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從“蝸居”到“安家”


十年--從“蝸居”到“安家”


“蝸居”話題仍在,“安家“的房事又提,已過去了十年有餘,十年一滄海,不變的依然是房價雲聳,不動如山。

新瓶裝老酒,只不過這次六六換個角度,從房產中介的視角來另侃國人的買房故事,從九十年代政府實行商品房買賣政策來,幾十年來壓在普通人心中永遠是房子最重,也是每個人心中最難解開的心結。有房,才有家,有底氣,有歸屬,有牽掛,有動力。所以生活終究是眼前的苟且,詩和遠方後總要回到出發的地方,那個房子叫家。

十年前,郭海萍夫婦為了能在上海買房,艱辛奮鬥,節衣縮食,搭上自己妹妹後終於如願“安家”,十年後,宮蓓蓓醫生因為腹中二胎,精打細算,不辭辛勞,在房似錦安排下一家六口“無奈”“蝸居”。囊中羞澀、糾結不嫌麻煩不是她們的錯,她們是社會階層的高級知識分子,是有道德、有操守的博士醫生,如果連她們辛辛苦苦七八年連一套像樣兩居室都買不起,普羅大眾又何堪?可以放棄回去老家,對!離開承載自己夢想和汗水的大城市,離開優質的教育資源和醫療機構中心,對於下有小,上有老的中年人來說,放下、逃離談何容易。

藝術來源於生活,但生活遠比電視裡演繹的更加殘酷和扎心,眾生芸芸,熙來攘往,漂泊在大城市的外鄉人莫不如是,白天匆匆低頭看路,埋頭做事,夜晚回家後才能在廁所窗臺仰望無星光的夜空,夢裡才知身是客,且認他鄉作故鄉。

十年,人變,故事卻未變:十年,時移,初心仍依舊。因為中國人要修身齊家,老百姓必須算計柴米油鹽醬醋茶,房有,家就在,沒有房子,終歸是風中柳絮、水面浮萍,無依無靠。加油吧,打拼的同路人,既然這個城市有各種夢想,就努力把它留住,靜待它綻放。

感謝六六又帶來一部讓人能笑能哭能感同身受的電視劇,畢竟豪門恩怨、職場精英的故事離我們太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