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史記裡除了姓名是真什麼都是假的,

小說裡除了姓名是假什麼都是真的”



薛原,系《青島日報》副刊編輯。著有《閒話文人》《畫家物語》《文人談》《南海路7號》等。編有《帶一本書去未來》《如此書房》《獨立書店,你好!》等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陳徒手的《人有病,天知否》一書最初於2000年出版,十年後又相繼出版了再版本和修訂版。該書主要以當事人口述史料的記錄與解讀為主,全憑史料說話,作者只充當敘述者的角色,用的是客觀記敘的方法。根據大量檔案、會議紀錄和相關知情者採訪,真實地再現了俞平伯、沈從文、丁玲、老舍、趙樹理、郭小川、汪曾祺、浩然等作家在1949年後的人生遭際和故事,尤其是他們在大時代裡的心路歷程,揭示了一段段塵封的往事。


對筆下的歷史人物抱同情之理解,是作者的寫作態度,或者說,他是以一種極大的善意敬意寫這些離我們不遠的作家們,不溢美也不隱惡,不粉飾也不歪曲。他所記錄呈現的是經歷了時間淘洗留下來的真實,秉持著“一切以事實說話”的態度。當然,他並非呈現了所有能留下來的真實,但至少能讓讀者在他的敘述裡感受到有哪些真實可能是被有意無意地刪略了……


該書的作者陳徒手,本名陳國華,福建福州人。1982年2月畢業於廈門大學中文系,曾在中國作家協會工作,之後供職於《北京青年報》。他的著作主要就是這本《人有病,天知否》,該書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十多年後,繼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年再版又由三聯書店2013年出版了修訂版。與該書修訂版同時由三聯書店出版的還有陳徒手的另外一本內容性質類似的《故國人民有所思》。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人有病,天知否》一書的副題是“1949年後中國文壇紀實”,也道出了此書的主題。其所寫的人物篇章,主要有《舊時月色下的俞平伯》《午門城下的沈從文》《老舍:花開花落有幾回》《丁玲的北大荒日子》《一九五九年冬天的趙樹理》《郭小川:黨組裡的一個和八個》《郭小川:團泊窪的秋天的思索》《汪曾棋的文革十年》《浩然:豔陽天中的陰影》等。再版本又增補了《嚴文井口述中的中宣部、作協瑣事》《林希翎女士》等。再版之後的修訂版,又增補了《善哉林斤瀾》《人證與史證》等。其所寫的人物都是中國當代文壇的著名人物在大時代裡的個人轉折,譬如:俞平伯和他的《〈紅樓夢〉研究》在1950年代遭批判的前前後後和他的心態變化;沈從文在1949年後從文學創作轉入歷史文物研究的前因後果,以及80年代訪美時對這段經歷的回答;老舍於1949年12月回國後所經歷的人生悲劇;丁玲被流放到北大荒的那些日子和她性格上的變化;趙樹理臨終前的感悟;郭小川的詩歌創作和他的詩人氣質給他帶來的遭遇;汪曾祺參加創作京劇《沙家浜》的特殊經歷;浩然在新時期面對批評的心態;還有卞之琳、茅盾、張天翼、沙汀和寫長篇小說《暴風驟雨》《山鄉鉅變》的作家周立波等等……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位於青島福山路3號的沈從文故居


書中的一些細節對呈現了一些人物的內心,譬如《午門城下的沈從文》一文,引述了沈從文1997年4月7日致汪曾祺的信說:我們館有位“大畫家”,本來是一再託人說要長遠做我學生,才經我負責介紹推薦來到館中的。事實十年中,還學不到百分之一,離及格還早!卻在一種“巧著“中成了”名人“,也可說”中外知名“。有一回,畫法家商鞅的形象,竟帶一把亮亮的刀,別在腰帶間上殿議事,善意告他”不成,秦代不會有這種刀,更不會用這種裝扮上朝議政事。”這位大畫家真是“惱羞成怒”,竟指著我額部說:“你過了時,早沒有發言權了,這事我負責!”


沈從文對這位“大畫家”的行為不能釋懷,儘管用他自己的話說:他一生看過了多少蠢人做的自以為聰敏的蠢事,那會把這種小人的小玩意兒留在記憶中難受。沈從文在信裡對自己當年從文學轉業到文物時的心境也有自己的總結:“……獨自站在午門城頭上,看看暮色四合的北京城風景,百萬戶人家房屋櫛比,房屋下種種存在,種種發展與變化,聽到遠處無線電播送器的雜亂歌聲,和近在眼前太廟松柏林中一聲勾裡格磔的黃鸝,明白我生命是完全的單獨。就此也學習一大課歷史,一個平凡的人在不平凡時代中的歷史。很有意義。因為明白生命的隔絕,理解之無可望,那麼就用這個學習理解‘自己之不可理解’,也正是一種理解。”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再如寫丁玲:丁玲從北大荒回京參加會議,無人搭理她,只有老舍問她身體可好,此時丁玲立刻從位子上站起來,回應老舍的問候。而同時與會的沈從文在集體拍照結束後,跟丁玲說話,丁玲卻沒搭理,立刻走掉了……這樣的細節描述,可以看到時代折射在每個人身上的特點。


《故國人民有所思》所收錄的人物與《人有病,天知否》裡的作家詩人相比,主要記錄了20世紀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十一位有代表性的一流教授的生存處境——俞平伯、王瑤、傅鷹、周培源、賀麟、馬寅初、湯用彤、馮友蘭、馮定等任職於北京大學,蔡旭、陳垣則分別任職於北京農業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俞平伯雖在兩書中都有收錄,但所記錄的側重點有所不同。


這本書的書名出自毛澤東作於1966年6月的詩詞《七律·有所思》:正是神都有事時,又來南國踏芳枝。青松怒向蒼天發,敗葉紛隨碧水馳。一陣風雷驚世界,滿街紅綠走旌旗。憑闌靜聽瀟瀟雨,故國人民有所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