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政局乱象(五):武昌起义5

就在刘家庙战斗的进退攻守的之间,交战阵营的双方各自发生一些影响中国历史命运的大事。

北洋军统帅走马换将,袁世凯取代陆军大臣荫昌,行使对北洋军的指挥权。袁世凯的马仔,原来清廷安排的第二路军总指挥冯国璋,一改观望磨蹭的架势,气势汹汹开到武昌前线。革命军在经历了刘家庙失利后,前线总指挥张景良因通敌被斩,军心动摇。正在武昌起义面临生死存亡之刻,黄兴到!身经百战但胜绩不多的黄克强,虽有心杀賊但无力回天,武昌城旦夕可破……

黄克强救火

黄兴,字克强,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先驱和领袖,与孙中山常被时人以“孙黄”并称,多次组织反清武装起义,虽然胜少败多,但毕竟是久经沙场,算是老革命了,在革命军中颇有声望。10月28日黄兴从上海动身来到武昌。当时,北洋军已集结了精锐部队猛攻汉口,而黎元洪刚经历了刘家庙的失利,自己一手任命的前线总指挥通敌被斩,一时间竟无人敢挂帅印,形势十分危急。黎元洪早就知道黄兴能战,深孚众望,所以得知黄兴到后,喜出望外,就像抓到救命稻草一样,即派人举着写有“黄兴到”的大旗,骑马在武昌城内和汉口占领区跑了一圈,当地人心果然稳定下来了。

民国政局乱象(五):武昌起义5

黄兴


前敌救兵如救火,黄兴到后马不停蹄迅速投汉口保卫战之中。但此时的北洋军已不是荫昌来领导了,北洋大佬袁世凯已经结束了与清廷的讨价还价,正式走马上任,急需一场胜利给自己的复出献礼,更为今后的政治布局增加砝码。北洋军一改过去行动迟缓状态,战力十足。相对而言,革命军不少都是临时武装起来的,革命情绪高涨,但层次参差不齐,实力悬殊,黄兴再怎么卖力,终究回天乏力。11月2日,革命军放弃汉口,退往汉阳。

黄兴名声在外,信心满满投入战斗,但却出师不利,不仅自己郁闷,也让黎元洪失望。“黄粉”认为,黄兴现在没有任何职衔,名不正言不顺,要求黎元洪给黄兴名分。于是,黎元洪决定把他所兼的湖北革命军总司令一职让给黄兴。11月3日,黎元洪登台拜帅,站在高台上宣布任命黄兴为湖北革命军总司令,并亲自授旗,然后在致辞中赞扬黄兴过去致力于革命的功绩,命令参加作战的所有部队都要服从他。之后,黄兴致答谢词,他又骑着黎元洪曾经骑过的鄂军中那匹最高大的马绕场一周后,随即过江到汉阳组织湖北革命军总司令部。

汉口虽已失守,但好消息还是不断传来。北洋新军第6镇统制吴禄贞(也是同盟会员)派代表秘密到达武昌,告知即将在北方发动反清起义进行策应。此外,宣告脱离清政府独立成立革命军政府的省份越来越多,湖南和广西还准备派军增援。这些好消息让黄兴等人兴奋不已,决定待各省援军云集,一举收复汉口,稳定武昌局势。

最先到达的援军是来自湖南的两个旅,这两路人马斗志昂扬,纷纷要求立刻上阵杀敌,收复汉口。11月16日,黄兴下达三路反攻的作战命令:第一路由武昌渡江,攻击刘家庙车站;第二路从汉阳强渡汉水,攻击玉带门和桥口;第三路是反攻主力,由湖南来的两个旅在黄兴的亲自统领下,反攻汉口。刚开始,湖南二旅作战非常勇敢,给北洋军造成了巨大杀伤,北洋军凭借优势火力,也让湖南军队吃了不少亏,战场进入胶着状态。正在这时,北洋援军拍马杀到,湖南二旅难以抵挡,旅长先跑,整个队伍溃不成军,黄兴撤回武昌。作为主攻的第三路一撤,第一路和第二路也军无斗志,不待黄兴下令,纷纷后撤。到26日夜晚,激战半个月的汉阳失陷。如今,武汉三镇已丢两镇,革命形势不容乐观。

