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會成為下一個金融泡沫嗎?

ETF會成為下一個金融泡沫嗎?


上週,全球股市可謂“黑色周”。2月24日(星期一),繼亞太股市暴跌之後,歐美股市全線跳水。美國三大指數跌幅超過3%,道瓊斯指數下跌千點。歐洲股市跌幅更大,其中,英國、德國、法國三大股市跌幅都超過了3%,意大利股市下跌5%、希臘股市暴跌8%。被稱為“黑色星期一”。

在週一和週二連續兩個交易日之內,美國道指下跌了1900點,市值蒸發2.8萬億美元;泛歐指數市值蒸發近7000億美元。

然而,股市傷口繼續失血。2月27日(週四),全球股市幾乎失控,其中,道瓊斯指數下跌1191點,跌幅4.4%,創下了歷史最大單日跌幅,也較最近的高點下跌了10%以上。2月28日(週五),我國三大股指跟跌,其中,上證指數跌3.71%。亞太、歐洲股市一應狂瀉。

上週全球股市斷崖式下跌,顯然與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地暴發有關。這隻“黑天鵝”對經濟的衝擊引發廣泛擔憂。這讓我聯想起了2008年的全球經濟危機。

2008年,發端於美國的一個原本不受重視和關注的次貸泡沫——可謂“黑天鵝”,出人意料地衍生並造成了全球嚴重的經濟危機,以致於成千上萬的人丟失工作,數千億美元飛灰煙滅。多少年後回想起來,依然令人不寒而慄。

可是,就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竟然有這麼一夥人,憑藉著自己的能力提早識別和發現了次貸的泡沫並進行了做空,一舉大獲全勝。著名的基金經理Michael Burry就是這批人之一。他是最早一批通過做空美國房地產而獲利的人。作為奧斯卡獲獎電影《大空頭》裡的一名對沖基金經理原型,早在2007年,Michael Burry就成功地預測到美國次貸泡沫,並且,通過實現做空美國房地產撈得一大桶金而聞名世界。2019年的11月,Michael Burry因發表了一篇名為《ETF泡沫》理論的文章而再次進入公眾的視野。ETF這個作為自2008年次貸危機後被搬上銀幕和舞臺的新產物,曾被稱為散戶最安全的新型投資方式,卻被Michael Burry認為和導致2008年金融危機的擔保債務憑證十分類似。Michael Burry甚至指出,ETF將會導致下一場類似於發生在2008年的那場全球性經濟危機。

這是危言聳聽還是未來可能的現實呢?

首先,有必要解釋一下什麼是ETF。所謂ETF,是英文Exchange Traded Fund 的英文簡寫,翻譯成中文便是“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也稱“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基金,可以在交易所內買賣,也是追蹤特定指數的基金,可以隨時申購與贖回。ETF 具有投資邏輯簡單、成本低、資產配置效率高等優點,倍受投資者喜愛。

Michael Burry在其《ETF泡沫》理論中,提出了3個令人深思的論點。

論點一:ETF盲目推高股價。Michael Burry認為,由於買入ETF相當於同時購入了一籃子的個股,這些個股由於是由基金經理每一季度才進行買入或者賣出的,所以,當投資者購買這些ETF的時候,其實是在買入很多家企業,一旦這裡面的一些公司出現了收益受挫,股價就會受到影響。

論點二:ETF投資量超過市場流動性需求。ETF基金的建立,會帶動越來越多的人進行投資,產生較大的成交量,而過度的成交量又會大幅推高股價。而市場一旦出現任何恐慌,ETF的投資者就會爭先恐後地拋售自己手中的ETF份額,也就意味著拋售ETF籃子中的個股,導致市場的崩潰。

論點三:市場上的一些ETF屬於無實體ETF,即沒有實體個股的支撐,這些ETF被稱為虛擬ETF,這種虛擬ETF的管理經理並不需要實實在在地去市場上購買任何東西,只是持有一些期權罷了。當然,這樣的新型操作,在股災時是否能運作正常,是否會崩潰,還沒有得到驗證。

