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不得已”上了小份菜外卖,没想到差点爆单了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朱银玲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在DIY家常菜连续多日的洗礼下,舌尖急需沸腾起一口热辣,来给自己提提神。“酸辣土豆丝8元,干锅花菜12元,磁器口毛血旺35元,都点上,大满足。”这几天,在城西优盘时代工作的小徐看上了赠李白新推的小份菜外卖,忍不住点了又点。“算上米饭,这一顿一共才花了57元,这个价格去门店里还不够。”

疫情之下,当外卖成了餐厅的救命稻草,份量少价格低,更适合一两人食用的“小份菜”意外火了起来。最新数据显示,凭着小份菜,赠李白瞬间在美团外卖上提高了品牌影响力,在不少用户的认知中已经排进了杭州前三。

“迫不得已”上了小份菜外卖,没想到差点爆单了
“迫不得已”上了小份菜外卖,没想到差点爆单了

“本来年关是餐饮乃至整个服务业的旺季,没想到,疫情特殊期,首当其冲的就是是餐饮业。”赠李白负责人梁子帆告诉记者,赠李白是2017年底开进杭州的,如今已有16家店。疫情的出现了让企业面临了不少困难,人员安排、餐厅库存、现金流断裂等问题都摆在了面前。

“连锁店跟单店不一样,几百号员工好不容易培养出来,不能说解散就能解散的,况且企业也是有社会责任的。”梁子帆说。

怎么自救?只有外卖这一条路。

大年初四赠李白恢复营业,开做外卖。梁子帆原本计划着,通过外卖,把门店的原材料库存解决了,另一方面,负担人工的开销。可现实给他泼了一桶冷水。

“第一天的营业额,有些门店只有一两千块钱。”这个金额让梁子帆震惊了。问题在哪里?

梁子帆告诉记者,在疫情发生之前,外卖在赠李白的占比在15%至20%,这个比例对这样的连锁大餐饮来说,并不算低。赠李白重视外卖,即便是在排队高峰,外卖订单也都能保证。

最大问题是菜单。“其实在外卖方面,并没有花太多心思,菜单跟门店是一模一样,这也就意味着,外卖的单均会相对较高。”

梁子帆解释,点外卖很少8个人10个人,大部分都是一两个人解决吃饱的问题。“按照我们原来的菜品的分量,如果一两人点,一两个菜就够了,点多了就浪费,但大家其实都想吃多几道菜。”

其实,梁子帆很早之前就看到了这样的客户需求,知道“小份菜”的概念。“但考虑到厨房的压力,流程的繁复,一直没有动手。”梁子帆告诉记者,对赠李白来说,小份菜是一个迫不得已的事。

“一旦动起来,就是一个系统,从厨房和运营,和线上运营,至少三方一起配合。”梁子帆说。

首先,研发团队要重新制定菜单,反复试菜。“小份菜不是说所有食材减半那么简单,举个例子,小炒肉的小份菜,蔬菜可能减少一半,但肉可能只能减少三分之一,否则顾客会觉得肉太少。”

其次,打包盒也是一个大问题,原有的打包盒肯定不合适,否则小份菜看起来过于“寒酸”,也不保温。

梁子帆开始去找供应商,“抢”打包盒。

“刚开始还能进到货,一次够用两三天,后来供应商的仓库都空了,供应商帮忙联系,我们自己跑到永康的一家工厂里去抢了一批,1万多个,够用十来天的量,可把大家高兴坏了。”

大年初六,赠李白的小份菜上线了。

“效果非常明显,单量上得很快,订单量马上就翻了一番,整个门店的人气排名也提高了。”梁子帆说,除了堂食原有的菜品,还特意上了外卖神器:酸辣土豆丝和干锅花菜等,总共有十来道小份菜,连续吃几天也不会重复。

算起来,从因疫情营业额断崖式下滑,到如今完全适应外卖节奏,加上美团外卖“春风行动”给予的返佣激励,赠李白的自救期,只有短短一个月。

就在前几天,赠李白的堂食陆续恢复了。虽然现在的生意量跟以前也是跟以前没得比,但这次疫情让梁子帆对商业模式有了更多的思考。

“首先还是要精益求精,把味道做好。”梁子帆说,随着消费升级,未来的消费者口味肯定会更挑剔,只有掌握了用餐者最真实的需求,才能掌握疫情结束之后最真实的餐饮市场,才能快速的回血。此外,食材能够溯源,卫生防疫保障能够做得很好。不管疫情过去多久,这都会一直成为加分项。

“还有就是,我们要转型为多渠道的销售方式,和多元化的经营理念,多元模式才能顺应餐饮发展大趋势。”梁子帆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