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红山文化?

王超行侠仗义


这个问题蛮难回答的,就像如果有人问你“什么是中国文化”你该怎么回答?所以我只能回答一下红山文化的典型特征及重要发现。因为红山文化的一处发现地恰好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所以有特别关注一点。

时间

距今6500年-5000年

分布区域

红山文化的主要分布地为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河北北部。其中内蒙古赤峰的红山区也是“红山文化”命名的由来。

典型特点

红山文化最典型的就是它的玉器,素有“南良渚北红山”之称,它的玉器是可以和良渚文化媲美的。玉器主要分为:

玉猪龙、勾云形器。

也可以按照功能分为装饰类、礼仪类(动物礼仪玉、人形礼仪类、特殊礼仪类)、工具类。

红山文化的与人虽然发现的不多,但是形象却很特别,和三星堆文化的面具一样让人过目不忘。


除此之外,在红山文化中还发现了女神崇拜。在红山文化的东山嘴遗址发现陶塑人像残块二十余件,可以辨认小型孕妇塑像两尊,大型人物坐像一尊。牛河梁“女神庙”是一座多室建筑,已发现的人像残块约分属五、六个个体,她们形体有大小之分,年龄有老少之别,是一组女神群像。


东山嘴遗址发现,孕妇像


牛河梁遗址中发现,女神陶塑


玉猪龙

其中最最最特别的也是红山文化独有的就是——玉猪龙啦,也是我特别喜欢的一种玉器。


这个是我在上海博物馆拍的玉猪龙,灰常的小巧可爱,器身打磨的特别的圆润。


最有名的要数一种“C”形的玉龙了。它长吻前伸,鼻端截平,棱目上挑,有髯高举飘扬,很是俊美。



同时还有一种体肥的玉猪龙,蠢蠢的,也很是可爱。这种类型的玉猪龙,也有特别大只的出土。


动物类的玉器还有玉鸟、玉鸮、玉蚕、玉龟、玉鸟等。


勾云形玉器

勾云形玉器的器形也有点像螃蟹。


有专家写文章说红山文化很可能是五帝中的颛顼、帝喾的遗存。当然这一点并没有得到大部分专家的赞同。


文物考古聊历史


红山在蒙古语中为“乌兰哈达”,乌兰为赤色、红色之意。哈达意即山峰。

赤峰这个名字也是由此而来。按照考古学文化命名的惯例,一种文化往往来自于该文化中最先发现的遗址的地名。

红山文化是中国东北地区最著名的史前考古学文化之一。其主体分布范围在内蒙古的东南部和辽宁的西部地区,年代为距今6500-5000年。红山文化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出色地承继了本地区兴隆洼文化和赵宝沟文化。同时又对夏家店下层文化起到传承的作用,因此被统称为“泛红山文化”。

1906年—1908年

日本考古学家鸟居龙藏来到喀喇沁王府调查了赤峰北部英金河畔的几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但没有对红山本身的遗址进行调查。只是进行了地面采集,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60余处。1914年,发表了《东蒙的原始居民》一文。

1919年—1924年

法国著名学者桑志华和德日进来到了红山前的新石器遗址上进行了地面调查,并采集了一些文化遗物。

1930年

中国考古学家梁思永,对西辽河流域古文化遗址进行了调查并著《热河查不干庙林西双井赤峰所采集之新石器时代石器与陶片》一文。

1931年9月18日

日本关东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9.18事变。四个月之内东三省沦陷。

1932年2月25日

日本军队继续进犯热河省各县。

1932年3月2日

日军侵占赤峰、并对红山文化区域军事戒严。

1932年—1935年

日本考古学家滨田耕作发掘了赤峰红山后的古文化遗址。共挖掘两处遗址,31处墓葬,出土人骨29具,动物骨20具,陶器16件,玉石珠380颗,骨器33件。共带走1000多件采集品。现存于日本京部帝国大学。1938年整理出版了《赤峰红山后》一书。

1954年

我国著名学者尹达先生把赤峰红山后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正式第一次命名为“红山文化”。

