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大師的吃:程硯秋的酒尚小云的茶張君秋的飯量馬連良的講究


程硯秋的酒量:一瓶白蘭地下肚,照樣登臺演出

有一次,程硯秋跟名旦童芷苓等人去吃飯,童芷苓回憶說,當時對方要了很多紅燒肉、肘子等非常油膩的東西,看得她一點胃口都沒有,卻見程大老闆談笑風生間把紅燒肉、肘子全都吃了下去,而且吃完後又要了好幾個雞蛋,看得她擔心地跟旁邊的朋友說,程老闆的胃受得了嗎?嗓子不會受影響嗎?朋友笑道,程老闆的嗓子就是這麼吃出來的!

京劇大師的吃:程硯秋的酒尚小云的茶張君秋的飯量馬連良的講究

程硯秋大師

� 如果程硯秋的飲食習慣讓童芷苓替他擔心,再讓她看看程硯秋喝酒的場面,恐怕就得當場嚇倒了。程硯秋不光食量驚人,酒量也同樣驚人,一旦上了酒桌,觥籌交錯,談笑風生,滿桌子的人都喝不過他。更絕的是,一瓶白蘭地下肚,照樣登臺演出,嗓音絲毫不受影響,甚至藝術效果還比清醒時更勝一籌,被同行驚為天人。

京劇大師的吃:程硯秋的酒尚小云的茶張君秋的飯量馬連良的講究

跟程硯秋有一拼的,還有蓋叫天。

蓋叫天有“江南活武松”的美譽,不光指他以扮演武松而聞名,亦指他頗有武松的豪爽氣概。

有一次,蓋叫天帶著兩個外地的朋友去一家飯店吃飯,因為是這裡的常客,知道什麼菜好吃,兩位朋友就遞過菜單讓他做主。蓋叫天把菜單一扔,直接把廚師叫來,隨口說了七八個菜,而且把每個菜需要注意的地方都說得頭頭是道。

兩位朋友連忙打斷他說,咱們就三個人,用不了那麼多菜,頂多四五個就夠了。蓋叫天沒理會,又加了兩個大菜。

菜上來後,擺了滿滿一大桌子。兩位朋友一會兒就吃飽了,可看桌子上的菜連一半都沒吃完,連稱可惜。但蓋叫天不慌不忙,邊吃邊喝,談笑風生,不一會兒,桌子上的菜全都見了底,連湯都沒剩多少,驚得兩位朋友目瞪口呆,連聲讚歎:“江南活武松”果真名不虛傳!

張君秋的飯量:登臺前吃一盤紅燜肘子加一條武昌魚

不同於程硯秋、蓋叫天的天生神武,張君秋生得一副書生模樣,扮相雍容華貴,嗓音也以俏麗清新著稱,但飯量卻不在程、蓋二人之下。

張君秋的飯量之大在梨園行是公認的,在湖北武漢時,每次登臺前,他都要吃一盤紅燜肘子,加一條武昌魚。不登臺時,張君秋便四處閒逛,武漢琳琅滿目的小吃被他吃了個遍。

張君秋不光自己能吃,也要求徒弟們能吃,他經常跟徒弟們說的一句話就是:幹咱們這行兒,是力氣活兒,吃飽了才能幹活兒。

京劇大師的吃:程硯秋的酒尚小云的茶張君秋的飯量馬連良的講究

張君秋大師

馬連良的講究:每次都只做兩隻蝦,吃完後再做兩隻

說起梨園行的美食大師,當首推馬連良。馬連良喜歡吃北京兩益軒的炸蝦,每次去必點這道菜,而且每次都吩咐廚師只做兩隻蝦,吃完後再做兩隻。有時一頓飯能吃十幾只,但一次絕不能多於兩隻。

有人很不理解,就問他,為什麼不一次多做幾隻,非要這麼麻煩?馬連良說,做這道菜的秘訣就在於快炸、入味,一次兩隻是最合適的,要是多了就炸不出那個味兒了。而且一次吃好幾只的話,嘴裡的感覺就壞了,吃兩隻剛剛好,等感覺下去了再吃兩隻,才能充分體會它的妙處。

