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麗人》:中年危機的涅槃,淺析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的經典

事實真相往往會出乎意料,也許你會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發現真正的美好。

1999年反映美國中產家庭眾生像的電影《美國麗人》上映當年獲得無數好評,這部第72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展現了隱藏在美國社會光鮮亮麗外表下的不堪,在嘲諷之餘卻讓我們看到了追求自我的心理歷程。

《美國麗人》:中年危機的涅槃,淺析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的經典

如同劇中那個被拋棄的塑料袋,隨風起舞,不知歸宿在何方,無言的訴說著人生的無奈和無助。當你帶著面具生活時,一切正常,當你迴歸本我時,貌似脫離了軌道卻是走向毀滅。

富裕的中產生活伴隨著玫瑰花的香氣,依舊解決不了內心的衝動,從超我到本我的迴歸在世俗中註定是場悲劇。

玫瑰有刺,依然值得嚮往

《美國麗人》這部電影是世界一流舞臺劇導演門德斯的電影處女作,在眾多劇本中,他選擇了《美國麗人》作為進軍影壇的初戰,並且一戰封神。

以此為契機,此後也是佳片不斷,《毀滅之路》、《革命之路》及兩部007電影讓他成為好萊塢炙手可熱的導演之一。

在這第一部電影中,他深受舞臺劇道具獨特性的影響,所以影片中那無所不在的紅色玫瑰特別顯目,讓人難以忘懷。

《美國麗人》:中年危機的涅槃,淺析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的經典

如同電影的英文名American Beauty一樣,玫瑰花作為表達愛情之花的不二選擇,一直是美麗的代名詞,這種美麗與劇中生活的沉悶和所謂的精緻形成鮮明的對比。

但是玫瑰本身也是有刺的,若是一不小心,可能這種刺不僅僅刺痛別人,也會刺痛自己,當你一往無前的去採摘玫瑰時,生活也許變得多彩,但是玫瑰如血也會如影隨行。

主角萊斯特是個遇到中年危機的老男人,事業無起色,生活對於他就是朝九晚五,混吃等死,影片以他的一段自述開始,他的生活就是死氣沉沉,找不到生活的意義,哪怕院子裡開滿了妻子種的玫瑰花對他而言屬於無聊之事。

《美國麗人》:中年危機的涅槃,淺析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的經典

但是玫瑰花卻在他的身邊不斷出沒,直到一朵豔麗的玫瑰花開放在球場上時,萊斯特第一次感受到了美麗,他的中年沉悶的生活從此有了玫瑰的色彩。

《美國麗人》:中年危機的涅槃,淺析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的經典

這朵帶刺的玫瑰就是女兒的同學安吉拉,從此他好像回到二十歲,知道對方喜歡強壯的男人,開始跑步、拿起啞鈴鍛鍊身體,希望能夠吸引到對方的注意,卻不知道,對方卻想用他來試試自己的魅力,結果一場玫瑰之旅就這樣發生了。

《美國麗人》:中年危機的涅槃,淺析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的經典

這部電影的主色調是暗色系,影片的開始就是冬日光禿禿的外景,主人公一家三口吃飯時精緻的餐廳場景,還有夜晚的場景在其中佔據著很多的篇幅,但是在這些場景當中,除了黑暗之外,無處不在的則是紅色玫瑰花,在暗淡中透露出一點火熱和生機,連萊斯特的豔夢裡也是玫瑰花唱主角,美女和火花的花瓣留下影史上經典的一幕。

《美國麗人》:中年危機的涅槃,淺析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的經典

玫瑰還在繼續,紅色的玫瑰即是愛情也是鮮血的顏色。最後當殺人者從他身後悄悄摸過來時,從真實的玫瑰花到牆壁上被殺後血紅的血跡,完成了紅色玫瑰的迴歸,玫瑰的紅即是萊斯特內心夢想的美好,也是死亡的安魂曲。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人,總得要為真實的自己活那麼一回,這種活並不可恥,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一秒鐘的閃回就是永恆。

超我、自我到本我的迴歸

1923年,弗洛伊德提出了本我、自我及超我概念:"本我"(完全潛意識)代表慾望,受意識遏抑;"自我"(大部分有意識)負責處理現實世界的事情;"超我"(部分有意識)是良知或內在的道德判斷。

後世有人認為,弗洛依德的貢獻最重要的是創立了精神分析學說,而精神分析學說的構建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個概念來完成的。

《美國麗人》:中年危機的涅槃,淺析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的經典

這三個概念最終完成了弗洛依德完整的人格理論框架,可以說在心理學史上佔據著重要地位。美國心理史學家E. G. 波林說,如果誰想在今後三百年裡寫一部心理學史而不提弗洛伊德的名字,那就不可能自詡是一部心理學通史了。

電影作為第七藝術誕生以來,從簡單的紀錄生活片到現在故事片為主的時代,人在其中已經佔據著重要的位置,而對於人性的各種分析、選擇及複雜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我們都愛聽故事,而在故事中可以看到人性的種種複雜性,而這部電影的迷人之處,則是如同剝開俄羅斯套娃一樣,展現了脫去了所謂中年危機偽裝之後的最底層的原則,本我就在其中跳舞。

