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蔔原產於我國,栽培歷史悠久,栽培面積大,蘿蔔栽培技術要點

蘿蔔原產於我國,栽培歷史悠久,栽培面積大。現在南北各地均有栽培,為城鄉普遍歡迎的大眾化蔬菜。其產品除含有一般營養成分外,還含有澱粉酶和芥子油,有助消化、增進食慾的功效。生產上可利用不同的類型、品種進行多茬栽培,對食用、加工、貯藏、運輸及調節供應有著重要的作用。

蘿蔔原產於我國,栽培歷史悠久,栽培面積大,蘿蔔栽培技術要點

一、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溫度

蘿蔔起源於溫帶,為半耐寒性蔬菜。種子在2~3℃時開始萌發,最適宜的溫度是20~25℃;莖葉生長的溫度範圍為5~25℃,生長最適宜的溫度為15~25℃,肉質根生長的溫度範圍為6~20℃,肉質根膨大的最適宜溫度為13~18℃。25℃以上時,有機物質積累減少,呼吸消耗增多。在高溫情況下,植株生長衰弱,也容易引起病蟲害發生,尤其是蚜蟲和病毒病的發生。反之,在6℃以下生長緩慢,並易通過春化階段而造成未熟抽薹。在0℃以下,肉質根容易遭受凍害。

2.水分

蘿蔔在生長過程中,如果水分不足,不僅產量降低,而且肉質根容易糠心,味苦辣,品質粗糙;水分過多,土壤透氣性差,容易爛根;水分供應不均,又常導致根部開裂。只有在土壤最大持水量65%~80%,空氣溼度80%~90%的條件下,才易獲得高產、優質。

3.光照

在光照充足的環境中,植株生長健壯,產品質量好。光照不足則生長衰弱,葉片薄而且色淡,肉質根小,品質差。

4.土壤和營養

蘿蔔的適應性比較強,但仍以土層深厚、保水和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疏鬆肥沃的沙質壤土為最好。土層過淺、心土堅實,易引起直根分歧。土壤過於黏重或排水不良,都會影響蘿蔔的品質。蘿蔔吸肥力較強,施肥應以遲效性有機肥為主,並注意氮、磷、鉀的配合。尤其在肉質根生長盛期,增施鉀肥能夠顯著提高產量和品質。

蘿蔔原產於我國,栽培歷史悠久,栽培面積大,蘿蔔栽培技術要點

二、品種類型及栽培季節

按生長季節的不同可把蘿蔔分為秋冬蘿蔔、春蘿蔔、夏蘿蔔和四季蘿蔔4種類型。

秋冬蘿蔔:凡是夏末秋初播種,秋末冬初收穫的蘿蔔都屬於這一類。這類蘿蔔品種最多,栽培面積大、產量高、品質好。有適於生食的,也有適於熟食和加工用的。

春蘿蔔:這類蘿蔔耐寒性較強,早熟、抽薹遲。在南方栽培較多,一般在晚秋播種,第二年春收穫。在北方則春種春收。

夏蘿蔔:這類蘿蔔具有耐熱、耐旱和抗病蟲害的特性。栽培面積較小,但在解決蔬菜淡季供應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四季蘿蔔:這類蘿蔔的肉質根很小,生長期短,只需20~40天,幾乎隨時可以播種,以春季栽培為主,用來供應春末夏初蔬菜淡季的需要。

蘿蔔原產於我國,栽培歷史悠久,栽培面積大,蘿蔔栽培技術要點

三、栽培技術技術要點

1.土壤選擇

蘿蔔的根系發達,入土較深,選擇土層深厚疏鬆、排水良好、比較肥沃的沙土為好,肉質根生長、膨大迅速,形狀端正,光潔,色澤美觀,品質良好。如果種在雨澇積水、排水不良的窪地或土壤黏重的地方,就會使葉徒長不髮根。土壤的酸鹼度以中性或者是酸性為好,土壤過酸容易使蘿蔔發生軟腐病和根腫病;土壤鹼性過大,長出的蘿蔔往往味道發苦。

2.整地、施肥

種植蘿蔔的地塊必須及早深耕多翻,這是蘿蔔獲得豐產的主要技術環節。在播種秋播蘿蔔之前,要進行夏耕和整地,夏耕可以淺些,但要求土地平整,土壤細碎,沒有坷垃,以利於幼苗出土保墒,達到苗齊、苗全、苗壯。

深耕必須與增施基肥結合,才能達到預期的增產效果。蘿蔔是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需要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施肥量則以土質肥瘦,品種生長期長短而定。肥地少施。一般每667米2施入腐熟的廄肥5000千克左右。

3.作畦

蘿蔔的作畦方式必須根據品種、氣候、土質和畜力或機械的使用等而定。一般情況下,春季雨少,四季蘿蔔一般是平畦栽培。秋季雨多,秋蘿蔔一般為高畦栽培,以利於通氣和排水,減少軟腐病等的發生。畦寬50~60釐米,畦高13~17釐米。

