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勇善战被贬成“偷羊贼”,被正史掩盖的早年安禄山

盛唐,一个所有中国人都瞩目的时代。开放、辉煌、欣欣向荣。这以后,中国似乎再也没有达到这种高度了。而终结这一切的便是大家所熟知的安史之乱。作为安史之乱中最核心的人物——安禄山,哪怕在今天也是邪恶的代名词。 正因为如此,安禄山从唐代开始便被有意无意的丑化。当我们仔细阅读,便会发现《旧唐书》、《新唐书》里面关于早年安禄山的史料错漏百出。

骁勇善战被贬成“偷羊贼”,被正史掩盖的早年安禄山

影视剧中的安禄山


无中生有的偷羊贼

《旧唐书》:(开元)二十年,张守珪为幽州节度,禄山盗羊事觉,守珪剥坐,欲棒杀之,大呼曰:“大夫不欲灭两蕃耶?何为打杀禄山!”守珪见其肥白,壮其言而释之。

在叙述完安禄山的少年事迹后,第一次正式登场,安禄山便成了“偷羊贼”。对于这件事,《新唐书》的说法类似,而根据《资治通鉴考异》的记载,这件事是写在唐朝官方编撰的《肃宗实录》中。可见在中唐时期,唐朝官方就这么宣传了。

然而这件事却是完全错误。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无论是哪本史书,都记载张守珪直到开元二十一年才担任幽州长史。之前他一直在西北地区与吐蕃作战,怎么可能在二十年的时候见到安禄山?
  2. 又根据《安禄山事迹》,安禄山死时五十五岁(虚岁),时值至德二载(757年)。那么安禄山便是武则天长安三年(703年)所生,开元二十年(732年)已经三十岁。这个年纪和他一起长大的史思明在平卢节度使乌知义手下当先锋了。那安禄山也很可能跟他在一起。
  3. 张九龄的《曲江集》中记载了唐玄宗的一封诏书,大约是作于开元二十二年,其开头便是“敕张守珪、安禄山”,将安禄山与张守珪并列。如果安禄山之前是需要偷羊的平民或者下级士兵,怎么可能一年时间就升职到这个地步?
  4. 《资治通鉴考异》中保留的《玄宗实录》记载这件事是因为安禄山打了败仗,所以张守珪想要军法处置,最后得到玄宗赦免。


骁勇善战被贬成“偷羊贼”,被正史掩盖的早年安禄山

所以很明显,正史中安禄山“偷羊”完全是污蔑。而更有趣的是,在最早的资料《玄宗实录》中只有打败仗,到了《肃宗实录》中给改成偷羊,安禄山连当大唐的“败将”都没有机会。后人在编写正史时,完全不加辨析的采信了明显有问题的“偷羊”,也可见后人对安禄山的鄙视。

被忽略的战绩

安禄山在开元二十二年便成了能和幽州长史并列的副将。这固然和张守珪的偏爱有关,但是又跟安禄山本人的能力、战绩有极大的关系。然而在正史中却丝毫不见。

《旧唐书》:令与乡人史思明同捉生,行必克获,拔为偏将。常嫌其肥,以守珪威风素高,畏惧不敢饱食。以骁勇闻,遂养为子。二十八年,为平卢兵马使。性巧黠,人多誉之。

《新唐书》:知山川水泉处,尝以五骑禽契丹数十人,守珪异之,稍益其兵,有讨辄克,拔为偏将。守珪丑其肥,由是不敢饱,因养为子。后以平卢兵马使擢特进、幽州节度副使。

正史中,在偷羊一事后,除了简单叙述安禄山作为小军官“行必克获”外,其他功绩一概不提。让人以为安禄山能当上节度使,完全是因为张守珪养子的原因。这种想法未免太小看唐玄宗了吧。此时还是开元盛世,唐玄宗尚励精图治,杨贵妃还没嫁给寿王。成为节度使这么重大的事情凭关系是绝对做不到的。因为几年后张守珪假报战功立刻就被查出来了。

幸好《曲江集》中保留了一部分当时的资料,让我们能窥见部分。其中一封诏书这样称赞道“况禄山义勇,武艺绝人,谋帅得贤,裨将复尔,以讨残蕞”。安禄山的英勇事迹早已经传到唐玄宗那里了。

又有一封张守珪的奏疏写道:“契丹及奚并自离贰,兼安禄山复有杀获,贼数将尽,触绪猜携,边镇勒兵,伺隙而动,诛翦有日,廓清可期。”张守珪极力称赞安禄山,因为安禄山的杀获,使得契丹“贼数将尽,触绪猜携”。其中不免有夸大,但亦可见其功绩。开元二十二年六月,张守珪曾经大破契丹,安禄山可能居功至伟。另外《孙逖文集》中提到,张守珪曾奏“副将安禄山於檀州界破奚贼,擒生斩级,并获马牛,计至数千”。这说明安禄山对奚人也有不错的战绩。


骁勇善战被贬成“偷羊贼”,被正史掩盖的早年安禄山

唐代士兵壁画


从零星的史料中,可以清楚的看见安禄山早年有着不错的战绩。只是由于后来安史之乱的发生,这些战绩被有意无意地给遗漏了。给人一种安禄山只是凭借花言巧语便身居高位的印象。

单从以上两点,我们便能够清楚的认识正史是如何通过错、漏来丑化早年的安禄山。只是这种丑化,并不能起到警示野心家的作用。因为安史之乱的爆发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唐玄宗,即使没有安禄山,未来的天下也不会太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