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政局亂象(五):武昌起義5

就在劉家廟戰鬥的進退攻守的之間,交戰陣營的雙方各自發生一些影響中國歷史命運的大事。

北洋軍統帥走馬換將,袁世凱取代陸軍大臣蔭昌,行使對北洋軍的指揮權。袁世凱的馬仔,原來清廷安排的第二路軍總指揮馮國璋,一改觀望磨蹭的架勢,氣勢洶洶開到武昌前線。革命軍在經歷了劉家廟失利後,前線總指揮張景良因通敵被斬,軍心動搖。正在武昌起義面臨生死存亡之刻,黃興到!身經百戰但勝績不多的黃克強,雖有心殺賊但無力迴天,武昌城旦夕可破……

黃克強救火

黃興,字克強,是辛亥革命時期的先驅和領袖,與孫中山常被時人以“孫黃”並稱,多次組織反清武裝起義,雖然勝少敗多,但畢竟是久經沙場,算是老革命了,在革命軍中頗有聲望。10月28日黃興從上海動身來到武昌。當時,北洋軍已集結了精銳部隊猛攻漢口,而黎元洪剛經歷了劉家廟的失利,自己一手任命的前線總指揮通敵被斬,一時間竟無人敢掛帥印,形勢十分危急。黎元洪早就知道黃興能戰,深孚眾望,所以得知黃興到後,喜出望外,就像抓到救命稻草一樣,即派人舉著寫有“黃興到”的大旗,騎馬在武昌城內和漢口占領區跑了一圈,當地人心果然穩定下來了。

民國政局亂象(五):武昌起義5

黃興


前敵救兵如救火,黃興到後馬不停蹄迅速投漢口保衛戰之中。但此時的北洋軍已不是蔭昌來領導了,北洋大佬袁世凱已經結束了與清廷的討價還價,正式走馬上任,急需一場勝利給自己的復出獻禮,更為今後的政治佈局增加砝碼。北洋軍一改過去行動遲緩狀態,戰力十足。相對而言,革命軍不少都是臨時武裝起來的,革命情緒高漲,但層次參差不齊,實力懸殊,黃興再怎麼賣力,終究迴天乏力。11月2日,革命軍放棄漢口,退往漢陽。

黃興名聲在外,信心滿滿投入戰鬥,但卻出師不利,不僅自己鬱悶,也讓黎元洪失望。“黃粉”認為,黃興現在沒有任何職銜,名不正言不順,要求黎元洪給黃興名分。於是,黎元洪決定把他所兼的湖北革命軍總司令一職讓給黃興。11月3日,黎元洪登臺拜帥,站在高臺上宣佈任命黃興為湖北革命軍總司令,並親自授旗,然後在致辭中讚揚黃興過去致力於革命的功績,命令參加作戰的所有部隊都要服從他。之後,黃興致答謝詞,他又騎著黎元洪曾經騎過的鄂軍中那匹最高大的馬繞場一週後,隨即過江到漢陽組織湖北革命軍總司令部。

漢口雖已失守,但好消息還是不斷傳來。北洋新軍第6鎮統制吳祿貞(也是同盟會員)派代表秘密到達武昌,告知即將在北方發動反清起義進行策應。此外,宣告脫離清政府獨立成立革命軍政府的省份越來越多,湖南和廣西還準備派軍增援。這些好消息讓黃興等人興奮不已,決定待各省援軍雲集,一舉收復漢口,穩定武昌局勢。

最先到達的援軍是來自湖南的兩個旅,這兩路人馬鬥志昂揚,紛紛要求立刻上陣殺敵,收復漢口。11月16日,黃興下達三路反攻的作戰命令:第一路由武昌渡江,攻擊劉家廟車站;第二路從漢陽強渡漢水,攻擊玉帶門和橋口;第三路是反攻主力,由湖南來的兩個旅在黃興的親自統領下,反攻漢口。剛開始,湖南二旅作戰非常勇敢,給北洋軍造成了巨大殺傷,北洋軍憑藉優勢火力,也讓湖南軍隊吃了不少虧,戰場進入膠著狀態。正在這時,北洋援軍拍馬殺到,湖南二旅難以抵擋,旅長先跑,整個隊伍潰不成軍,黃興撤回武昌。作為主攻的第三路一撤,第一路和第二路也軍無鬥志,不待黃興下令,紛紛後撤。到26日夜晚,激戰半個月的漢陽失陷。如今,武漢三鎮已丟兩鎮,革命形勢不容樂觀。

