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是指人體在沒有發生疾病之前,採取措施,做好預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發生。這些預防措施其實都是改變生活中的一些小小習慣。


如何做到未病先防


生活起居要有規律


◆ 飲食有節


一日三餐照常吃,吃東西的時候要有節制,不可過飢或過飽,否則“飲食自倍,腸胃乃傷”。此外,飲食五味不可偏嗜,並應控制肥甘厚味的攝入,以免傷人。有的朋友吃東西特別愛吃鹹的,覺得很有味道,很好吃,但是鹽吃多了,對於腎臟造成的傷害是不可磨滅的。

如何做到未病先防


◆ 起居有常


起居有常是指起居要有一定的規律,中醫非常重視起居作息的規律性,並建議大家要適應四季時令的變化,去安排適宜的作息時間,像現在冬季,就建議大家要等太陽出來了才起床。


適宜的作息時間又有利於預防疾病,增進身體健康。此外,我們在日常起居還要注意勞逸結合,機器久了不動都會生鏽,何況是身體呢?適當的去做些體力勞動,有助於促進氣血循環。但是還是要有度,過度的勞動容易耗傷氣血,發散陽氣。

如何做到未病先防


◆ 適應自然規律


自然界的四季變化,必然會影響人體,夏天會因為太熱中暑,冬天會因為太冷而凍傷,所以我們要去適應自然的規律變化,才能避免邪氣的侵害,減少疾病的發生。


冬天該捂好的地方就得捂好,有些女性朋友為了愛美,大冬天的也穿個小短裙,美不美就不說了,但是病倒確是必然的。中醫學提出了“法於陰陽”、“和於術數”等攝生原則,以適應自然規律,保障人的健康。“法於陰陽”的“法”,即效法之意;“陰陽”,指自然界變化的規律;“和於術數”的“和”,為調和、協調之意;“術數,修身養性之法”,即遵循自然界陰陽消長規律而採取適宜的攝生方法。如果不能適應自然界的變化,就會引起疾病的發生,甚至危及生命。

如何做到未病先防


精神調攝


精神情志活動是臟腑功能活動的體現。突然強烈的精神刺激,或反覆的、持續的刺激,可以使人體氣機紊亂,氣血陰陽失調而發病,而在疾病的過程中,情志變動又能使疾病惡化。

因此,調養精神就成為養生的第一要務了。


中醫十分重視精神調養,要求人們做到“恬淡虛無”。“恬”是安靜;“淡”是愉快;“虛”是虛懷若谷,虛己以待物;“無”是沒有妄想和貪求,即具有較為高尚的情操,無私寡慾,情志舒暢,精神愉快,則人體的氣機調暢,氣血平和,正氣旺盛,就可以減少疾病的發生。



如何做到未病先防


鍛鍊身體


“生命在於運動”,人體通過運動,可使氣機調暢,氣血流通,關節疏利,增強體質,提高抗病力,不僅可以減少疾病的發生,促進健康長壽,而且對某些慢性病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艾灸調理


竇材在他的《扁鵲心書》中的《需識扶陽》一節說:“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亦可保百餘年壽矣。”四穴者,乃溫補脾腎,扶養正氣,保命之要穴。同時也可以在病還沒來之時,就迎著它灸,從而把潛在病邪驅走。


灸除用於疾病治療之外,也可以作為預防疾病,或保護健康的方法,而用於健康的身體。因此,艾灸具有治未病的優勢。


如何做到未病先防


改變生活習慣,未病先防,不僅是對自己身體的負責,更是對家人的負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