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才子徐志摩:一面絕情,一面深情。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乘坐濟南號郵政飛機,突遇大霧,飛機不慎撞上山,徐志摩不幸遇難,年僅34歲。

民國才子徐志摩:一面絕情,一面深情。


徐志摩是個情聖,對於愛情的追求從來沒有放棄過,從林徽因到陸小曼,徐志摩一直在追求完美的愛情,《再別康橋》中婉轉千回,無聲的訴說著自己的對於林徽因這段感情中的無奈,以及苦悶的心情。“我將在茫茫人海中尋找我唯一之靈魂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這句話可以說是徐志摩對於自己一生追求靈魂伴侶的真實寫照。

1921年,年僅16歲的林徽因在遊歷歐洲,在英國第一次遇見了二十三歲的徐志摩,此時的徐志摩正在英國劍橋大學留學,而林徽因剛剛到了情竇初開的年紀,倆人的相遇就像乾柴遇見了烈火,一發而不可收拾,倆人迅速陷入熱戀,林徽因也被才華橫溢的徐志摩吸引著,那些詩句無時無刻都在挑動著這個少女,此時的徐志摩也謀劃著很自己的結髮妻子離婚,以便於繼續追求林徽因,此時的林徽因惶恐不安,於是把這件事告訴了自己的父親林長民,在她看來,他對於徐志摩更多的是欣賞,而並非愛情那麼炙熱,於是林長民給徐志摩寫了一封信:

志摩足下:長函敬悉,足下用情之烈,令人感 悚,徽亦惶恐不知何以為答,並無絲豪(毫)mockery(嘲笑),想足下悞(誤)解耳。星期日(十二月三日)午飯,盼君來談,並約博生夫婦。友誼長葆,此意幸亮察。敬頌文安。

民國才子徐志摩:一面絕情,一面深情。

這封信徐志摩的回信並沒有保存下來,但是這也使得徐志摩暫時放下了自己的炙熱,但是和自己的結髮妻子離婚,這個種子是徹底的埋下了。

張幼儀作為一個傳統的女性,在包辦婚姻的制度下,嫁給了徐志摩,這也使得徐志摩從開始之初,就顯現出了自己的絕情,在履行完自己生孩子的義務之後,就留學在外,張幼儀在家給他侍奉雙親,當她滿心歡喜的去英國找徐志摩的時候,看到的是徐志摩的背叛,她只能默默的承受,1922年,在生下自己的二兒子後,徐志摩迫不及待的和張幼儀離婚了,他們倆也是第一對通過現代法律離婚的人,張幼儀帶著自己的大兒子和小兒子獨自生活,不久之後小兒子因病去世,張幼儀悲痛萬分,但是也是這段時間,張幼儀開始學習,走出這段難以釋懷的時光。

民國才子徐志摩:一面絕情,一面深情。

而回國後的徐志摩信心滿滿的準備追求林徽因的時候,他以為這一切的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是林徽因在這段時間也讀懂了自己的內心,徐志摩對於他的愛可能更多的是他心中的樣子,於是她猶豫了,等徐志摩再次見到林徽因的時候,他已經是梁思成的妻子,悲痛萬分的徐志摩在這段時間裡,寫下了許多有名的詩句了,來表達自己對於這段感情的苦悶和所求不得。

但是大才子徐志摩怎麼可能在一棵樹上吊死,於是他把自己的雙手伸向了自己的好友王庚,要知道王庚可謂天之驕子,國外名校畢業,頭頂著光環,而他的妻子陸小曼也是出身不凡,父親是清朝的舉人,自己也是遠近聞名的才女,他倆的結婚正應了那句門當戶對,在這種情況下,徐志摩對陸小曼展開了瘋狂的追求,也許是因為徐志摩的才名,也許是因為所謂的愛情,徐志摩就這樣把自己的好友媳婦挖走了,而王庚心也挺大的,徐志摩和陸小曼結婚的時候,還送了一份大禮,當然了雖然梁啟超的證婚詞略顯尷尬,要知道王庚和徐志摩也都是梁啟超的徒弟。

徐志摩和陸小曼的結合,徐志摩的父親堅決不同意,陸小曼的名聲在外,最後的條件是除非梁啟超當證婚人。

民國才子徐志摩:一面絕情,一面深情。

婚後的生活,陸小曼繼續沉浸在她的風花雪月的世界裡,徐志摩的經濟壓力開始增加,倆人也開始因為一些事而吵架,就在徐志摩失事的前一天,倆人還大吵一架,而陸小曼甚至還寫了決絕書。

在徐志摩失事之後,徐父堅決不允許陸小曼參加葬禮,她都沒來及見徐志摩最後一面。

縱觀徐志摩的一生,從第一段婚姻開始,他一直在追求自己的靈魂伴侶,對於追求者都很深情,但是唯獨對自己的結髮妻子絕情的令人難以置信,他也成為民國事情最大的渣男,沒有之一。最後用他的《再別康橋》結尾: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