐事也都由赵元任夫人代管。平时赵元任和陈寅恪两人谈学论经,十分融洽。陈寅恪对此显然也很满意,他说:我愿意有个家,但不愿意成家。

这样的状况维持了好长一段时间。陈寅恪习以为常,赵元任夫妇也毫无怨言。但是眼见陈寅恪已经快四十岁了还是单身,不免让赵元任夫妇对他的婚姻大事有些着急。

陈寅恪因字结缘,寻得佳偶归


赵元任的妻子杨步伟是个热心人,快人快语,有一次她实在忍不住了,便对陈寅恪说:寅恪,这样下去总不是事。

陈寅恪回答:虽然不是长久之计,现在也很快活嘛。有家就多出一大堆麻烦事了。

赵元任开玩笑说:不能让我太太老管两个家啊!

陈寅恪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毕竟自己已经人到中年,如果再不考虑终身大事,可能真的将会孤独终老了,于是他终于同意可以考虑成家,赵元任夫妇不仅自己俩忙活起来,还积极动员同事为陈寅恪留意合适的伴侣。

还别说真的挺管用,当时有一位体育教师叫郝更生,他的女朋友有一个义姐叫唐筼。尽管郝更生是体育教师,但是却十分爱好书画。有一天郝更生与陈寅恪聊天时提到,女友有一位唐姓好友家里挂着一幅字,署名南注生。他向陈寅恪请教“南注生”为何许人,并说了说女教师的情况。陈寅恪听完,惊讶道:此人必灌阳唐景崧之孙女也。

陈寅恪因字结缘,寻得佳偶归


陈寅恪学贯中西,他读过唐景崧所著的《请缨日记》,熟悉《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于日本时的晚清政局,所以他对唐景崧的诸多事情都十分了解,知道“南注生”正是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别号。

对于唐景崧的字,陈寅恪更是兴趣大增,他向郝更生提出,希望能拜访其主人。后来陈寅恪去拜访唐筼时,果不其然,她正是唐景崧的孙女。

唐筼又名晓莹,1898年生,其祖父唐景崧是同治四年的进士,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吏部主事等职,后出任台湾巡抚,在中法战争中屡建功勋,获清廷“四品衔”、“二品秩”和“加赏花翎”的赏赐,是位爱国将士。唐筼毕业于金陵女校体育专业,后执教于北京女高师,曾是许广平的老师。

唐筼比陈寅恪整整小8岁,当时也已年过而立。没想到陈寅恪与唐筼见面后,这对大龄男女青年居然彼此一见钟情,都很珍惜这段生命中来之不易的姻缘。他们由一幅字而结识,志同道合,相见恨晚,不久就投入爱河,进入难舍难分的热恋之中。

陈寅恪因字结缘,寻得佳偶归


一直排斥婚姻的大学者,甚至曾被很多人认为不解风情的木讷学究,居然也有了女友,瞬间成了清华大学的大新闻,甚至成了北京街头巷议的热门话题。两人的热恋,在当时的清华大学,一时成为校园美谈。

1928年7月17日,陈寅恪与唐筼在上海结婚,婚后夫妻感情融洽。两人婚后育有三个女儿,分别取名为:陈流求、陈小彭、陈美延。其中“流求”、“小彭”取自琉球、澎湖岛名,都与《马关条约》后的乙未割台有关。

陈寅恪给女儿起名字的用意,不仅是因为唐筼祖父唐景崧的字成就了他们俩的一段姻缘,更彰显出了这位国学大师的家国情怀。

6e 7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