1979年

辽宁喀左县东山嘴正式发掘,认定其为一处宗教祭祀遗址,而且还发现了女性人体雕像。红山文化终于引起了国内外考古学界的轰动。

1982年秋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内蒙古敖汉旗文物部门在敖汉旗宝国吐乡兴隆洼遗址上发现一种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8000年。在学术界被誉为“华夏第一村”。

1982年冬

文物普查发现内蒙古敖汉旗赵宝沟村的新石器时期遗址。距今约6800年挖掘出“鹿首龙纹陶尊”及“中华第一凤”。

1984年

辽宁朝阳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正式挖掘,牛河梁遗址属于红山文化晚期,距今5500-5000年,位于辽宁省朝阳市的建平县与凌源市交界处。在东西约1万米、南北约5千米的山岗上,有规律地分布着女神庙、祭祀和积石冢群。牛河梁遗址位置在红山文化分布区四通八达的中心部位,具有红山文化“圣地”的性质和政治中心的规格。发掘出了大量制作精美的玉器,主要有:玉猪龙、玉凤、勾云形玉佩、马蹄形玉箍、玉龟、玉璧等,尤其动物形玉,是构成红山文化玉器群的核心。一些动物玉器大都被抽象化,或做了夸张处理,并且极具神秘感,它们都是先民们特意以玉制成的具有某种超自然力的图腾象征物。而且这些玉器大多与神灵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生殖崇拜有着密切的联系。而陶制女神像的出土更是被学术界誉为中华母祖的象征。这一切皆表明红山文化正是复杂社会进入“古国”阶段。在中国典籍中,中华文明一向被形容为“上下五千年”,然而自现代考古学建立以来,能够证明存在的地下证据只能将中国文明史上溯到四千年前。红山文化的发现证实了中国确实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之源因此提前了一千多年。

1994年—1995年

内蒙古赤峰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被发现并挖掘,距今3500-4000年,是新石器时代向青铜时代过渡时期。

红山文化时期,先民们不但创造了农牧业生产工具,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更重要的是创造了人类文明,红山文化的历史沉淀较为厚重,其丰富的内涵需要我们甚至几代人去为之努力探索,相信终有一天红山文化的光芒将照耀全人类。


火车迷


红山文化,发源于内蒙古中南部至东北西部一带,起始于五、六千年前的农业文明,是华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迹之一。分布范围在东北西部的热河地区,北起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南至河北北部,东达辽宁西部,辽河流域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大凌河上游。[1]红山文化遗存最早发现于1921年。1935年对赤峰东郊红山后遗址进行了发掘,1956年提出了红山文化的命名。70年代起,在辽西北昭乌达盟(今赤峰市)及朝阳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发现了近千处遗址,并对松岭山脉及努鲁尔虎山之中的凌源、喀左东山嘴、建平牛河梁遗址群开展了大规模的发掘,使红山文化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014年,赤峰市与朝阳市共同签署了《红山文化遗址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备忘录》宣布将联合对红山文化进行申遗。





小塔车评


红山文化,发源于内蒙古中南部至东北西部一带,起始于五、六千年前的农业文明,是华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迹之一。分布范围在东北西部的热河地区,北起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南至河北北部,东达辽宁西部,辽河流域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大凌河上游。[1]红山文化遗存最早发现于1921年。1935年对赤峰东郊红山后遗址进行了发掘,1956年提出了红山文化的命名。70年代起,在辽西北昭乌达盟(今赤峰市)及朝阳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发现了近千处遗址,并对松岭山脉及努鲁尔虎山之中的凌源、喀左东山嘴、建平牛河梁遗址群开展了大规模的发掘,使红山文化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回故历史


