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高中文化课差的学生会被鼓励甚至要求去学艺术,而文化课不错的学生往往会被阻止这么做?

李聪


从学校层面来说:最直接的,为了升学率。

大部分高中,老师的高考奖励和绩效挂钩。每个学校和每个地区的政策不一样。有很多学校,是把艺术类的学生算在升学率里面的。

假设,A学校和B学校都是100人,都有5个学生成绩不好。但是A学校让这5个艺术类的学生学习艺术,录取分数线就降低很多。假设这些学生达到了艺术类的一本线。那么A学校一本率就是百分之百,而B学校就是百分之95。

而高考放榜之后,紧接着就是中考分数出来,每个学校要竞争优质生源,就得拿成绩出来比拼。

其次,从学生的层面来说:为了学历。

成绩不好的学生走文化课一本肯定走不掉,但是如果学习艺术类,则可以走一个二本或者一本。有些艺术类,比如乐器,绘画,有的学生搞不好,但是像摄影,传媒,导演之类的,则是速成班,比较好过。学生暂且不管专业,专业到大学可以再转,但是先拿到大学入场券,才是真的。且艺术类的学生未来就业未必比文化课的要查。


很多很多年前,我超出重点线几十分,考取了重点师范大学,成了一名高中老师。而我的高中同学,学的美术,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复读考取了中央美院,现在留校任教,成了一名大学老师。


我觉得,无论是文化课,还是艺术类,只要勤奋肯钻研,未来都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陈老师谈教育


这个事儿其实挺正常的,题主不用想太多了。

别说是现在了,以前也是如此。

二十多年前我上高中的时候我就记得我就知道(只是认识,但是不熟)有两个学生,一个学生开始学架子鼓,另一个去学画画。没错,这两个人的文化课成绩的确不怎么样。但是人家父母真的是有眼光、有本事,一看文化课靠不住,马上给孩子弄艺术。那时候搞这个的还是少,所以最后人家两个人都考上了很不错的大学!

艺考是升学方式之一

而且还是非常重要的方式之一!

这也给了很多文化课有些弱,但是具有艺术特长的孩子们一个可以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因此老师建议那些成绩不好的、很明显凭借文化课很难考入大学的学生去学学艺术,这等于是帮孩子们“指一条路”!

在高考问题上我相信没有哪个老师会不希望自己的学生考不上大学的,由于他们带过的学生太多了,见过的各种案例也太多了,因此他们会有一个相对比较准确的判断。但是并不是所有家长、学生对这些事儿都很清楚,所以他们才会提出自己的建议来。

阻止文化课好的学生搞艺术有待商榷

通常来说如果老师认为某个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足以保证他考上大学,那么老师往往希望这个学生能够“安心”学习,因为在高中的紧张学习中,如果你再分出精力去搞艺术,那么必然是会影响到文化课学习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老师“反对”也是有道理。

但是我个人觉得, 毕竟人和人还是不同的,有些文化课成绩好的孩子就是希望考艺校,那么也是应该支持的。

总之在高考的问题上我的建议是尊重老师的建议,结合自己的想法,寻求更多的指导,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别的不说,光是头条里就有好多高考问题指导老师常年回答问题,很方便,有问题直接咨询就可以了。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什么太多的纠结必要!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作为一名高中老师,我要先透露一个行业内幕了。艺术类院校很多都在提前批录取,不会放到普通本科录取,所以很难确定学校的档次。


现如今社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非常重视,家长给孩子选择高中时已经不怎么看升学率了,更多家长开始注重一本率。因为现在300多分就能考上本科。所以升学率已经基本上失去了参考价值。

而艺术类院校由于在提前批录取,家长无法界定这个学校是一本还是二本,很多高中都把艺术类院校当做一本统计,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校的一本率,讲到这里大家懂了吧。

本来能考上本一的学生,学校一般不会去做工作让学生学艺术的,毕竟艺术类本一的含金量比文化生低一些,除非这个学生能通过艺考考到名校,学校才会动员其学艺术。




对于一些考本科无望的学生,学校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也为了提高学校升学率(主要是后者吧),会动员其学艺术。其实这也可以理解,纯文化只能考专科的同学,艺考考个本科,怎么算都不亏的。

以上就是关于题主问题的分析,不知道您看明白了吗?

我是物理老师老李,感谢您的关注!


物理老师老李


很多老师确实是这么建议的,当文化课成绩不好时,到了高三阶段,老师一般都会建议可能的话去学艺术,而对于文化课较好的,一般都鼓励继续加强文化课,冲一把,为什么呢?

