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人看《三峽好人》,一曲時代的輓歌

第一次看賈樟柯的《三峽好人》,我是震撼的。因為我是萬州人,也是三峽人。影片中奉節城市移民時的景象,像極了我兒時記憶中的萬州。到處一片殘垣破壁,街道上一直是塵土飛揚,路上的行人灰濛濛的,天也是陰沉沉的。雲霧像是沾染了房屋倒塌的灰塵,如一片模糊的輕紗籠罩著整個城市。現在再回頭看,那時的景色和人物或許從未看真切過,只能在影片中重溫。

賈樟柯的第一部影片是用DV拍攝成功的,從那時起,賈樟柯就奠定了自己獨有的電影風格。在他的鏡頭下,我們可以看到他對時空的特殊感受,對生活的原生態展現,以及生活本質的思考。

三峽人看《三峽好人》,一曲時代的輓歌

《三峽好人》於2006年上映,那時重慶整體的移民工程剛剛結束。而在一年多以前,奉節縣最後一批外遷移民,總計882人早已踏上赴江西的外遷之路。

這部影片的出現,大概成了那個時代的一曲輓歌。影片以山西煤礦工人韓三明和女護士沈紅來奉節尋找自己的親人和配偶為線索,展現了三峽工程下奉節這座城市的巨大變化與身處鉅變中的小人物的悲歡離合。

01三峽工程下城市的變化

影片一開始,韓三明為了尋找前妻,跟著摩托司機來到了青石街第五號。那裡是奉節老城所在,一座有著兩千年曆史的古城,現在被茫茫大水淹沒,只剩一個小土包露在水面上。

“那個長草的土包包,就是青石街5號。”

“看到沒有,停在江上的那條船,我家原來就在那底下,早就沒的了。”

三峽人看《三峽好人》,一曲時代的輓歌

水下的奉節古城

通過摩托司機隨意的話語和鏡頭裡的景象,滄海桑田、物是人非的感受油然而生。之後,隨著韓三明以及沈紅的尋親之旅,這座城市的變化也緩緩地展現在觀影者的眼前。

隨處可見的破敗筒子樓,泛著斑駁黑色的牆壁,彎彎曲曲的防盜欄,停靠在岸邊的陳舊客輪,以及瓦礫遍地的拆遷廢墟,構成了奉節的廢土景象。這個景象,是屬於平民們的生存空間。雖然外表不吸引人,但內裡充斥著蓬勃生機。與之相比的,是企業家聯合會所的精緻與印在十元錢上奉節夔門的優美景色。

三峽人看《三峽好人》,一曲時代的輓歌

奉節城市拆遷的一角

這座城市可能隨時都有一座大樓在倒塌,但隨時也會有一座新修的大樓拔地而起。我們以為永遠不會變的三峽險峻景色,在三峽大壩正式建成後,也變得溫柔平和。

三峽人看《三峽好人》,一曲時代的輓歌

印在十元人民幣上的夔門

當年白居易來了趟三峽,回去便寫了篇《出入峽有感》。其中描寫三峽的雄偉壯闊以及峽險水湍,可謂入木三分。

上有萬仞山,下有千丈水。

蒼蒼兩崖間,闊狹容一葦。

瞿塘呀直瀉,灩澦屹中峙。

未夜黑崖昏,無風白浪起。

可即便是被無數文人所折服讚歎的鬼斧神工,依舊被三峽工程所改變,更何況人類建造的城市。

其實不僅是奉節,我的家鄉萬州也同樣如此。沙河子,“大梯子”,一馬路,二馬路,三馬路等熟悉的地點,通通被淹沒在水下。萬州的老人都說,老萬縣下半城的痕跡,都已隨著三峽水遠去了。

這種巨大空間的重構與變化,賈樟柯通過粗糲真實的電影鏡頭,原封不動地擺在了觀影者的面前,具有巨大的衝擊力。在觀影者為這座城市的變化而噓唏驚歎時,也開始思考時代的變遷與生活在城市中人民的心路歷程。

02三峽人民的悲歡離合

三峽工程的實施,不僅是讓庫區內的城市發生了巨大變化。更多的,還是影響了生存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在這個歷史大事件中,形形色色的人充斥其中,為我們展現了三峽庫區人民的悲歡離合。

  • “小馬哥”

電影裡的“小馬哥”承包了我全劇唯一的笑點,我一開始以為他是一個喜劇人物,沒想到卻是一個悲劇人物。他年紀不大,卻酷愛學習周潤發,開口閉口就是江湖。他撕下紙張點燃香菸的瀟灑和一個人裹著口袋的可憐樣,都讓人對這個人物心生喜感。

