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愛瑪》這部影片中呈現出的成長性的愛情思維

淺析《愛瑪》這部影片中呈現出的成長性的愛情思維

圖片為1996年英國版《愛瑪》劇照

最近我一口氣看完了簡奧斯汀最為著名的三部小說改編的電影《傲慢與偏見》、《理智與情感》、《愛瑪》。今天說一說這三部影片中給我留下了最深刻印象的《愛瑪》。

坦白來講,簡奧斯汀筆下的這幾個女主人公,我更喜歡自尊堅強的伊麗莎白,和成熟理智的埃莉諾,尤其是在最開始接觸愛瑪這個人物時,我覺察不出她有什麼迷人之處。但是我今天為什麼要寫《愛瑪》,因為我認為整個影片向我們闡述了一個女孩一步步逐漸成熟的愛情觀,這種成長的愛情思維很值得我們來共同探討。

也許正因為此,《愛瑪》才會在全世界所有熱愛簡奧斯丁作品的粉絲們心中,被公認為是奧斯丁最為成熟偉大的作品。

我們今天就來談一談愛瑪在感情中思維逐漸成長的三個階段,來共同見證其逐漸成熟的愛情觀。

一、第一階段:他不是你第一眼的愛情。

1、女孩對於一見鍾情往往是很沒有抵抗力的。

關於愛情,即使如張愛玲那般聰慧的女人,她都會在遇見自己的愛情時如此慌張。

她曾說:遇見你我變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塵埃裡去,但我的心是歡喜的。並且在那裡開出一朵花來。

很多女孩都太衷情於一見鍾情。顯然,愛瑪對奈特利先生絕對不是一見鍾情。她們會覺得那種一瞬間電光火石的感覺充滿了刺激。而愛瑪對弗蘭克的感情則是這般。這種感情也是最容易讓女孩衝昏頭腦丟掉理智的感情。

愛瑪和奈特利是很好很好的朋友。可以說是異性閨蜜吧。很多女孩會對身邊一直存在的那個異性好友熟視無睹,甚至會將對方以好哥們來相稱。他們打打鬧鬧,可以無厘頭的開玩笑,男方往往在女方有難時會責無旁貸的拔刀相助。但她就是會忽略掉他。因為,她覺得他們太熟悉了,友情足以,戀人未滿。

是的,她認為,你可以是我一輩子的好朋友。但也會永遠被排除在我甄選男朋友的隊列裡。

幸運的是,對於這一點,奈特利先生一直都懂,所以他一直很謹慎地與愛瑪遊走在友情的光明大道上,而絲毫不僭越。

96年影版愛瑪中奈特利先生的扮演者據說是當時眾多版本的奈特利的扮演者中最為傳神的一個。奈特利先生愛笑但又很溫柔,他是一個比愛瑪大個十多歲的人,成熟,穩重,但也總能一針見血地指出愛瑪的問題所在。他即像長兄,又是摯友,同時又會毫不留情面指出愛瑪犯下的小錯誤。

讓人欣慰的是,儘管愛瑪年紀小,性格又高傲,儘管他們之間也會發生爭執。但她明白奈特利先生對她的嚴苛和挑剔都是愛護,並且是希望自己越來越好。


淺析《愛瑪》這部影片中呈現出的成長性的愛情思維


2、異性之間,無論友情還是愛情,都要尊重彼此。

我愛你,但我依然還是要愛我足下的土地。詩人舒婷很早就在他的詩歌《致橡樹》裡就直白地表達了自己心中完美愛情的樣子。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裡。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我認為這是愛情詩中對尊重二字做出的最完美的註解。

記得《愛瑪》裡有這樣一個片段,愛瑪讓她的閨蜜赫爾瑞特拒絕了農夫的求婚,奈特利先生知道後非常的生氣,兩人就此進行了一番爭論。奈特利先生絲毫不怕得罪愛瑪,並且把內心對愛瑪如此魯莽武斷行為的反感和盤托出。

愛瑪也陷入激烈的回擊,顯然她不知道自己犯了多麼愚蠢的錯誤,她不僅讓閨蜜拒絕了最門當戶對且又合適的愛人,還亂點鴛鴦譜,把閨蜜介紹給了一個外表正直其實一味想攀高枝的勢利小人埃爾頓。

而此番奈特利同愛瑪爭論的目的不僅僅是指出她的錯誤,更怕她麻煩纏身。他最後感覺阻止不了愛瑪如此愚蠢的行動,就用了一句看似苛責實則保護的話,對愛瑪提醒:像你這樣亂耍小聰明的話,還不如傻一點呢!