蔣翊武補位

11月27日,黎元洪召開緊急會議,商量是戰還是撤,意見不一,爭執不下。黃興指揮作戰不利,引咎辭職,丟下武昌這個爛攤子,遠走上海,協助辦理同盟會事宜去了,總司令又空了。這時候,蔣翊武挺身而出,彌補了黃興走後的空缺。作為武昌起義的總指揮,文學社社長的蔣翊武早年投身革命,與孫中山一樣多次依靠會黨發動反清武裝起義,也均以失敗告終。蔣翊武痛定思痛,改變了依靠會黨的做法,轉而去爭取新軍。他創建“文學社”,以研究文學為掩護,秘密開展武裝起義的準備工作。蔣翊武發展新軍的工作卓有成效。1911年夏,他積極促成文學社與共進會聯合,擔任文學社社長,被推舉為武昌首義總指揮。10月9日下午5時,聽說漢口寶善裡發生爆炸,蔣翊武果斷下達起義命令,當晚10時,起義總機關被清軍端了老窩,蔣翊武和彭楚藩、楊洪勝同時被捕。蔣翊武身穿馬褂,拖著長辮,被誤以為農民,沒有引起重視,趁羈押鬆懈時逃到城外。蔣翊武脫險後,在10日天亮時即派人去各標營傳令:改在當天夜間,依照9日原令的程序起義。晚上8時,工程營在營代表熊秉坤的帶領下打響了首義第一槍。可以說,蔣翊武在整個武昌起義中,發揮了重大作用。正是他在新軍的不懈努力,爭取了很多起義力量;正是他臨危不亂,處事果斷,才保證了武昌起義雖有些倉促,但亂中有序。湖北軍政府成立後,本該被委以重任的蔣翊武,卻受到排擠,擔任的多是虛職或後勤工作。黃興走後,蔣翊武臨危受命,接替黃興的職務,派兵分駐扼守,頂住了清軍的正面攻勢。

北洋軍佔領漢陽以後,在龜山上設立炮兵陣地,直接轟擊武昌。12月1日,北洋軍炮兵打中鄂軍都督府。黎元洪驚恐萬分,在未徵求大家意見的情況下,匆匆把都督府遷往距武昌60裡的王家店。他這一撤,湖北革命軍士氣更加低下,武昌城岌岌可危。

民國政局亂象(五):武昌起義5

蔣翊武


馮國璋貪功

如果北洋軍向武昌發起攻擊,武昌是扛不住的。誰知,北洋軍凌厲攻勢戛然而止,前線戰場一片寧靜。前線總指揮馮國璋很想一鼓作氣拿下武昌,想做當年圍攻南京的曾國荃,建立不世之功,但他的老闆袁世凱不想當曾國藩。位極人臣,已經滿足不了老袁的胃口。

民國政局亂象(五):武昌起義5

馮國璋


馮國璋早年被袁世凱招入小站輔佐編練新軍,因表現突出逐漸成為袁世凱的心腹愛將,可卻也被清廷所器重。1906年,馮國璋辦理學堂,為清廷培養滿蒙高級軍事人才。馮國璋利用此機會結識了不少滿蒙貴族,並贏得了清王朝的信任,於是官運亨通。光緒帝、慈禧太后相繼去世後,載灃收拾袁世凱時,馮國璋怕受株連,便藉口請辭回籍,但未得到批准,仍委派他負責辦理日常軍務。清廷對馮國璋很夠意思,馮國璋對袁世凱更夠意思。袁世凱在家“賦閒”之際,馮國璋利用自己在朝機會,與袁暗通款曲,以表忠誠,竭力為袁世凱東山再起創造條件。

1911年8月,清政府為了震懾反清力量,決定在直隸永平府(今盧龍)舉行秋操,馮國璋被任命為東路總統官。武昌起義爆發時,馮國璋作為清廷指派的為第二軍軍統,隨著蔭昌的第一路軍增援南下。但馮國璋在南下路上,並不聽清廷和總指揮蔭昌的命令,當率軍途經彰德時,隻身去洹上村向袁世凱請示機宜。袁世凱授意馮"慢慢走,等等看"六字秘訣,馮國璋心領神會,馬上命令大軍停止前進。這樣清廷組織三路大軍會攻武昌的形勢,因馮國璋第二路軍的停滯不前泡湯了。清政府迫於無奈,只得答應袁世凱提出的所有條件。袁世凱得勢後,馬上奏請由馮國璋接替蔭昌第一軍軍統職務。馮國璋掌握了對武昌圍剿的前線指揮權,即按照袁的指示,調兵遣將,作好進攻準備。當清廷被迫授袁世凱軍政全權以後,袁世凱才命令馮國璋攻打漢口和漢陽起義新軍,馮國璋命令北洋軍輪番猛攻。起義新軍面對北洋軍的猛烈攻勢,化整為零,躲在漢口街道兩邊的建築物內狙擊北洋軍的進攻。馮國璋見借風勢使用火攻,烈火由北而南,由東而西,一時間整個漢口便成了火海,三天三夜未熄,使方圓30裡的繁華商埠傾時成為一片焦土,商民損失不可計算。漢口被攻陷。11月27日,馮國璋又指揮北洋軍攻佔了漢陽。此一役,馮國璋被清廷封為二等男爵。正當武昌垂手可得之時,袁世凱密令馮國璋"按兵不動"。馮國璋一時摸不著袁世凱的意圖,並對袁世凱產生懷疑,於是親自赴京託人向隆裕太后啟奏,請求撥給餉銀400萬兩,可獨力平定叛亂。隆裕太后表示,400萬兩餉銀一時難以籌劃,但可以先撥發3個月的餉銀,並準備臨朝時召見馮國璋。不料袁世凱搶先一步見了太后,使馮國璋的如意算盤成為泡影,甚至還差一點被袁世凱幹掉。不久,段祺瑞迅速抵達漢口,接替馮國璋指揮北洋軍的職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