三峽人看《三峽好人》,一曲時代的輓歌

袋子裡的小馬哥

他青春懵懂,不懂好壞,只能學習電視裡的江湖情義。結果,被自己追求的江湖埋葬,死在了要被拆遷的筒子樓裡。影片中沒有交待“小馬哥”的父母是誰,只安排一條船載著他的遺體去了遠方。也許,他的父母和家鄉就在離奉節縣城不遠的某個村子上。

“小馬哥”是個混社會的小青年,照理說他的死不應讓人同情憐憫。但我看見遠去的船影,想起之前他送給韓三明的那塊大白兔奶糖,卻不禁悲從中來。

三峽人看《三峽好人》,一曲時代的輓歌

將隨著船遠去的“小馬哥”

“小馬哥”這類人,不過是那個時代庫區一部分年輕人的縮影。在我小的時候,因為三峽移民工程的開展,有的人往省外遷走了,又有的人就近遷來了,整個萬州變得魚龍混雜,到處充滿著一種不安定、浮躁的氣息。在這樣的環境下,許多家庭因遭遇鉅變疏於對孩子的管教,很多年輕人便漸漸就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他們有的在學校欺凌同學,有的乾脆輟學混跡社會,如影片中的“小馬哥”以及郭斌拆遷辦處的那群年輕人一樣,到處揮灑著他們所謂的“熱血”和“青春”,也最終被熱血燙得體無完膚。如“小馬哥”這樣的存在,是他們自身的悲劇,也是社會的悲劇。

  • “郭斌”

郭斌當過兵,進過廠,最後抓住了時代浪潮的尾巴,傍上了富婆,成了事業有成的包工頭小老闆。他這類人,算不上時代裡的弄潮兒,只能算是附於某些高官和鉅商驥尾的小蝦米。

三峽人看《三峽好人》,一曲時代的輓歌

沈紅與郭斌相見

影片中有一幕,沈紅與王東明在晚上去尋找郭斌時,來到了一處靠近長江大橋的天台山。在這個天台上,一群社會上層人士正在載歌載舞,一位不知道是高官還是鉅商的人物一邊對旁邊的人吹噓自己花了2.4個億打造了面前的這座大橋,一邊打電話命令羅所長打開橋上的所有燈光。這一刻,財富與權力的力量彰顯得如此清晰,上流人士所處的天台享受著明亮的燈光,普通老百姓的破舊居民樓卻被陰影隱藏。

三峽人看《三峽好人》,一曲時代的輓歌

亮著燈的大橋

“郭斌”、女富婆丁亞玲、以及那些跳舞的上層人士,代表了三峽工程時期互相勾結的官商以及依附在他們下面生存的黑惡勢力。他們剋扣公款,暴力拆遷,本應是舉國之力共同奮戰的戰役,在他們眼裡,不過是一場狂歡

  • “拆遷工人”

韓三明為了等待妻子么妹的歸來,在縣城裡找了份拆遷的工作。不同於郭斌的拆遷辦主要負責趕人,他們這個拆遷隊只需要對付一棟棟破舊的房屋。在廢棄的房屋裡,一群工人裸著上身,揮舞著鐵錘,結實的肌肉充滿了勞動者的美感。他們擁有質樸的本性和不怕苦的精神,他們不會去作奸犯科,只是默默地用雙手與汗水去收穫勞動成果。

三峽人看《三峽好人》,一曲時代的輓歌

揮舞著鐵錘的拆遷工人

影片的最後,韓三明提出將回山西挖煤,工友們聽到收入高都興高采烈準備一同前往。但在韓三明坦言黑煤礦的危險時,一時間又出現了無言的沉默。工友們只是喝著酒,並不出聲。然而到了第二天,他們皆陸陸續續跟隨在韓三明的背後。為了生活,他們未曾怕過危險。為了生活,他們也終究離開了這片土地。

  • “何老闆”

客棧的何老闆,代表的是不願遠離故土的一群人。他們大多是生於斯長於斯的老人,他們既不願也不能再出去折騰。影片中有一個細節,韓三明初來乍到問老闆時,何老闆多次聽不懂韓三明的話。而影片中的其他年輕人,則基本都能聽懂韓三明的口音。

當何老闆的唐人閣客棧被拆遷後,他搬到了“新家”。韓三明過來看望他時,才發現這個“新家”只是橋洞下的舊屋。在這裡,這位老人可能就此度過餘生,也可能繼續搬遷。

但無論如何,我們可以想到,他一定會堅守在這片土地上,他早已與這片土地融為一體。

三峽人看《三峽好人》,一曲時代的輓歌

何老闆橋洞下的“新家”

現在的年代,大概“見拆則喜”。可在三峽工程建設時期,庫區的人民則是“聞拆色變”。這不僅僅只是因為故土難離,更多的原因在於那時移民的賠償款遠不如現在這般,能讓人一夜暴富。

