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底層人民譜寫一曲輓歌 淺析《三峽好人》

《三峽好人》是一部劇情電影,影片由賈樟柯執導,趙濤、韓三明等人主演。影片於2006年上映。影片講述了煤礦工人韓三明和女護士沈紅從山西來到重慶奉節,分別尋找到了自己已離開十六年的前妻和分別兩年的丈夫。

三峽工程正在重慶奉節縣進行。迎來了一男一女兩個山西人。男人韓三明來自汾陽是個忠厚老實的煤礦工人,到奉節找他十六年沒有見過的前妻。他的前妻是用錢買的,孩子出生後,她就跑回了奉節。在尋找前妻的過程中波折不斷,韓三明決定留下做苦力一直等到前妻出現。,直到前妻出現。沈弘是一位來自太原的護士,她是一位沉默寡言的護士,她來奉節是為了尋找很久不曾聯繫過的她的丈夫,丈夫與她的夫妻關係早已是有名無實,儘管她深知這點,她仍然希望她的丈夫給她一個說法。沈紅尋找丈夫的過程並不順利,她的丈夫有意或無意地避開了她。雖然韓三明和沈紅彼此不瞭解,卻因為要做相對意義上的"拿起"與"捨棄"抉擇,在冥冥之中有了某種神秘的聯繫。

為底層人民譜寫一曲輓歌 淺析《三峽好人》

拍攝一個最為真實的時代

以三峽工程為奠基對底層小人物的聚焦,形成了《三峽好人》厚重的基色,在腳踏實地的兩線敘事中,現實主義的現實荒誕性也是如此的耐人尋味.雖然這部作品在某些人看來有些乏味,但這一次賈樟柯被引用為"好人"為引。所呈現的移民的遷徙。生活的艱苦,城市的荒涼,原生態情懷是如此感人和悲傷。是如此的感動又讓人為之哀愁,這部作品的經典之作是毫無疑問的,因為它最受歡迎。因為它承載一個真實的時代。

作為第六代最好的導演之一,賈樟柯的電影也有著與第六代導演共同的邊緣化情結,即關注邊緣化的群體。把下層社會的小人物當作他們的鏡像華語。力圖對第五代導演以精英化的視角創造的寓言電影進行文化突圍,用寫實主義的風格實現一種微觀的對真實的注視。

為底層人民譜寫一曲輓歌 淺析《三峽好人》

《三峽好人》運用著現實主義的紀錄方法描述不同人的生命體驗,然而,電影中的幾個超現實的處理必然會被注意到。第一次不明飛行物的出現,實現了韓三明與沈弘之間敘事線索的轉換,既流暢又自然。而在沈弘後面飛起來的高塔,甚至是那些在高處鋼絲上行走的人,都有一種非常神秘的顏色,當然,它們的真正含義是無法解釋的。《三峽好人》帶著非現實主義的"賈想"色彩描述小人物的生命體驗時有著無法言說的悲涼。超現實的場景可以代表主人公內心超越現實的渴望。同時,對觀眾也是一種精神寄託。賈樟柯以這樣一種寫實的風格嘗試著超現實的神秘主義傾向。會造成觀眾對於影片現實意義認同的間離效果,因此,這部電影可以讓觀眾意識到電影只是生活的幻象,生活也許比電影更殘酷。這是賈樟柯的冷靜紀實風格的完美體現。

為底層人民譜寫一曲輓歌 淺析《三峽好人》

《三峽好人》是賈樟柯為底層平民唱響的一曲輓歌, 用影像和聲音記錄了中國社會中底層社會的歡樂和悲傷,使大多數被忽視的聲音有了新的發言權。

為底層人民譜寫一曲輓歌 淺析《三峽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