在暑假的热门电视剧《小欢喜》中,方一凡的成绩不是倒数第一就是倒数第二,包括杨扬,都是文化课成绩很差的,所以,老师李铁棍也建议他们去关注一下艺术类的,说不定还有机会。其实这是高二高三老师典型的做法。原因有三点:

第一,高二高三的孩子,学习基本定型了,必须找到新的出路。如果还在中等水平,还可以博一下,而如果已经是班级末尾,而且根据以往经验,考大学完全没有希望的,这样的学生,就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考虑新的出路。而文化课比较差的,新的出路恐怕就只能是艺考、出国等方式。而艺考是最常见的一种,所以,老师比较倾向于这种推荐。

第二,高三的孩子压力大,必须结合情况排解孩子的压力。有人说经历中考、高考,就等于脱层皮,当然完全不学的除外。到了高三,压力自然非常大,但是压力之下,未必都是带来动力,还可能让一些学生走向轻生等极端的一面。而成绩确实太差的,老师就要做好动员工作,不要让孩子那么大的压力,换条路,或许更宽广。

第三,为什么成绩不错的,老师往往会阻止去艺考呢?因为,老师知道,其实艺考的路也同样不容易,也学艺考考试在文化课方面容易点,但是专业课也难,而且就算考上了艺考,但是以后艺术之路很不容易,比常规的考生要付出多很多,而且学艺术的,往往费用也比较高,所以,通常的家庭还是少走艺考之路。


大家觉得老师的建议对吗?


多试试小学科学


鼓励学生走艺术确实能提高学校的升学率,但是选择走艺术一定要注意别被培训机构忽悠了。

我作为长期从事美术高考培训的教师提醒学生和家人,不要听信所谓的“过线率”。一般所谓的“专业过线”也就是取得专业本科合格证。特别是有统考的省份,省内综合院校的艺术专业都是用统考成绩来录取。也有外省承认本省统考成绩的院校。关键是“过线”不等于就能“被录取”。一般“过线”专业成绩在二百分左右,但是如果要想被公办二本以上院校录取,基本都在平均八十分,也就是二百四十分左右。二百三十分以下基本只能被三本和民办二本院校录取。

想想文化课成绩相对弱一点的学生选择艺术的目的不就是想上本科吗?那么他们所谓的“本科”是指包括三本和民办二本,我们没有歧视的意思。但家长和学生一定要清楚!

到我这集训的时候,我都会跟家长和学生讲清楚:专业成绩二百四就是底线,不管是文化课过艺术本科线,专业由高往低录。还是按综合分录以及专业课成绩和文化课成绩总分录。二百四十分是底线!如果培训机构只是承诺过“艺术本科线”就是忽悠人!千万别信。


老杨 Liven


这两类学生得分开看,不同的学生情况会有不同的出发点。

第一类,文化课差的学生被鼓励,甚至要求去学艺术。对这里学生,我认为是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去鼓励学艺术的。因为文化课差,艺术就成了一根很好的拐棍。如果单凭文化课,这些同学是很难考上本科的,但是如果有了艺术这个特长,他们就能上本科,甚至上比较好的本科。



如果这里学生能够升入本科院校,那么对学校的升学率还是有加分的。但是我们都知道,大家更看重的是普通学生升入本科的升学率。如果这里学生能够考入中央美院等一些名牌大学,那就会成为学校宣传的亮点。

所以,对这类学生来说,鼓励他们学艺术,主要出发点还是让大部分学生能上更好的学校。提高学校升学率是次要的。

第二类,文化课比较好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凭自己的文化课就可以升入本科院校,这对学校的升学率会有很大贡献,所以老师一般不同意这样的同学去学艺术。从学生自身考虑,学文化课将来的选择面,要大于学艺术的选择面。除非真的有艺术天赋,否则将来很难在艺术上有突出成就。

对这类同学来说,不让他们学艺术,主要出发点还是在学校升学率上。

我是辛哥,觉得有道理请您关注我,如有不当,欢迎评论区留言指教!


辛哥物理


怎么说呢?这可能是一个观念吧,艺术生在专业方面弥补学习成绩的短板。艺术生分为很多类,这些类别中分数线较高的也就400来分。

成绩差的老师为了升学率会鼓励学生去学专业。一般文化课掌握基础知识就可以通过艺考的文化线,文化要求比较低。而艺术专业的分数的过关率还是较高的,美术联考在80%的过关率左右,其他专业的校考,平时好好学在报个不太好的学校还是有希望上个本科,不至于影响升学率的。



而文化课较高的,他在一段时间的学习是可以考上的,因而不必去艺考,老师担心他们会因为艺考而拉低学生的成绩。毕竟艺考是很花费时间的,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可能会降低,而且家长也是不太可能同意艺考。(除非支持艺考)。


也许是感觉这分数没有什么下降的空间了吧,就会鼓励艺考,寻找那一点希望。他们看的是升学率,家长也是在找一条可以上本科的希望。普通考生考上大学在艺术生考生大学的宣传效果可能更好吧,毕竟人们眼中艺术生都是投巧进大学的。他们不知道艺术生的录取概率其实更低,比普通生的竞争压力还要大。