京劇大師的吃:程硯秋的酒尚小云的茶張君秋的飯量馬連良的講究

馬連良大師

尚小云的習慣:喝滾燙的茶水

馬連良對美食挑剔到了極致,但在梨園行,還有一個人跟他有一拼,這個人就是當時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云。

在梨園行,因為對嗓子的要求極高,所以很多名角兒都專門請了私人廚師,少的一兩個,多的三四個,但像尚小云這樣的卻絕無僅有—最多的時候,尚小云家的私人廚師有十幾位,而且都是京城的名廚。

到開飯時,每位廚師都精心準備一道菜,尚小云挨個兒品嚐,覺得好的,點一下頭,覺得不好的,不做評價,繼續下一道。等品嚐完了,挑出兩三道滿意的,讓廚師再單獨做一份,自己就吃這兩三道菜。至於剩下的那些,尚老闆生性豪爽,家裡門人徒弟一大幫,都在等著呢。

尚小云還有一個特別的習慣,就是喝滾燙的茶水。每當演出時,尚小云在臺上唱著,後臺就開始燒水,等尚小云唱完了,到後臺來,徒弟馬上倒上滾燙的茶水,尚小云就喝這個,要是不燙,徒弟就該挨批了。

京劇大師的吃:程硯秋的酒尚小云的茶張君秋的飯量馬連良的講究

尚小云的這個習慣在梨園界流傳極廣,幾十年來也沒有人闢謠,想來是真有其事。至於為什麼尚小云的嘴不怕燙,那就只能用“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來形容了。

荀慧生譚富英的“不講究”:津津有味吃菜湯

有講究的,就有不講究的。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就是“不講究”的典型代表。

荀慧生自幼家境貧寒,小小年紀就出來掙錢養家,自然沒有講究的條件。等到成名後,他也沒有像尚小云、程硯秋那樣對美食精益求精的要求,而是繼續保持著不講究的風格。

荀慧生不喜歡去大飯店,而偏愛地方小吃。演出時每到一個地方,很少參加當地安排的宴會,而是經常一個人走街串巷,去品嚐當地的特色小吃,但他也不像張君秋那樣對小吃來者不拒,而是挑幾樣自己喜歡的,吃飽了就不再吃了。

京劇大師的吃:程硯秋的酒尚小云的茶張君秋的飯量馬連良的講究

荀慧生最不講究的還要數跟大家一起吃飯的時候。大家一起吃飯時,荀慧生會招呼大家多吃點,但自己吃得很少、很慢,等大家都吃飽了,桌子上也只剩下菜湯了,荀慧生這才打起精神來,讓廚師把菜湯都倒在一塊兒,然後用這個湯來下麵條吃,吃得津津有味、大汗淋漓,絲毫不顧大家驚訝的眼神。

跟荀慧生一樣“不講究”的,還有譚富英。

譚富英是梨園泰斗譚鑫培的孫子,譚小培的兒子,按理說,名門世家,最有資格講究吃喝,但譚富英卻天生沒那個口福,越珍貴的東西越吃不慣,倒是炸油條、炸油餅、炒雞蛋這些大眾化的東西百吃不厭。

不過,有一次因為“不講究”,還差點出了大事。

那是在抗美援朝的時候,譚富英去前線慰問演出,吃飯的時候,部隊首長為了表示對這些藝術大師的尊敬,特地把繳獲的美軍罐頭、牛肉等好東西搬了過來,但譚富英吃不慣這些好東西,只要求一碗蛋炒飯就行了。

這個要求按理說一點都不過分,但譚富英不知道,當時在前線根本就沒有雞蛋,為了找雞蛋,部隊專門派了一輛車,冒著炮火跑了好幾百裡地才弄了幾個雞蛋,差點兒搭進去幾條命。後來譚富英感慨地說:“我哪兒知道幾個雞蛋要冒這樣的危險呀!知道我就不吃了。

京劇大師的吃:程硯秋的酒尚小云的茶張君秋的飯量馬連良的講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