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義」爆發時都有哪些干將出力,爲何能一舉推翻滿清?

“武昌起義”爆發時都有哪些干將出力,為何能一舉推翻滿清?

宋教仁(1882—1913年),湖南桃源人,華興會創始人之一。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加入同盟會,任司法部檢事長、《民報》庶務幹事兼撰述員。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赴東北,組織同盟會遼東支部,策劃起義。後奔赴日本,參加同盟會本部工作,並從事政治、經濟與法律等學科的研究。宣統三年(1911年)在上海主編《民立報》。次年組織同盟會中部總會,為五幹事之一。武昌起義後,赴武漢協助湖北軍政府辦理外交,擬定《鄂州約法》。1912年任南京臨時政府法制局局長。

“武昌起義”爆發時都有哪些干將出力,為何能一舉推翻滿清?

劉靜庵(1875—1911年),字敬安,湖北潛江人,清末湖北革命團體“科學補習所”和“日知會”的重要組織者之一。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人湖北新軍馬隊當兵。次年任管帶黎元洪營中秘書,參加科學補習所,在學界和軍界進行革命活動。光緒三十二年湖北革命黨人繼科學補習所之後,成立革命團體“日知會”,任總幹事,同年年底欲響應萍鄉、瀏陽等地農民起義,不料被叛徒告密,遭官府逮捕,飽受折磨之後,於宣統三年 (1911年)6月12日病死獄中。

“武昌起義”爆發時都有哪些干將出力,為何能一舉推翻滿清?

“武昌起義”爆發時都有哪些干將出力,為何能一舉推翻滿清?

蔣翊武(1885—1913年),湖南澧縣人,武昌起義重要策劃者之一。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人常德師範學堂,參加革命活動。宣統元年(1909年)投筆從戎。次年參加振武學社,宣統三年(1911年)任文學社社長。同年9月,孫武在漢口試製炸彈,不慎爆炸,驚動了清政府,蔣翊武被迫出走。直到起義成功後方返抵武昌,先後任湖北軍政府軍事顧問、防禦使、戰時總司令等職。袁世凱竊國之後,在湖南參與反袁起義,失敗被捕,於1913年10月遭殺害。

“武昌起義”爆發時都有哪些干將出力,為何能一舉推翻滿清?

宣統三年(191丨年)八月十九日上午,孫武為起義趕製炮彈爆炸發生後,湖廣總督瑞澂下令在城內搜捕革命黨人,形勢嚴峻,革命黨人暗中聯絡當晚起義。是日晚上,混成協工程兵第八營熊秉坤在城內打響第一槍,各營群起響應,起義軍佔領了楚頊臺軍械庫。南湖炮隊亦從中和門進人城內,佔據蛇山等制髙點,炮轟督署。起義軍共推隊官吳兆麟擔任總指揮,在炮火掩護下,向總督衙門發動了攻擊。革命士兵們奮不顧身,血戰通宵,最後佔領了總督署,湖廣總督瑞激倉皇逃到停泊在長江的軍艦上,起義軍一夜之間佔領了武昌城。

“武昌起義”爆發時都有哪些干將出力,為何能一舉推翻滿清?

武昌起義次日,起義官兵在湖北諮議局成立了湖北軍政府,是武昌起義後依據同盟會《革命方略》建立的第一個省級革命政權,宣佈以中華民國為國號,採用黃帝紀年,並通電全國,號召各省響應起義。湖北軍政府的成立在全國範圍內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革命浪潮激盪全國。當年的湖北軍政府現闢為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

“武昌起義”爆發時都有哪些干將出力,為何能一舉推翻滿清?

黎元洪(1864-1928年),字宋卿,湖北黃陵人。北洋水師學堂畢業,曾參加甲午戰爭。後經張之洞委派訓練湖北新軍,由管帶、統帶累升至二十一混成旅協統領,曾兩次赴日考察軍亊。平時在漢族高級軍官中以“開明”“愛兵”著稱。武昌起義次日,起義士兵群眾,聚集在湖北諮議局,一致推舉黎元洪為軍政府都督。黎元洪起初並不願順從革命,但在革命的大趨勢下不得不登上了都督席位,就任軍政府都督。

“武昌起義”爆發時都有哪些干將出力,為何能一舉推翻滿清?

湖北軍政府成立後,特發佈安民告示,要求華洋商販照常營業,革命軍政府給予保護,對於趁火打劫者則堅決打擊。

“武昌起義”爆發時都有哪些干將出力,為何能一舉推翻滿清?

武昌起義爆發後,全國各地群起響應,匯合成波瀾壯闊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洪流,猛烈衝擊著腐朽反動的清王朝。宣統三年(1911年)十一月三日,中部同盟會在上海發動起義,攻下上海道署、縣署,宣佈上海光復,陳其美被舉為都督。上海獨立促進了東南各街獨立的發展。

“武昌起義”爆發時都有哪些干將出力,為何能一舉推翻滿清?

