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是指人体在没有发生疾病之前,采取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这些预防措施其实都是改变生活中的一些小小习惯。


如何做到未病先防


生活起居要有规律


◆ 饮食有节


一日三餐照常吃,吃东西的时候要有节制,不可过饥或过饱,否则“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此外,饮食五味不可偏嗜,并应控制肥甘厚味的摄入,以免伤人。有的朋友吃东西特别爱吃咸的,觉得很有味道,很好吃,但是盐吃多了,对于肾脏造成的伤害是不可磨灭的。

如何做到未病先防


◆ 起居有常


起居有常是指起居要有一定的规律,中医非常重视起居作息的规律性,并建议大家要适应四季时令的变化,去安排适宜的作息时间,像现在冬季,就建议大家要等太阳出来了才起床。


适宜的作息时间又有利于预防疾病,增进身体健康。此外,我们在日常起居还要注意劳逸结合,机器久了不动都会生锈,何况是身体呢?适当的去做些体力劳动,有助于促进气血循环。但是还是要有度,过度的劳动容易耗伤气血,发散阳气。

如何做到未病先防


◆ 适应自然规律


自然界的四季变化,必然会影响人体,夏天会因为太热中暑,冬天会因为太冷而冻伤,所以我们要去适应自然的规律变化,才能避免邪气的侵害,减少疾病的发生。


冬天该捂好的地方就得捂好,有些女性朋友为了爱美,大冬天的也穿个小短裙,美不美就不说了,但是病倒确是必然的。中医学提出了“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等摄生原则,以适应自然规律,保障人的健康。“法于阴阳”的“法”,即效法之意;“阴阳”,指自然界变化的规律;“和于术数”的“和”,为调和、协调之意;“术数,修身养性之法”,即遵循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而采取适宜的摄生方法。如果不能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就会引起疾病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

如何做到未病先防


精神调摄


精神情志活动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体现。突然强烈的精神刺激,或反复的、持续的刺激,可以使人体气机紊乱,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病,而在疾病的过程中,情志变动又能使疾病恶化。

因此,调养精神就成为养生的第一要务了。


中医十分重视精神调养,要求人们做到“恬淡虚无”。“恬”是安静;“淡”是愉快;“虚”是虚怀若谷,虚己以待物;“无”是没有妄想和贪求,即具有较为高尚的情操,无私寡欲,情志舒畅,精神愉快,则人体的气机调畅,气血平和,正气旺盛,就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如何做到未病先防


锻炼身体


“生命在于运动”,人体通过运动,可使气机调畅,气血流通,关节疏利,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不仅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促进健康长寿,而且对某些慢性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艾灸调理


窦材在他的《扁鹊心书》中的《需识扶阳》一节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亦可保百余年寿矣。”四穴者,乃温补脾肾,扶养正气,保命之要穴。同时也可以在病还没来之时,就迎着它灸,从而把潜在病邪驱走。


灸除用于疾病治疗之外,也可以作为预防疾病,或保护健康的方法,而用于健康的身体。因此,艾灸具有治未病的优势。


如何做到未病先防


改变生活习惯,未病先防,不仅是对自己身体的负责,更是对家人的负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