红山文化,发源于内蒙古中南部至东北西部一带,起始于五、六千年前的农业文明,是华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迹之一。分布范围在东北西部的热河地区,北起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南至河北北部,东达辽宁西部,辽河流域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大凌河上游。[1]红山文化遗存最早发现于1921年。1935年对赤峰东郊红山后遗址进行了发掘,1956年提出了红山文化的命名。70年代起,在辽西北昭乌达盟(今赤峰市)及朝阳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发现了近千处遗址,并对松岭山脉及努鲁尔虎山之中的凌源、喀左东山嘴、建平牛河梁遗址群开展了大规模的发掘,使红山文化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014年,赤峰市与朝阳市共同签署了《红山文化遗址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备忘录》宣布将联合对红山文化进行申遗。











鱼游的海


红山文化因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后遗址的发掘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西拉木伦河流域和辽西、冀东北地区。年代为公元前4700~前2900年。是新石器时期的重要文化,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

最初发现时,人们只不过把它当作一种普通的地域文化,没有什么太突出的看点。 80年代以后,随着考古的进展,在北起西辽河流域,南到大凌河流域、渤海湾北岸,并延伸到燕山以南的滦河流域都发现了许多红山文化的典型遗址,如辽宁凌源牛河梁、喀左东山嘴、阜新胡头沟等,涌现出了祭坛、神庙、积石冢和大量陪葬的精美玉器,人们开始认识到这是一个发达的史前文明。



红山文化与原始宗教密切相关,反映了当时人的精神世界和社会的发展程度。

牛河梁遗址绵延10余千米的多道黄土山梁上,有规律地分布着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等大型遗迹,并由它们组成一个规模宏大的宗教祭祀群,为史前时期所罕见。在东山嘴遗址,祭场坐北朝南,南北长60米、东西宽40米。遗址内出土大量陶祭器、女性裸体陶塑像、石器、玉器等,并发现大片红烧土面,是一处由祭场、祭台、祭坛组成的大型宗教仪式场所。


浅草堂


红山文化是北方地区新石器时期文化中较重要的文化,它被发现于1935年,这种有彩陶和细石器共存的新石器时代文化,1954年被命名为“红山文化”。红山文化的分布范围为:北起赤峰市乌尔吉木伦河流域,南到朝阳、凌源、河北北部,东至通辽市、锦州地区。


文字控yc情话微甜


红山文化,发源于内蒙古中南部至东北西部一带,起始于五、六千年前的农业文明,是华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迹之一。分布范围在东北西部的热河地区,北起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南至河北北部,东达辽宁西部,辽河流域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大凌河上游。[1]红山文化遗存最早发现于1921年。1935年对赤峰东郊红山后遗址进行了发掘,1956年提出了红山文化的命名。70年代起,在辽西北昭乌达盟(今赤峰市)及朝阳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发现了近千处遗址,并对松岭山脉及努鲁尔虎山之中的凌源、喀左东山嘴、建平牛河梁遗址群开展了大规模的发掘,使红山文化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014年,赤峰市与朝阳市共同签署了《红山文化遗址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备忘录》宣布将联合对红山文化进行申遗。



姑苏寒雪


红山文化,你说错了,真正中国红山文化,灵魂特征,就是新丰江水源头之一,小山区走出大中国,大世界遗产,是中国人根基起源,拿得出,又放得下,任何人争不了,你没证据怎争?证据确凿在手上,可说骄傲而自豪,中国人有了根基历史,根基就在田源肖家崛起,这才真正证据。


肖生爱国特别馆


目录

详情

2

红山文化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2个义项

展开

红山文化,发源于内蒙古中南部至东北西部一带,起始于五、六千年前的农业文明,是华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迹之一。分布范围在东北西部的热河地区,北起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南至河北北部,东达辽宁西部,辽河流域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大凌河上游。[1]红山文化遗存最早发现于1921年。1935年对赤峰东郊红山后遗址进行了发掘,1956年提出了红山文化的命名。70年代起,在辽西北昭乌达盟(今赤峰市)及朝阳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发现了近千处遗址,并对松岭山脉及努鲁尔虎山之中的凌源、喀左东山嘴、建平牛河梁遗址群开展了大规模的发掘,使红山文化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014年,赤峰市与朝阳市共同签署了《红山文化遗址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备忘录》宣布将联合对红山文化进行申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