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悲劇的戲劇——淺析《驢得水》

——淺析《驢得水》

電影《驢得水》講述了在一九四二年的中國,孫校長一行五人為了支援農村教育,在鄉下創辦了一所小學,而由於學校實在太窮,導致孫校長用一頭驢假扮一名老師以騙取教育部所發工資的故事。

“講個笑話,你可別哭”。這句話是《驢得水》上映時的宣傳語。而正好曾經有人這樣形容過喜劇:一部好的喜劇,其本質一定是一部悲劇。那麼,《驢得水》便屬於這樣的喜劇。片中,導演通過一個個荒誕離奇的騙局來揭示了主題:中國式教育。可以說,教育這詞是本片的核心,它既使劇情得以發展,又使導演想要表達的東西有了載體。那麼,導演為什麼想要表達中國式教育呢?從人物可以看出,一開始孫校長一行人來到農村的初衷是為了教育,此時,哪怕他們用一頭驢假扮老師,其目的也是為了學校更好,為了教育。然而,特派員的到來在帶來危機的同時也帶來一個個巨大的誘惑,是騙下去以獲得教育基金,還是承認錯誤依法獲罪,此時,秉承著支援農村教育的他們初心已然改變。執著的老裴因為一曼的背叛變得貪婪自私;衝動勇敢的鐵男因為無力改變現實而變得敢怒不敢言;正直的孫校長因為特派員的到來而變得貪婪;自由的一曼因為銅匠的侮辱而變得發瘋。這就是在當時中國式教育的背景下教育者們悲哀的現狀。而特派員作為一個上級領導,不務正業,貪婪自私,這一人物形象不僅是一個瀆職的教育工作者,更是當時中國式教育下很多不務實的教育工作者的映射。導演正是通過孫校長四人的改變,以及特派員這一人物形象,來向我們訴說了當時中國的教育情形,以及他想表達的改變中國教育情形。

電影中有一段是銅匠在教室讓所有人都辱罵一曼的場景。當一曼的頭髮一縷縷掉下時,一個特寫鏡頭打在了她的雙眼,此時導演採用疊印的手法,重合了一曼回憶的場景:當初快樂的時光,以及對未來穿上校服的想象。這一刻,那一雙眼睛彷彿將所有的觀眾拉入其中,與一曼緊緊聯繫在一起,引起了強烈的心靈震撼,也令人不得不思索,是什麼導致了銅匠人性的改變。其實,銅匠這一人物與老裴一樣,都是被一曼傷害而想要報復。當初,從一曼在河邊剝蒜時可以看出老裴對她的愛,導演用了一個長鏡頭記錄了老裴告白的一瞬間,當一曼歌聲響起的那一刻,彷彿似乎人都會愛上她,而老裴最後一句“晚了”,更是將他對一曼的愛刻畫的深刻。而軟弱無能的銅匠在面對老婆時突然的爆發也將他對一曼的愛描寫的生動。最終當這一場黑色幽默下的鬧劇終於結束後,所有人都失去了初心。

電影中有兩句臺詞值得深思:一是銅匠說中國最缺乏教育的不是農民,還有一句是老裴說你憑什麼用你的道德標準來綁架我的利益。這兩句臺詞細思恐極,卻回答了當時的中國教育為什麼會失敗,一是搞錯了對象,中國最需要教育的其實是瀆職的教育工作者,二是每個人都不願意為教育付出,每個人都是自私的。所以不管是特派員的誘惑,還是羅斯先生的誘惑,這一切不是偶然,而是在人性貪婪的使然下,這場轟轟烈烈的支援農村教育失敗的必然性。

然而,全片中還有佳佳,她雖然妥協了,但是她初心未變,她才是電影中人設最完美的,也是當時中國真正用心做教育的人的映射。但不管時代如何,真正做教育的人總是有的,這一點,不僅導演,我們都相信。

最悲劇的戲劇——淺析《驢得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