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處是吾鄉”的原創不是蘇軾,是這個女人

蘇軾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一生才華橫溢,政績卓越,立場鮮明。

其一生創作出無數膾炙人口的詩詞,《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就是其中之一。

這首詩最有名的一句就是“此心安處是吾鄉”,在今天仍被用在各種場合,表達隨遇而安的豁達心境。

“此心安處是吾鄉”的原創不是蘇軾,是這個女人

但其實這句話的原創並不是蘇軾,而是題目中的寓娘。

寓娘是誰?蘇軾為什麼寫這首詩呢?

我們來了解一下創作背景。

稜角分明的蘇軾在需要左右逢源的官場難免吃虧,才華從口出,禍也從口出。

南宋第一文字獄“烏臺詩案”,主角就是蘇軾,這是他從雲端跌入深淵的開始。

“此心安處是吾鄉”的原創不是蘇軾,是這個女人

自己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還牽連了一批好友,王鞏就是其中之一,寓娘就是王鞏的歌女。

王鞏是誰?王鞏出身於官宦世家,是北宋真宗朝的名相王旦之孫,仁宗朝著名的諫臣王素之子,有才學,為人正直,敢於諫言,針砭時事。

“此心安處是吾鄉”的原創不是蘇軾,是這個女人

這性格和蘇軾太像了,所以兩人的關係特別好。“烏臺詩案”中,王鞏受牽連被貶謫到了賓州(今廣西賓州)。賓州地處嶺南荒僻蠻瘴之地,條件十分艱苦。像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就是在被貶廣西柳州後得了痞病最終病死。

蘇東坡為王鞏受到自己的無辜牽連,遭受那麼多苦難,感到非常內疚,說:“茲行我累君,乃反得安宅”。但王鞏對蘇軾沒有一點責怪之意。兩人常常書信來往,相互鼓勵,友情更加深厚。

正所謂患難見真情。

王鞏在這次事件中,因禍得福收穫了愛情。

王鞏家中原來養了好幾個歌女,王鞏定案後,家奴歌女紛紛散去,只有這個叫柔奴的,也就是寓娘,願意一同前往。柔奴婀娜多姿,歌聲動聽,蕙質蘭心,陪伴王鞏在賓州待的三年多時間裡,王鞏吟詩作畫,柔奴歌聲相伴,給予了王鞏極大的精神支持。

“此心安處是吾鄉”的原創不是蘇軾,是這個女人

這段灰色的日子終於過去,王鞏被召回京。

做的第一件事當然是宴請蘇軾。

兩人再次見面,激動之餘,蘇軾卻發現,王鞏不但沒有通常謫官那種憔悴落寞的容貌,反而神色煥發,性情也更為豁達。蘇軾問道:“定國(王鞏字定國)坐坡累謫賓州,瘴煙窟裡五年,面如紅玉。”意思是你被貶蠻橫之地沒有頹廢萎靡之氣,怎麼還越來越精神了。王鞏笑而不語,叫出柔奴為蘇軾獻歌。蘇軾以前也見過柔奴,如今覺得她的歌聲更為動聽,人也更漂亮了。王鞏告訴蘇軾,這幾年多虧了柔奴,我才能度過那段寂寞艱苦的歲月。

蘇軾轉頭問柔奴:“嶺南應是不好?”柔奴則順口回答:“此心安處,便是吾鄉。”這樣豁達有格局的話,從一個嬌柔的歌女口中說出,讓蘇軾驚歎又感動,當即填詞,就是這首《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

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年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

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意識是:我常常羨慕這世間如玉雕琢般俊朗的男子,就連上天也憐惜他,贈予他柔美聰慧的佳人與之相伴。人人稱道那女子歌聲輕妙,風起時,如雪片飛過炎熱的夏日使世界變得清爽。

你從遙遠的地方歸來卻看起來更加年輕了,笑顏裡好像還帶著嶺南梅花的清香;我問你:“嶺南的風土應該不是很好吧?”你卻淡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鄉。”

這首詞讓柔奴立刻成為了京城的名人,也成了王鞏和柔奴賓州之戀的見證。

“此心安處是吾鄉”也被人們廣為傳誦,一直流傳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