蒋翊武补位

11月27日,黎元洪召开紧急会议,商量是战还是撤,意见不一,争执不下。黄兴指挥作战不利,引咎辞职,丢下武昌这个烂摊子,远走上海,协助办理同盟会事宜去了,总司令又空了。这时候,蒋翊武挺身而出,弥补了黄兴走后的空缺。作为武昌起义的总指挥,文学社社长的蒋翊武早年投身革命,与孙中山一样多次依靠会党发动反清武装起义,也均以失败告终。蒋翊武痛定思痛,改变了依靠会党的做法,转而去争取新军。他创建“文学社”,以研究文学为掩护,秘密开展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蒋翊武发展新军的工作卓有成效。1911年夏,他积极促成文学社与共进会联合,担任文学社社长,被推举为武昌首义总指挥。10月9日下午5时,听说汉口宝善里发生爆炸,蒋翊武果断下达起义命令,当晚10时,起义总机关被清军端了老窝,蒋翊武和彭楚藩、杨洪胜同时被捕。蒋翊武身穿马褂,拖着长辫,被误以为农民,没有引起重视,趁羁押松懈时逃到城外。蒋翊武脱险后,在10日天亮时即派人去各标营传令:改在当天夜间,依照9日原令的程序起义。晚上8时,工程营在营代表熊秉坤的带领下打响了首义第一枪。可以说,蒋翊武在整个武昌起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正是他在新军的不懈努力,争取了很多起义力量;正是他临危不乱,处事果断,才保证了武昌起义虽有些仓促,但乱中有序。湖北军政府成立后,本该被委以重任的蒋翊武,却受到排挤,担任的多是虚职或后勤工作。黄兴走后,蒋翊武临危受命,接替黄兴的职务,派兵分驻扼守,顶住了清军的正面攻势。

北洋军占领汉阳以后,在龟山上设立炮兵阵地,直接轰击武昌。12月1日,北洋军炮兵打中鄂军都督府。黎元洪惊恐万分,在未征求大家意见的情况下,匆匆把都督府迁往距武昌60里的王家店。他这一撤,湖北革命军士气更加低下,武昌城岌岌可危。

民国政局乱象(五):武昌起义5

蒋翊武


冯国璋贪功

如果北洋军向武昌发起攻击,武昌是扛不住的。谁知,北洋军凌厉攻势戛然而止,前线战场一片宁静。前线总指挥冯国璋很想一鼓作气拿下武昌,想做当年围攻南京的曾国荃,建立不世之功,但他的老板袁世凯不想当曾国藩。位极人臣,已经满足不了老袁的胃口。

民国政局乱象(五):武昌起义5

冯国璋


冯国璋早年被袁世凯招入小站辅佐编练新军,因表现突出逐渐成为袁世凯的心腹爱将,可却也被清廷所器重。1906年,冯国璋办理学堂,为清廷培养满蒙高级军事人才。冯国璋利用此机会结识了不少满蒙贵族,并赢得了清王朝的信任,于是官运亨通。光绪帝、慈禧太后相继去世后,载沣收拾袁世凯时,冯国璋怕受株连,便借口请辞回籍,但未得到批准,仍委派他负责办理日常军务。清廷对冯国璋很够意思,冯国璋对袁世凯更够意思。袁世凯在家“赋闲”之际,冯国璋利用自己在朝机会,与袁暗通款曲,以表忠诚,竭力为袁世凯东山再起创造条件。

1911年8月,清政府为了震慑反清力量,决定在直隶永平府(今卢龙)举行秋操,冯国璋被任命为东路总统官。武昌起义爆发时,冯国璋作为清廷指派的为第二军军统,随着荫昌的第一路军增援南下。但冯国璋在南下路上,并不听清廷和总指挥荫昌的命令,当率军途经彰德时,只身去洹上村向袁世凯请示机宜。袁世凯授意冯"慢慢走,等等看"六字秘诀,冯国璋心领神会,马上命令大军停止前进。这样清廷组织三路大军会攻武昌的形势,因冯国璋第二路军的停滞不前泡汤了。清政府迫于无奈,只得答应袁世凯提出的所有条件。袁世凯得势后,马上奏请由冯国璋接替荫昌第一军军统职务。冯国璋掌握了对武昌围剿的前线指挥权,即按照袁的指示,调兵遣将,作好进攻准备。当清廷被迫授袁世凯军政全权以后,袁世凯才命令冯国璋攻打汉口和汉阳起义新军,冯国璋命令北洋军轮番猛攻。起义新军面对北洋军的猛烈攻势,化整为零,躲在汉口街道两边的建筑物内狙击北洋军的进攻。冯国璋见借风势使用火攻,烈火由北而南,由东而西,一时间整个汉口便成了火海,三天三夜未熄,使方圆30里的繁华商埠倾时成为一片焦土,商民损失不可计算。汉口被攻陷。11月27日,冯国璋又指挥北洋军攻占了汉阳。此一役,冯国璋被清廷封为二等男爵。正当武昌垂手可得之时,袁世凯密令冯国璋"按兵不动"。冯国璋一时摸不着袁世凯的意图,并对袁世凯产生怀疑,于是亲自赴京托人向隆裕太后启奏,请求拨给饷银400万两,可独力平定叛乱。隆裕太后表示,400万两饷银一时难以筹划,但可以先拨发3个月的饷银,并准备临朝时召见冯国璋。不料袁世凯抢先一步见了太后,使冯国璋的如意算盘成为泡影,甚至还差一点被袁世凯干掉。不久,段祺瑞迅速抵达汉口,接替冯国璋指挥北洋军的职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