还有什么问题可以点赞留言哦!或者关注 “没有耳机的小花” 私聊我,获得更多的艺术学习资讯和报考学习。


哗哗动漫俱乐部


你问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在这里呢,给你解答一下。

从学校的角度来看,他要为每一个学生寻找最好的出路。能不能有一个适合学生的出路,能不能让学生将来发展的更好,这是学校动员学生学习艺术,还是不需不学习艺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学习不好的学生,他通过学习艺术能够考上本科,将来能够考上比较理想的大学,这对他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所以说学校里就要竭力的动员他。不然的话,他将来有可能考不上本科,这对他的就业,对他的发展都是不好的。学校里考不上本科的那些学生,假如不学艺术类,那些学生往往最后就是去了高等职业学校。相对于高等职业学校,人们更愿意去艺术类的学校。



而学习较好的学生呢,一般来讲,他考本科的可能性比较大。学校就没有必要那么很强烈的动员他去学什么,只要他安心学习就可以了。再说学习艺术类费用比较高,比较吃苦,而且将来能不能考上,考上什么样的学校,也不能够确定。从各个角度综合分析来讲,有些人很可能认为,学习好的学生就没有必要走艺术这条路了。这样当有些学习好的学生想走艺术类这条路的时候,就可能会有老师劝阻他。



现在,很多学校对学生的指导重点在于教育引导。如果学习不好的学生不愿意学艺术类,那么老师也不会强迫他。同样的,如果学习好的学生,非要学艺术类,那么老师也不会阻挠他。一切看学生的选择,老师仅仅是把利害关系告诉他们罢了。

如果你赞同我的回答,请关注支持我,谢谢!


焦老师讲教育


以我们学校情况为例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学校的高中部招收的生源在本地区算是第四批次,在高考时只拼文化课能上本科的几率会很小,因此学生会被鼓励去学艺术,但在我们学校不会阻止成绩好的学艺术,选择完全自愿。那么为什么要鼓励学生学艺术呢?




一、学习艺术的考生对文化课要求低,能够在低分情况下考上更高一个层次的学校。



二、社会竞争的要求。现在对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很多父母希望孩子能学历高一些,不满足只上专科,因此也会让孩子上艺术类学校。



三、家庭经济条件为学艺术提供保障。学习艺术需要有好的经济条件,而近些年生活水平提高了,可以承担起学艺术的费用。

四、高校为艺术生提供了途径。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招收艺术生,让家长们看到学习艺术会有很多机会。


清风细雨梧桐


根据我自己的经历和了解,这一事实应该是真实存在的。其中的原因大体有两点:一是老师和家长都希望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地上一个好大学;二是对特定职业的标签化印象和观念的影响。


高中文化课差的那些学生,怎样才能尽可能地考一个好大学呢?一个现实地选择,就是让他们报考艺术类专业。


原因在于,艺术类专业对文化课的要求非常低,只需在报考的相关专业面试中过关,基本就可以被录取,而面试又是比较灵活,没有严格的硬性标准,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一般学生都会有一个还算不错的表现。这样,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往往会通过报考艺术类专业而进入一个重点大学,将来以重点大学毕业生的身份去工作。父母鼓励学习成绩较差的孩子报考艺术类专业,除了喜欢相关专业,或者孩子本身有艺术特长之外,往往是想通过这种曲线救国的方式,较为容易地进入一个好大学。我高中时学的是文科,班上的绝大多数同学都是有钱、有权人家的子弟,其中有许多学生都报考了播音主持、编导等艺术相关的职业,而这些学生大多也基本没什么才艺,可以推测,他们报考艺术类专业主要是想更容易地上一个还不错的大学。


至于老师为什么会鼓励学习差的学生报考艺术类专业,原因也是类似的,不过与家长不同的是,老师还可能会因为学生考上好大学而获得奖励。


据说,一般学校往往会根据老师所在班级的高考成绩,尤其是升学率,对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进行一定的奖励;或许教育部门也会根据各个学校的升学状况,对学校或者校长等相关负责人进行相应的奖励。在这样的激励政策下,学校的老师有动力尽最大努力提高自己班级的升学率,尤其是重点大学的升学率。如果老师所负责的班级有学生能考上清华、北大等少数名校,可能奖励更高。所以,老师会鼓励那些学习较差的学生报考艺术专业,以提高升学率。


另一方面,文化课不错的学生,却往往被阻止这么做。其中的原因之一,和前面的分析类似。对于那些文化课好的学生来说,他们把精力集中到文化课上,比他们去报考艺术类专业,更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更有助于考一个好大学。


除此之外,使得老师、家长不鼓励,甚至阻止学习好的学生报考艺术类专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职业标签化和观念的影响。


在我们当下所处的社会,许多职业都是有自己的标签化形象的,人们对不同职业有着不同的印象,认为不同的职业适合特定的人群。比如,搞科研的学者,人们对他们的印象往往是呆板,木讷,踏实等;又如,政 府的官 员给人们的固定印象往往是大腹便便,慵懒,老成,高高在上等;再如,影视演员,人们的习惯性印象,更多地是外向,爱开玩笑,娱乐化,以及各种丑闻;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人们对特定职业打上了个性化的标签,并且认为不同的职业适合不同的人群。在学校里,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往往会给人们老实,不善言辞,死板等印象,无论老师还是家长,可能会认为这些学生不合适学艺术,他们应当去学看起来更有文化的一些专业。


对于这一问题,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