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小貸回暖跡象明顯

日前,人民銀行公佈小貸公司2018年上半年統計數據,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末,民間小貸行業的貸款餘額重現增勢,全國小額貸款餘額超過了9763億元,相較於2018年一季度增加了133億元,實收資本有所上漲;另外從地區分佈上看,得益於互聯網小貸的快速發展,重慶成為我國唯一一個貸款餘額超過千億元的地區,這也從側面印證了,互聯網小貸在推動金融服務創新和小貸業務增長上具有無可比擬優勢,是中國金融創新發展的必然方向。

互聯網小貸回暖跡象明顯

可以看出,經過市場調整、監管補位之後的互聯網小貸行業前景逐步明朗,已成為當前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生力軍,新經濟時代,互聯網小貸一方面彌補了傳統小貸的業務缺陷,一方面全速開啟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新時代,通過小額分散、靈活便捷的原則,破解了小微企業和三農領域的“貸款難、貸款貴”難題,有力的支持了中國實體經濟的發展。

民間小貸在中國發展已有十餘年,從試點運行到蓬勃發展,從金融機構到民間資本,小貸行業無論是在業務增長還是在商業化創新上,一直都在探索可持續發展之路。如今,隨著宏觀經濟的放緩,傳統金融體制弊端的日益凸顯,再加上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以及人工智能應用的成熟落地,互聯網小貸逐步取代傳統小貸業務,不僅有效的解決了傳統小貸經營範圍、風控以及模式單一等問題,更重要的是為民間小額信貸提供一個完整的生態發展環境,更好的完成了服務實體經濟願景。

在中國,“貸款難、貸款貴”金融壓抑現象的長期存在,且一直沒有找到可行性解決辦法,因此,亟需金融服務創新實現補位。而基於大數據、金融科技崛起的互聯網小貸,給傳統金融服務注入了全新的活力,與中小微企業直接融資有著極高的契合度,徹底顛覆了傳統金融服務模式。“互聯網小貸既有互聯網基因,又有合理的小貸公司的基因,只要做得好就是真正的普惠金融。”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黃奇帆認為。

目前,從行業環境來看,互聯網小貸經過監管的正本清源,市場環境得到了淨化,發展方向也得到了扶正,這為互聯網小貸行業的長久性持續化發展奠定了政策基礎;而從市場驅動方面看,不管是“雙創”的風起雲湧,還是經濟轉型的迫切需求,互聯網小貸都有著助其一臂之力之功效。總體上看,政策引導和市場需求,是互聯網小貸發展的不竭動力,尤其是在普惠金融進入到全新階段,互聯網小貸終將千帆歷盡顯本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