如同弗洛伊德認為的,本我是指原始的、與生俱來的潛意識的結構部分,其中蘊含著人性中最接近獸性的一些本能性的衝動。它按照快樂原則行事。

所以,當《美國麗人》的主人公尋找到本我的那一點衝動之後,我們看到一箇中年男子如何鳳凰涅槃,讓我們看到人性中的美好與無奈。

層層外衣下的本我

有人說的,人們藏起不願接受的"本我","自我"便穿起各種各樣的偽裝,在追求"超我"的人生道路上,跳著孤獨壓抑或偏執絕望的舞。

在《美國麗人》這部電影中,飾演萊斯特的演員凱文·史派西曾談過對於這個角色的認知:

我認為萊斯特與很多美國男人如出一轍,起初他們生活意圖明確,可在人生脈絡中,他們的想法被壓制了。生活中的某個瞬間讓萊斯特想起了他原本想要的一切,他突然發現自己的生活缺乏誠實和交流,他無法道出實際感受和意圖,沉睡已久的他再度覺醒了。這不是中年危機,而是一次重生,他開始意識到生命是多麼寶貴,儘管這頓悟有些為時已晚。

為什麼在女兒的眼中萊斯特總是色迷迷的看著其他漂亮的女人,但是卻沒有做作任何出軌的實質行動呢?因為他內心的那點渴望被世俗壓抑住了,從某方面來說,他想做一個合格的父親和丈夫,這是世俗的中產階段全部如些行事的。

但是內心深處卻總有衝動想突破,只不過這種突破還沒有被真正的玫瑰花打動罷了,一旦找到觸發的時點,一切偽裝就此解體了。

所以當安吉拉在球場上跳舞時,她身上的那種青春亮麗,那種天然的美給萊斯特帶來了無限的衝擊,導演在這一段中的場景特別進行了渲染,在他的眼中,熱鬧的賽場只剩下他和她了,而她卻在為他一個人狂舞,這一次玫瑰花盛開在萊斯特的心中。

《美國麗人》:中年危機的涅槃,淺析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的經典

在影片中,我們看到這種對於本我的壓抑不僅僅是主角萊斯特一人,每個人都有自己內心的渴望,但是這種渴望卻在世俗的規則或者他人的目光中穿起了一層層外衣,直到變得面目全非,找不到生活的意義,也就如同萊斯特一樣感覺到死氣沉沉。

《美國麗人》:中年危機的涅槃,淺析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的經典

萊斯特的妻子也很焦慮,身為中介的她手中的房子卻一直賣不出去,在外面強壯積極、樂觀,連在老公面前都不會表現出脆弱的一面,而到了售賣的房子裡才敢哭一會,而她對老公又充滿了世俗的期待,希望對方能夠事業有成,看不到這種世俗的希望時,轉而和成功的男人上床,這樣才能尋找到一點內心的安慰和激情。

萊斯特的女兒十分叛逆,總是感覺到父親看到任何女人都是色迷迷的,甚至希望有人來結束他可憐的生命,她以父親為恥,她也看不到生活的意義所在,直到遇到一個完全處在本我當中的Ricky。

《美國麗人》:中年危機的涅槃,淺析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的經典

Ricky是他們的鄰居家的男孩,每天拿著一個錄相機四處拍攝,感受生命甚至非物質的美好,一個四處飄落的塑料袋在他的眼中也是十分美好的存在,但是他在其他人的眼中則是怪胎和精神病人。

為什麼Ricky最後面對躺在血泊中已經死亡的萊斯特微笑,因為他從對方的眼睛中感受到對於本我的發現和解放,明白對方終於尋找到自己的內心深處的慾望,那就是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如同萊斯特在最後拿著一家三口的像冊一直說的:man,or,man。

《美國麗人》:中年危機的涅槃,淺析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的經典

Ricky的父親看上去如此強壯和霸道,然而他去是羨慕隔壁的那對同性戀人,因為他自己就是個同性戀,然而卻不敢邁出那關鍵的一步,因為他還是活在自我的牢籠裡,無法正視自己的內心慾望。

人剛剛出生時,只知道吃喝睡,餓了就哭,這些完全是本能的反應,慢慢長大受到各種教育之後,開始接觸世俗的種種渲染,世俗自有一套行之有效稱之為倫理和道德的規範,在這些規範之中,本我會往後退縮。

如同有心理學分析的那樣,若個人承受的來自本我、超我的外界壓力過大而產生焦慮時,自我就會幫助我們啟動防禦機制,這些防禦機制有:壓抑、否認、退行、抵消、投射、昇華等等。

《美國麗人》:中年危機的涅槃,淺析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的經典

面對這種外界的壓力,不是所有人都會頓悟,而當萊斯特和安吉拉馬上要成就好事時,安吉拉卻說她是處女,以前所有的酷和聲稱許多的性經驗其實是假裝的,萊斯特此時才真正頓悟了,他並不是一個色鬼,他要追尋的是生命的意義,而不是一時的極樂。

《美國麗人》講述了一個美麗如玫瑰般花香的故事,在這個故事裡,讓我們看到了生活的種種不堪,同時也體驗到真正面對本我時的那種美好。

《美國麗人》:中年危機的涅槃,淺析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的經典

正如人們說的,生活中不缺少美,只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若是沒有這種發現美好的心靈,哪怕玫瑰花天天擺放在身邊你也感覺不到它的芬芳,若是擁有這種發現的心,哪怕一隻隨風飄蕩的塑料袋也能感受其中的美麗。

世界這麼美,不該一直生氣,有時候一次看完會無法承受……你一定不知道我在說什麼,別擔心,有一天你會明白。

只是,我們真的能明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