宣統三年(1911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時駐灤州的新軍第二十鎮革命官兵發動起義,通電主張共和,並一度建立北方軍政府。後由於 個別軍官在關鍵時刻叛變,清政府派出通永鎮總兵王懷慶鎮壓,灤州起義最終被殘酷地鎮壓下去,但起義卻震驚了清王朝的統治者。

“武昌起義”爆發時都有哪些干將出力,為何能一舉推翻滿清?

張紹曾(1879—1928年),北洋新軍第二十鎮統制,灤州兵諫的重要發起人之一。光緒五年(1879年)曾留學日本,回國後歷任北洋教練所總辦、貴胄學堂監督等職。宣統三年(1911年)初,為參加永平秋操,由新民調駐灤州。武昌起義後,與另一新軍統領藍天蔚等兵諫清廷,又謀與第六鎮統制吳祿貞合取豐臺,推翻清朝統治。吳祿貞被刺後,張紹曾孤掌難鳴,最後被清政府“開去差缺,回津就醫”。

“武昌起義”爆發時都有哪些干將出力,為何能一舉推翻滿清?

柏文蔚(1875-1947年),字烈武,安徽壽州(今壽縣)人。安徽武備學堂畢業,任新軍管帶,同盟會會員。曾在安徽、江蘇、東北等地進行革命活動。辛亥武昌起義後,他率鎮江新軍響應,後被推為南京臨時政府北伐軍總司令兼第一軍軍長、安徽都督。

“武昌起義”爆發時都有哪些干將出力,為何能一舉推翻滿清?

“武昌起義”爆發時都有哪些干將出力,為何能一舉推翻滿清?

攝政王載洋主持朝政,對於坐擁重兵、根株四布的袁世凱早就深懷疑忌。光緒三十四年(1909年 )十二月十一日,清政府發佈上諭,以袁世凱“現患足疾,步履維艱”為由,將袁世凱開缺回籍養痾。袁世凱並沒有回到閉塞的原籍項城,而是寓居交通方便的彰德,在城北洹上村購一別墅,名之為 “養壽園”。為掩人耳目,他經常遊山玩水,蓑笠垂釣,作出一副不再過問時事的姿態。但事實並非如此,袁世凱仍關注著局勢發展。

“武昌起義”爆發時都有哪些干將出力,為何能一舉推翻滿清?

袁世凱回到河南彰德洹上村後,披蓑戴笠,手持釣竿,自號“洹上釣叟”,作出一副甘居“田舍翁”的姿態,實則是默觀局勢,伺機而動。武昌起義爆發後,清政府不得不起用袁世凱,而袁世凱卻在一番討價還價後,才於10月27日,從清廷手中領受了節制所有赴鄂的海軍和長江水師的欽差大臣之職。

“武昌起義”爆發時都有哪些干將出力,為何能一舉推翻滿清?

辛亥革命前夕,北洋軍隊3萬多人正在京畿附近的永平進行會操。武昌起義爆發後,清政府立即下令將會操的北洋軍隊調往南方。第六鎮是北洋軍隊中拱衛京師的重要武裝力量,其統制吳祿貞索有革命思想,本想利用永平會操之際與駐守灤州的第二十鎮新軍共同發動反清起義,但事洩被殺。隨後第六鎮由袁世凱直接節制,與其他北洋軍隊聯合開拔,向武昌進軍,鎮壓南方革命軍。

袁世凱一方面指使北洋軍向革命軍隊發動猛烈進攻,另一方面為了實現其政治野心,極力向民軍誘和。12月底,光復各省同意派出代表伍廷芳與袁世凱的代表唐紹儀在上海進行談判。伍廷芳(1842-1922年),廣東新會人。同治十三年(1874年)赴英留學,獲法律博士學位。後在香港當律師、法官兼立法局議員。光緒八年(1882年)人李鴻章幕府,協助辦理洋務和外交。光緒二十八年任法律大臣、會辦商務大臣、外交部與刑部右侍郎。在此期間曾出任駐美國、西班牙、秘獸等同公使。武昌起義後,因贊成共和,被推為光復各省臨時外交代表與議和代表,參與南北和談。

“武昌起義”爆發時都有哪些干將出力,為何能一舉推翻滿清?

唐紹儀(1860—1938年 ),字少川,廣東香山人。同治十三年(1874年)赴美留學,是我國近代最早的留學生之一。中日甲午戰爭後,參與袁世凱小站練兵,並協助徐世昌主持營務處,光緒二十六年 (1900年)後先後在海關、外務、鐵路、郵傳、地方行政等職位任職,其閱歷相當豐富。由於其資深經歷,故在辛亥革命爆發後,袁世凱委任他為內閣全權代表,赴上海談判“南北議和”。

“武昌起義”爆發時都有哪些干將出力,為何能一舉推翻滿清?

宣統三年(1911年)十月二十八日,袁世凱遣派的北方代表庸紹儀到達上海,與革命軍政府代表伍廷芳在上海正式舉行南北議和談判。雙方代表就停戰問題、國體問題、召開國民會議等事項進行了一系列艱苦的談判,最後達成協議:革命黨人同意讓出政府,袁世凱則同意宣佈贊成“共和”,逼清帝退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