整個三峽移民人數最終達130多萬人左右,僅我的家鄉萬州區就多達26萬。對比如此巨大的移民數量,政府撥下來的賠償款項只能算是勉強敷用。更何況,還有很多如“郭斌”“丁亞玲”“羅所長”等官商在這筆款項中上下其手。國家審計署在第20次對三峽工程審計中,便發現很多問題,包括挪用移民資金2.79億元,以及涉嫌違法違紀和經濟犯罪案件線索35件,涉及金額1.13億元。

三峽人看《三峽好人》,一曲時代的輓歌

正在搬遷的移民們

所以說,大多是小人物的三峽庫區人民,他們這在這段特殊時期裡是做了巨大的犧牲與貢獻的。他們中,有“舍小家,為國家,搬新家”的移民,其中年齡最小的移民僅出生14天;也有待在家鄉,面對朋友親人遠走,昔日城市大變的本地居民。

他們的生活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但他們依舊聽從黨和政府的指揮,在生活中無怨無悔,堅強求存。他們每個人的故事雖然普通,但合在一起便是舉世矚目的偉大壯舉。這段歷史,應該被我們所有人所銘記。

03現在三峽人民的狀況

2011年,政府曾出臺《三峽後續工作規劃》,其中主要目標是:到2020年,移民生活水平和質量達到湖北省、重慶市同期平均水平,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庫區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重大進展,交通、水利及城鎮等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移民安置區社會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

那麼時隔9年,現在三峽人民的狀況到底怎麼樣了?我就僅我家鄉萬州為例,講講現在三峽庫區人民的狀況。

萬州在三峽工程時期是犧牲貢獻最大的地區之一,不僅移民數量佔總數的1/5,位列各個區縣第一,更是拆遷搬走了很多軍工廠、機械廠、絲綢廠。一些較知名的本地企業如五一肥皂、飛馬味精、玉兔電池等,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慎受到了重創,導致一蹶不振,慢慢地銷聲匿跡。當時萬州的經濟,可以說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三峽人看《三峽好人》,一曲時代的輓歌

老萬州景象

有媒體報道,截至2017年底,三峽庫區對口支援引入資金總額1088億元,無償援助資金18億元,共組織培訓各類人才3.1萬人次。在這中間,萬州也得到了很多支援。

最讓人印象深刻,無外乎是各個省市支援建設的學校和醫院。比如福建小學,南京中學,上海小學,上海醫院等等,光從名字上來看,便知道其他省份對萬州的大力援助。來自萬州區教委的數據顯示,全區教育領域的對口支援從1994年開始,已惠及萬州近80所學校,捐建資金累計達2.85億元。

三峽人看《三峽好人》,一曲時代的輓歌

萬州南京中學,由南京外國語學校教師教師授課的主題班會正在進行

在國家以及其他省份的幫助下,在萬州人民的辛勤努力下,近十年,萬州的經濟正在飛速發展。每次回家,我都會感覺自己的家鄉變了個樣,一天一個大變化。無論是江南新區的飛速發展,還是新修的牌樓長江大橋,都讓人感受到萬州的繁榮昌盛。

三峽人看《三峽好人》,一曲時代的輓歌

三峽移民紀念館

在萬州江南新區的市民廣場,還新修了一座三峽移民紀念館。在這座紀念館裡,遊客能通過文字、聲音、影像、物品、雕塑、藝術裝置等形式,瀏覽三峽移民的集體記憶空間,回顧那些歲月裡三峽庫區的歷史。

我兒時記憶裡那個髒亂差的萬州,終於徹徹底底成為了回憶。

結語

哲學家吉登斯在《現代性的後果》中寫道:“現代化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空間的時間化,所有的異質性的空間隔閡將不存在,世界正在往地球村發展,進而被裹挾到一個有關現代科技進步、理性的’大敘事’中。”

賈樟柯的《三峽好人》通過奉節這座城市的變遷與生活在其中百姓的遭遇,真實地還原了三峽工程這個“大敘事”,喚起許多人對三峽的回憶,加深了我們對於三峽工程歷史時期的思考。在這樣的現代化進程中,個人的生活似乎顯得無關緊要,地域性的信仰和文化被衝擊得七零八落,也終究成為時代的輓歌。

身處於這般不可阻擋的歷史洪流中,我們這些個體該如何自處?影片並沒有給予明確的答覆,但或許,現在三峽人民的生存狀況已經提供了一個答案。


圖/網絡

快訊:世界最大水壩——三峽大壩正式建成(中國新聞網)

走進三峽移民紀念館——最小移民剛出生14天,131萬人在這裡“離開”和“重生”(四川在線)

當年的三峽移民,如今過的怎麼樣?(農民日報)

三峽工程第20次審計再爆眾多問題2.79億元移民資金曾被挪用(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