淺析《愛瑪》這部影片中呈現出的成長性的愛情思維


愛瑪這時候是什麼反應呢?對於一個當地首富家的女兒,別人如此斥責一番,她完全有理由大發一通脾氣然後臭罵一頓奈特利,然後甩甩袖子走人。但是愛瑪沒有。

她不再戀戰,及時收手。說了一句,既然我們在這個問題上意見如此分歧,還是別在談論此番。茶水恐怕已經好了,我們還是去喝茶吧。自此,不再談論上述話題。


淺析《愛瑪》這部影片中呈現出的成長性的愛情思維


當看到這裡,我就明白,愛瑪她還是很有大家閨秀女孩的特質的,雖然表面高冷,但其實骨子裡的修養也是攝人心魄的。

她尊重奈特利,即使奈特利跟自己持相反的意見,即使二人爭的面紅耳赤。但她依然會用一種很體面的方式來結束爭論。

有很多人說愛瑪很幸運,她最終沒有錯過她生命中如此重要的奈特利先生。其實,那是她們忽略掉了愛瑪身上這個閃閃發光的特質。

有一句話說的很好,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即使是作為密友,我們也足可以看出愛瑪與奈特利對彼此相互的尊重。

我相信,沒有哪兩個人的戀愛是不存在爭吵的。諸如三毛和荷西,兩人在蒼茫孤寂的撒哈拉,也會時常鬥嘴來給沙漠生活增加樂趣,但前提一定是充滿愛意的尊重。

第二階段:你覺得他可能不是男朋友的第一人選,但也絕不願意他被納入別人的選擇中。

1、你們是朋友,但你對他有著不可言說的私心。

當影片中簡收到一架鋼琴,而大家都在討論是誰送的鋼琴,當有人說道有可能是奈特利送到,愛瑪表現出極為的不可思議。與其說是不可思議,也可以理解為她不願意相信這是真的。她認為奈特利先生不能送別的女孩一架鋼琴,也說明從骨子裡她強勢地認為自己的摯友奈特利先生只可能對自己這麼的體貼,而根本不可能對除自己之外的別人那樣。

誰又能否認,這不是愛瑪在吃奈特利先生的醋呢?可她自己或許並不會承認這點。她只會覺得這是一種對於友情的佔有。真正的男女之間的友情,是隻會希望對方幸福,而絕不會阻礙對方的幸福的。顯然,愛瑪已經在不知不覺間喜歡上了奈特利先生,只是她自己不知道而已。

奈特利先生也是同樣,當他在宴會上看到愛瑪意亂情迷地望著弗蘭克並和他合奏歌曲時,他的內心也是醋意橫生。但是當她看到愛瑪因為弗蘭克又和別人合奏歌曲而心生沮喪時,他並沒有幸災樂禍,而是及時走向前安慰愛瑪。此時的他,既是摯友,又是知心朋友。一個微笑的眼神,就盡顯了一個英倫紳士的涵養和格調。

他一直都懂得自己的感情。但愛瑪不懂。他一直在等這個小女孩明白的那一天。但他不著急。就像我們身邊的一位兄長,一位智者,你需要的時候他總會適時的出現。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多少這樣的看似友情實則愛情的友誼,一個不問,一個不說,最終在萬般無奈的等待之下,結局往往是遺憾錯過

淺析《愛瑪》這部影片中呈現出的成長性的愛情思維

劇照


2、向內自省,放下虛偽,探求真我。

曾經在一本書上看到一句話,道明瞭愛情和自我之間的關係,就是這句:好的愛情,能夠讓我們找到自己。

確實是這樣。

有的人,僅僅是因為擁有了一段好的愛情,而一生和自己完美和解。

有的人,因為陷入了一段錯誤的愛情。終其一生都在痛苦地自我療愈。

什麼時候,愛瑪真正明白自己對奈特利的心意呢?就是在她的閨蜜赫爾瑞特告訴自己也愛慕著奈特利先生的時候,她才慌亂了。她必須承認身邊這個她一直熟視無睹的異性閨蜜其實是多麼地優秀,多麼地有魅力。