在我國,自從2008年的經濟危機以來,ETF迅速走紅,其主要的原因是,由於其所提供的風險分攤和易進易出等原因,受到了廣大散戶投資者的青睞。通過A股的數據可以看出,2018年A股從3500跌到2400點後,2019年,成為了中國ETF問世15年以來基金數量最多、募集規模最高的一年。東方財富的數據顯示,2019年,總共成立了90只ETF,比2018年多增加了52只,總共募集資金多達1754.37億元。截至2020年1月,仍有10只ETF在募集中。為了能夠更好、更快速地進行佈局,除了老牌的公募基金外,越來越多的次新公募也在不斷地加入“戰局”。

這樣,市場上可投資的資金充裕了,而一旦投資標的不能滿足,就會造成物以稀為貴的局面,股票價格就會大幅上漲。這可從2008年和2015年股市大幅上漲相關數據加以印證:2008年,A股基金規模增加額超過2萬億元,資金供給遠大於股票,推動股指不斷上漲;2015年截至11月底,中國基金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公募基金較上年底,增長2.66萬億元,漲幅達58.84%,而同期融資額僅1.14萬億(包括IPO1500億),股指大幅上漲。ETF作為公募基金中的新貴,近幾年來也有較大規模的增長。根據中基協的數據,截至2019年底,公募基金規模14.80萬億,較上年漲幅達58.84%,其中,包括ETF基金。

正是因為如此規模的基金不斷地投資到股票市場中去,2019年的上證指數從1月的2440點不斷走高至3000多點。其中,很多成為基金重倉的個股,由於不斷有流動性的增持,促使股價大漲100%-200%。截止到2020年2月23日,由於ETF的持續追捧,滬深兩市上市的科技主題ETF基金的總規模,合計達到了675.75億元,年初至今合計增長約387.81億元,且僅在年後開始以來就增長了212億元,即短短的不到一個月漲幅就超過了134%。

ETF基金以這樣瘋狂的漲幅,可能將其所推動的股票產生巨大的泡沫。有關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2月27日,A股半導體的平均市盈率為139.08倍;科技股平均市盈率也在100倍以上。為什麼會有這麼高的市盈率呢?其中的一個因素,就來自於不斷髮行的ETF基金,來源於它們背後的推動。這是因為ETF大量建倉,注入了天價的流動性,使得市場產生自我強化,為漲而漲。但是,在這個過程中,ETF基金所持個股的基本面並沒有任何的增長,只是由於不斷有人報出更高的價格購買,所以,買者就越來越多,隨著越多越來的人關注科技股,所以,科技ETF也被不斷的拉上市,以致出現瞭如今的天價科技股行情。

當然,有人會說,相對於市場總體資金規模而言,ETF規模還小,且主要集中在科技ETF領域,而我國科技股票方興未艾,ETF基金對市場的實際影響可能不大。可是,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前事不忘,後事之師。1995年至2201年歐美股市危機,就是起源於.com泡沫(互聯網泡沫),以致市值損失5萬億美元之巨。當時,正是少數科技股的暴漲所形成的泡沫,越吹越大,最終刺破後蔓延至其它股票,乃至整個股市,就如同當下的新冠肺炎起於少數病例而逐步擴大一樣。其實,“太陽底下並沒有新鮮事”。從這個角度看,Michael Burry所言並非危言聳聽。當然,Michael Burry所言並非特指某一個國家,尤其沒有特指中國。這樣看來,他之所言,似乎更有道理!

我們可以視Michael Burry為一個“曲突徙薪的“先知”,重視和防範ETF所造成的過度的成交量。沒準兒,ETF就如萬仞之上的大堤所積蓄的洪水,一旦出現拋售,可能一瀉千里,導致市場崩潰,重演2015年市場擠兌潮的極端現象。如果說當下疫情造成的股市狂瀉是一頭“灰犀牛”,未來,ETF可能是一隻“黑天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