4.播種

(1)適時播種

蘿蔔的品種繁多,播種期選擇應按照市場的需要及品種的特性,創造適宜的栽培條件,儘量把播種期安排在適宜生長的季節裡,特別是要把肉質根膨大期安排在月平均溫度最適宜的季節,以期達到高產優質的目的。四季蘿蔔耐寒,抗性較強,一般在“立春”至“驚蟄”播種。秋蘿蔔耐寒抗熱力較差,而且生長期較長。一般在立秋前後播種比較合適。

(2)播種方法

蘿蔔均採用直播法。為了保證播後苗全、苗齊、苗壯,提高產品的產量和質量,播前須注意質量的檢查。應選用純度高、粒大飽滿的新種子。播量因品種和播種方法而不同。每667米2用種量,大型品種穴播的需0.3~0.05千克,每穴點播6~7粒;中型品種條播的需0.6~1.2千克;小型品種撒播的需要1.8~2千克。播種時要做到稀密適宜,過稀易缺苗,過密徒長,間苗費工。一般行株距的標準:大型品種行距50~60釐米,株距25~40釐米;中型品種行距40~50釐米,株距15~25釐米;小型品種間距10~15釐米。播種深度1.5~2釐米。

蘿蔔原產於我國,栽培歷史悠久,栽培面積大,蘿蔔栽培技術要點

5.田間管理

有收無收在於種,收多收少在於管。蘿蔔播種出苗後,須適時適度地進行間苗、澆水、追肥、中耕除草、病蟲害防治等一系列的管理工作。其目的在於很好地控制地上部與地下部生長的平衡,促使前期根葉並茂,為後期光合產物的積累與生長肥大的肉質根打好基礎。

(1)間苗、定苗

幼苗出土後生長迅速,要及時間苗,保證幼苗有一定的營養面積,對獲得壯苗有很大的作用。間苗的次數與時間要依氣候、病蟲為害程度及播種量的多少而定。一般應該以“早間苗、分次間苗、晚定苗”為原則,保證苗全、苗壯。早間苗,苗小,拔苗時不致損傷留用苗的鬚根;晚定苗要比早定苗減輕因病蟲為害而造成的缺苗。一般是在第一片真葉展開時進行第一次間苗、拔除受病蟲損害及細弱的幼苗、病苗、畸形苗,去劣留優;出現2~3片真葉時進行第二次間苗;在破肚時選留具有原品種特徵的健壯苗留一株,即為定苗,其餘拔除。

(2)合理澆水

蘿蔔需水較多,不耐乾旱,如果缺水,肉質根就會生長細弱、皮厚、肉硬,而且辣味大;如果水分供應不勻,肉質根也會生長不整齊,或者裂根。但是,水分太多,又容易使根部發育不良,或者腐爛,所以要根據降水量多少、空氣和土壤的溼度大小及地下水位高低等條件來決定其澆水次數和每次澆水的量,並且要根據不同生長髮育階段靈活掌握。

發芽期:播種後要充分灌水,保證地面潤溼,才能發芽迅速、出苗整齊;這時如果缺水,或者土面板結,就會出現“芽幹”現象,或者種子出芽的時間“頂鍋蓋”而不能出土,造成嚴重缺苗。所以,一般在播種後,立即灌一次水,保證種子能夠吸收足夠的水分,以利於發芽。

幼苗期:因為苗小根淺,需要的水分不多,所以澆水要小。如果當時天氣炎熱,外界溫度高,地面蒸發量大,就要適當澆水,以免幼苗因缺水而生長停滯和發生病毒病。

葉片生長期:這時根部逐漸肥大,需水漸多,因此要適量澆水,以保證葉部的發育。但也不能澆水過多,否則,會使葉片徒長而互相遮陰,妨礙通風透光;同時營養生長旺盛,也會減少養分的積累。所以,此期採用蹲苗的辦法來控制植株地上部分的生長。

肉質根生長盛期:此期植株需要有充分均勻的水、肥,使土壤保持溼潤,直到採收以前為止。如果此時受旱,會使蘿蔔的肉質根發育緩慢和外皮變硬,以後遇到降雨或者大量澆水,其內部組織突然膨大,容易裂根而引起腐爛。後期缺水,容易使蘿蔔空心、味辣、肉硬,降低品質和產量。

(3)分期追肥

施肥要根據蘿蔔在生長期中對營養元素需要的規律進行。對生長期短的蘿蔔,若基肥量足,可少追肥。大型種生長期長,須分期追肥,並以肉質根旺盛生長期為重點。菜農的經驗是“破心追輕,破肚追重”。一般追肥的時間和次數是;第一次追肥在幼苗生出2片真葉時進行,每667米2施用硫酸銨12.5~15千克,或糞稀1000千克左右,隨著澆水衝施。如果天氣熱,蚜蟲多,不宜施用糞稀。第二次追肥應該在第一次追肥之後半個月左右進行,每667米2順水追施糞稀1000千克,或硫酸銨15~20千克,加草木灰100~200千克,或硫酸鉀10千克。草木灰宜在澆水後撒于田間為好。第三次追肥,可在第二次追肥之後半個月進行,一般可以每667米2施用硫酸銨12.5~20千克,或糞稀1000千克左右,每667米2還應當增施過磷酸鈣和硫酸鉀各5千克。