淺析《愛瑪》這部影片中呈現出的成長性的愛情思維


她開始害怕奈特利會愛上赫爾瑞特,她寢食難安。此時的奈特利先生恰巧去了倫敦,她看不到他,內心患得患失,她從沒有像如今這般地那麼害怕失去奈特利先生。

她懊悔自己這麼晚才讀懂自己的心意。她怕一切來不及。她內心充滿了恐懼。這個此時讓她日思夜想寢食難安的人,明明在自己身邊呆了幾十年,為什麼這麼晚才意識到了自己對他的愛呢。

那是因為,她覺得兩人足夠熟悉,你天天呆在我的旁邊,有一天我累了,最壞的打算還有你。但又有多少人的愛情,會經得起這番曠日持久的等待。

愛瑪突然間明白,自己一直以來在愛情上的觀望和自以為是恰恰是虛偽和錯誤的。為了愛情,她不能一錯再錯了。

有很多女孩在明明有好感的異性好友面前死撐著自己的面子,總覺得自己要等他來主動告白或求婚來結束這段曠日持久的等待。

但現實往往不是這樣。

你不問,我不說,你覺得不夠,我覺得不愛,漸行漸遠,最終錯過。

現實中這樣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

謝霆鋒和容祖兒是香港樂壇一對很好的朋友。謝霆鋒曾經不止一次地在演唱會或者其他場合跟容祖兒說過,如果再過十年我未婚你未嫁,那我就娶你。可謝霆鋒最終還是娶了別人。

當年一起拍花樣年華的梁朝偉和張曼玉也是。梁朝偉也曾幾次跟張曼玉說過,再過幾年你若不嫁我若不娶,我們就在一起。可轉眼他就和劉嘉玲走在了一起,留下張曼玉黯然神傷的背影。

現實就是這樣。

電影或小說裡卻可以不一樣。每個作者對自己筆下的人物都有逆天改命的權利,奧斯丁當然也有。

愛瑪因為亂點鴛鴦譜差點鬧笑話,奈特利先生與其爭論,但他是為了保護她,不使她再犯這樣的錯誤。愛瑪得罪了貝絲女士,奈特利狠狠地訓斥了愛瑪,是想讓她真正地認識到自己之前虛偽的價值觀,其實是為了讓她可以活的更為灑脫真實。愛瑪喜歡上了別人,沒事,他靜靜地等她回心轉意。愛瑪回頭,他一直在原地等你。從一而終,從未改變。

第三階段:聰明的女孩都懂得,最愛的人其實一直在身邊。

愛瑪這個人物讓我最感動的一點是,她通過內省的力量,探求到了自己的內心世界,發現了自己對奈特利的欣賞和愛慕。她雖然一路跌跌撞撞,但最終讀懂了奈特利先生,發現寶藏男孩不在別處,其實一直就在自己的身邊。這就是好的愛情的魅力,我終於讀懂了你,也讀懂了自己。很多人透過愛瑪看到了自己的內心,這就是愛瑪這個人物的力量。

也許有很多人會認為,這有何難?奈特利先生如此優秀,愛瑪最終愛上他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現實情況並非如此,我們身邊有很多女孩子,明明身邊一直存在著一個Mr Right。可就是對他熟視無睹。當你知道自己愛上他。往往已是物是而人非。

幾百年前的唐朝詩人李商隱對此早有註解: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愛瑪的聰明之處,是她認識到自己的內心,不再矜持,不再等待。從她意識到如果錯過奈特利先生,將是人生無法彌補之大錯,她就覺醒了。

奈特利先生並不是她的第一眼愛情,可她一點點地讀懂了這個最開始徘徊在戀人選擇之外的人,正是她的Mr Right

愛情中最幸運的美好,不過如此。驀然回首,最愛的人一直在身邊等著我。

愛瑪這個女孩,一路走來,愛情觀越來越成熟,她能最終牽手奈特利先生,也是情理之中事情了。


淺析《愛瑪》這部影片中呈現出的成長性的愛情思維


而現實中,有很多女孩,都是在Mr Right牽著別人的手走向婚禮的舞臺之時,才痛哭流涕地哀嚎著,永失我愛!

一切,是不是太晚了!

最後想以卞之琳的一首詩《斷章》 來結束此文: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

希望你我皆可獲得如愛瑪那般的愛情。

淺析《愛瑪》這部影片中呈現出的成長性的愛情思維

劇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