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時曾有一牛人,計劃將日本變成中國的一省,卻被一女人壞了事

晚清時曾有一牛人,計劃將日本變成中國的一省,卻被一女人壞了事

說起晚清時期,想必大家第一想到的便是那腐朽懦弱的清朝政府。在晚清時期,所有朝政大事全部由後宮太后慈禧一人掌握,垂簾聽政,干擾朝廷要事。

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由盛及衰。而晚清慈禧打破傳統封建規制,干涉朝政,最終導致封建王朝社會的敗落,結束了中國繼承千年的封建禮法。現如今要講述的便是晚清時期一個差一步就變成中國歷史英雄名人——宋育仁。

宋育仁出生於1857,卒於1931年,字芸子,晚年自號道復,是四川富順人。他出生的時候《南京條約》剛簽署完,正值太平運動動亂時期。

隨著成長髮展,在戊戌變法時期積極參與公車上書,主張維新變革,是中國早期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家,被尊稱為史上“睜眼看世界”第一人。論起地域運動變法,宋育仁也是重慶維新運動倡導者。光緒十二年(1886)考中進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後改任檢討。

晚清時曾有一牛人,計劃將日本變成中國的一省,卻被一女人壞了事

晚清社會背景

當時晚清社會處於社會動盪不安,急於變強以抵抗外國勢力迫害。由於早起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制度 一味自我矇蔽,自認國家強大到不需與外界交流,切斷了與外界的一切聯繫。

1841年,英國通過鴉片的輸送打開了清政府閉關鎖國的大門,並發動了鴉片戰爭。清政府連連敗退,只得與英國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其中利益損害最大的當屬《南京條約》。

清政府的懦弱無能被世界列強看在眼裡,清朝的廣大地域疆土也開始被世界列強覬覦。隨之而來的便是一次比一次大規模的侵華戰爭以及清朝內部大大小小不同規模的暴動。

面對當時清朝的內外狀況,宋育仁看在眼裡,急在心裡。自李鴻章發起洋務運動後,宋育仁也是主張洋務派的一員。這是19世紀60到90年代晚清洋務派所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維護清朝統治的自救運動。

創辦者依靠本國自身力量去奮發圖強,所提出的救國思想有魏源的

“師夷制夷”和“中體西用”。與此同時,前期洋務運動的口號為自強,後期為求富,分別創辦的民用企業有李鴻章創辦的武漢江南製造總局、上海輪船招商局;左宗棠創辦的福州船政局;曾國藩創辦的安慶內軍械所等。

同時期所舉辦的的民用工業主要有崇厚的天津機器製造局 、張之洞的湖北織布局和湖北漢陽鐵廠等。

晚清時曾有一牛人,計劃將日本變成中國的一省,卻被一女人壞了事

宋育仁獻計攻佔日本

甲午戰爭爆發前期,日本經常挑釁中日海關邊界,製造出一些小暴動。宋育仁深知日本人的狼子野心,並開始憂心未來對待日本國家的政策。隨著屢次戰敗日本,許多愛國人士也開始出謀劃策,思索談論著如何應戰處理日本與國家的戰爭,才能一舉拿下這個彈丸小國

頗具眼界的宋育仁通過細緻的觀察與思考,很快便想出處理應對日本這個彈丸小島的對策。他認為日本國土面積小,其次資源匱乏,人員稀少,不足以能夠支撐長時間的作戰,而當時清政府雖國力薄弱,但其他資源豐富,人力充足,在堅持持久戰方面具備足夠優勢,只要時間一長,日本必然無法堅持,全面投降。

對策制定下來後,很快宋育仁便從國外購入三輛軍艦,一些槍支彈藥,開始籌備與日本長久持戰之計。日本國家地勢小,國力薄弱,資源匱乏。雖然在先進程度上,清政府稍顯落後,但是輪國力仍舊可以與此等小國相抗衡。

一旦戰爭展開,日本一定無法支撐時間長久的攻堅戰,必定敗落,而清朝則可以順勢將日本收入麾下,一方面可以擴展疆土,另一方面還能彰顯國威。宋育仁在準備好一切後,便上報給朝廷關於的他計劃,希望朝廷批准,政府能夠支持率先攻打日本,使用長久戰術 一舉拿下日本。

然而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宋育仁心懷國家危亡,清朝掌政的慈禧太后卻時刻惦記準備著自己的大壽之日。當宋育仁上報他的想法並提供一份詳盡的作戰計劃時,被慈禧太后拖延滯留。

以她大壽吉日將至之名,宋育仁的想法被一次次的暫擱下來。無奈的宋育仁轉頭像自己的上司領導李鴻章表述想法,希望得到認可和允許,沒想到李鴻章的想法和慈禧出乎意料的一致。此時的慈禧所代表的清政府根本沒有任何野心去征服世界,擴大疆域,重振國威,他們最大的願想便是能求得一時的安逸。

晚清時曾有一牛人,計劃將日本變成中國的一省,卻被一女人壞了事

宋育仁的失敗計劃

無奈有加,宋育仁不知道的是慈禧主張的清政,早已決定以割除土地的方式向列強求和。

宋育仁的主動攻打有違清政府對外的求和意願,唯恐攻打日本失敗招來更大的亂,只能唯唯諾諾,對外小心翼翼,消耗自身地域版圖來獲取短暫的和平。

就這樣宋育仁的計劃沒有得到批准,他前期所做的全部準備也都沒能得到很好的安置。那些從國外購入的先進武器,以及各種大型船隻都被擱置起來。

1894年宋育仁擔任出使英法意比四國公使,意圖考察西方社會、經濟、政治制度,與一眾維新先進人員積極策劃維新大計,提倡民主共和制度。考察回國後,他積極參加維新組織“強學會”,主講“中國自強之學”。

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日本以一個藉口發動戰爭,清軍關關失守,節節敗退,最終投降於日本這樣一個彈丸小國,並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同樣也是因為這場戰爭導致洋務運動舉辦的民用企業宣告全面破產,洋務運動最終以失敗告終。

如果按照宋育仁的計劃,將日本收於清朝的計劃可能會實現,便不會有後來的甲午中日戰爭,正是因為當時慈禧的拖延,李鴻章的壓制,導致最終落得山河破碎,國破家亡的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