追施人糞尿或化肥,切忌濃度過大、離根部太近,以免燒根。每次追肥之後,都要灌一次清水,以利於植株根部及時吸收養分。施用氮肥要適量,如果施用氮肥太多,容易使味道變苦。

(4)中耕除草

秋蘿蔔的幼苗期,正是高溫多雨季節,雜草生長旺盛,如果不及時除草,就會影響幼苗生長。雜草還是病菌、害蟲繁殖寄生的地方,所以在幼苗期應該勤中耕、勤除草,使地面經常保持乾淨,使土壤經常保持疏鬆、通氣良好,同時也利於保墒。

(5)提高蘿蔔品質的技術措施

空心(糠心):蘿蔔空心主要原因是水分失調。在肉質根生長盛期細胞迅速膨大,如果溫度過高,溼度過低,則植物吸作用及蒸騰作用旺盛。水分消耗過大,細胞便會缺乏營養和水分而處於飢餓狀態,細胞間產生間隙,因而就產生空心。其他如早期抽薹、開花或延遲收穫,或貯藏在高溫乾燥的場所,也會使蘿蔔失去大量水分而空心,此空心與品種、播種期、栽培條件等也密切相關,凡肉質根鬆軟、生長快、細胞中糖分含量少的大型品種均易糠心,播種過早、水肥供應不當也容易使蘿蔔空心。因此,因品種適時播種、適時收穫和保證均勻供水,是防止蘿蔔空心的有效措施。

裂根:造成蘿蔔裂根的原因,除選擇土壤不當和整地不細之外,植株生長過程中土壤水分不勻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例如,在蘿蔔生長前期,高溫乾旱而又供水不足,其肉質根的周皮層組織硬化,如到生長中後期溫度適宜,水分充足時,則其木質部薄壁細胞再度膨大,而周皮層細胞已不能相應地生長,就會出現裂根現象。或者在肉質根肥大過程中,水分供應不均勻,先幹後溼,也會引起肉質根內部細胞膨大的速度超過外層細胞而產生破裂現象。所以,栽培蘿蔔不要選擇黏土地,在蘿蔔生長前期如遇到乾旱要及時澆水,到肉質根迅速膨大時期更要均勻供水,才能避免肉質根的開裂。

杈根(歧根):其主要原因是由於主根生長點被破壞或主根生長受到阻礙,致使側根膨大所形成。在正常的條件下,蘿蔔側根的功能是吸收水分和養分。但是,如果土壤耕作層堅硬,或者耕作層太淺,或者耕作層土壤中有石礫阻礙肉質根的生長,或者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料並且施得不勻,或者土壤溶液濃度過大,或者將種子播在糞塊上而使主根的生長點受到損傷,因而引起肉質根分杈,側根便會變成貯藏根。此外,種子貯藏時間太長,尤其是在高溫條件下,蘿蔔的胚根受到損傷,或者因雨澇、中耕、移栽、病蟲為害等原因損傷了主根,也都會產生杈根。因此,要預防蘿蔔產生杈根,就必須從栽培技術方面根除產生杈根的各種因素。

味辣:蘿蔔的辣味,是由於肉質根中芥辣油含量增高所引起的。若天氣炎熱,播種過早,肥水不足,土壤瘠薄,過度乾旱及發生病蟲害等,使蘿蔔的肉質根不能充分肥大,辣味就會增加。只有提高栽培技術,為蘿蔔創造和選擇適宜的環境條件,特別是要選擇適宜的土壤並保證肥、水供應,才能防止或減少辣味的產生。

味苦:蘿蔔的肉質根中含有苦瓜素,容易產生苦味。苦瓜素是一種含氮化合物。蘿蔔肉質根中的苦瓜素的增多,往往是由於施用氮肥過多而磷、鉀肥料不足引起的。如果追肥時單用硫酸銨等氮肥,並且用量過多,蘿蔔的苦味就會增加,要預防蘿蔔苦味,需要注意配合施用氮、磷、鉀肥。

未熟抽薹:在肉質根尚未膨大前,如果遇到了低溫長日照的條件,滿足了階段發育的需要就會發生未熟抽薹現象。使光合產物不再向肉質根運輸貯藏,而轉向抽薹、開花,使蘿蔔失去食用價值。抽薹與否取決於品種特性和外界環境條件的影響。

蘿蔔原產於我國,栽培歷史悠久,栽培面積大,蘿蔔栽培技術要點

6.收穫

蘿蔔的收穫期依品種、栽培季節、用途和供應要求而定。一般當田間蘿蔔肉質根充分膨大,葉色轉淡漸變黃綠時,為收穫適期。春播和夏播的都要適時收穫,以防抽薹、糠心和老化,秋播的多為中、晚熟品種,需要貯藏或延期供應,稍遲收穫。但須防糠心,防受凍。一定要在霜凍前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