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新會一直不承認江門?

型男218134929

首先要糾正題主的一個地方,1992年,新會撤縣設市。所以在題主出生那年,新會已經是新會市了。

文化認同是一種很微妙的東西。從歷史上看,新會得名於晉恭帝元熙二年(420年)(新會郡),至隋朝時新會郡演變為封州,而其中原來數縣合併,設新會縣於隋開皇十年(590年),是為岡洲文化的源頭。江門於元末明初形成墟集,因煙墩山和蓬萊山對峙如門而得名。比歷史你認同誰?

江門民國之前為新會縣屬地。1925年,江門定為省轄市。1931年撤銷市建制,復歸新會縣轄。解放後,1951年1月從新會縣析置江門市。後又分屬過粵中行署、肇慶專區、佛山專區管轄。此時為新會縣轄江門市。1983年,江門市定為省轄地級市,實行市管縣新體制,轄新會至今。看行政區劃,你認同誰?(當然其中的事權變化,題主可以好好參詳研究)

下面再看文化。我比較孤陋寡聞,江門最出名的文化大家應該是陳獻章,心學嶺南學派的建立者,出生於廣東新會,後遷江門白沙村,世人稱之為陳白沙。新會最出名的文化大家應屬梁啟超,戊戌變法領袖之一,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至於陳垣等其他人物,就不列舉了。東漢遺蹟玉臺寺、崖門古戰場等,極具歷史意義,小鳥天堂、陳皮、葵藝又凸顯文化氣息。看文化,你認同誰?

我不知道新會人民認不認同自己屬於江門,但是江門認同新會屬於江門嗎?江門城區高考狀元,呵呵

江門特搜

本人作為一個土生土長江門人,想從歷史的角度說說自己的看法。

新會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城市,先來看看新會的歷史:新會,新石器時代已有百越人聚居,戰國時為百越地,秦、漢屬南海郡。三國吳黃武元年(222),官府以今司前鎮河村鄉附近為治所置平夷縣,這是新會地設立行政區劃的開始。晉恭帝元熙二年(420)置新會郡,新會之名自此始。隋開皇十年(590)撤新會郡置新會縣。隋唐間置岡州,歷經廢興,貞觀十三年(639年)重置岡州後移治於今會城。新會境域最廣時為南朝宋元嘉十二年(435),面積約8419平方公里。此後近1600年間,先後劃地置(歸)香山(今中山)、順德、恩平、新寧(今台山)、開平、鶴山、斗門、江門等。

包括眾多的歷史名人像梁啟超,民國的伍廷芳都是新會人。所以新會人自然會有一種優越感。

反觀江門的歷史,

江門的商品經濟萌芽於14世紀,在蓬江區圩頂的地方有一個小圩集,每逢一、三、五圩期,鄰近四鄉的農民和漁民將生產的農副產品及魚產品拿到這裡銷售或交換。後來圩集逐漸向海灘擴展,到16世紀,已發展成為“千艘如蟻集江濱”相當熱鬧的商品集散地。到了明末清初,更是“客商聚集,交易以數百萬計”。清康熙二十三年(1685年),粵海關成立,在江門設立正稅口,俗稱“江門常關”。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根據《中英緬甸通商條約》專款,江門成為了西江的第一個上下客貨停靠站,屬三水管轄的一個分支機構。同年10月,粵海關在江門設立辦公所,這是首次以條約形成把江門定為人和商品入境的小關口,江門也就成為了西江南路對外貿易的水路交通樞紐和商品流通中心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江門是一個比較年輕的城市。

不過無論如何,江門(蓬江,江海,新會)在這幾年的發展會越來越不錯,相信會在未來消除歷史隔閡的。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江門人新會人生活一直很和諧。希望江門越來越好。


走起來帶風

首先江門城區面積(蓬江+江海)是很小的,跟新會一個鎮差不多大。

江門代管四邑,名正言不順。

從這幾年的政策說說吧:

江海區在2012年申請國家高新區從而獲得國家高新企業扶持基金。本來是要劃出相當大的一塊空地來作高新區的,但是江門哪有地,所以把整個江海區當高新區上報,面積才夠。所以經常看到的正規稱呼是:江門高新區(江海區)。注:江門後面沒有市。

2015年或者是2016年,滘頭,滘北,江南3個街道合併。不知所謂的政策。

上一年在公務員間傳的很厲害的就是,江海區和蓬江區合併。江海區的公務員很樂意,因為工資按蓬江區的來,有所提高。但蓬江區的一二把手就不願意,多了人分豬肉。

江門所謂的濱江新區,北新區,其實就是蓬江區劃出來,並不是一個真正的區。而房價奇高無比。

市一二把手連續被抓,就可以看出內部蛀蟲不少,以前新會降級也是蛀蟲太多,牽一髮動全身,直接來個降維打擊。

其餘就如樓上江門特搜所說,文化底蘊問題。


走錯的雲69515738

我是“每日改變一DD”,希望看完我的回答後能讓你也有一點點的啟示和進步。

首先我是棠下鎮人。以前是屬於新會,現在不屬於,希望能儘量站在中立的角度去回答這個問題。有錯漏不妥的地方敬請原諒。

我認為新會不承認江門的原因應該是雙方造成的。與新會和江門都有關係。畢竟一個巴掌拍不響。

站在新會自身來看,很大程度上是歷史的原因造成的。第一,以前本來是新會縣,後來變成新會市,最後變成新會區,相當於降級了,本來是上一級突然變成了下級,這就是很多新會本地人心理上不認同的原因之一。像我們棠下鎮以前也是新會的,棠下中學的舊門口也是寫著新會縣棠下中學,很多舊貨車貌似也是寫著“新會市”這幾個字。第二,新會有很多自己獨有的文化和文化遺產那些,包括陳皮,葵扇等等,也有很多華僑同胞,歷史文化悠久。所以新會一直都是在發展自己的特色,跟江門其他地方的文化不同。這也是歷史以來的原因了。所以很多新會本地人都會這麼想的:“我新會擁有的資源和東西比江門的還要好,還要出名,那憑什麼我還要用江門的名”。這也是新會不承認江門的重要原因。



新會不承認江門除了有新會自身的原因,也有江門的原因。第一,江門很多時候也不承認新會是自己的一部分。像某一年公佈高考成績,新聞標題直接就是“江門城區(蓬江,江海)高考狀元落戶江門一中”,把新會區都直接忽略了。第二,江門的發展重點和政策也是向蓬江,江區傾斜的。

如果你有更好的觀點和意見,歡迎在下面留言,共同交流探討!


每日改變一DD

為何新會一直不承認江門?個人觀點應該是跟歷史傳承和近代行政劃分有關的,據歷史記載新會歷史比較悠久,江門本是新會轄下的一個鎮,後來江門成立地級市,新會反變成江門轄下的一個區,近年來由於城市規劃,新會感覺得不到重視,一些去新會化的舉止,讓曾經五邑之首的新會,倍感失落,形成對江門的排斥,不願承認江門。這跟佛山和順德大抵相似。


閒話新奇趣

其實承認與否,不以一個人的意志為轉移,這是國家層面的法規策略,到你不承認嗎?形勢的需要,經濟發展的需要,原來的縣,比城市地方要大,行政級別比城市要小,國家原來無論從人力資源,幹部,引資,投入,配置等各方面都首先考慮。服與不服,太費精神和心思了。


紫竹調3

先來看看徐州吧,安徽的淮北要修路對接,融入江蘇徐州都市圈。

兩個省的地級市,居然要融合到一起,為什麼呢?首先是各自放下了架子,從實際出發,真正的從地方發展著想,才能有實質性走共同發展的大道。

其實新會和江門,就是歷史遺留的成見,雖然各自有各自發展的優勢,但畢竟存在著區域壁壘,而這些壁壘是影響交流互動的主要原因。

所以必須打破區域壁壘,像安徽淮北和江蘇徐州兩地那樣,主動修路鏈接融合,這才是新會、江門的最佳選擇。


詩人的眼睛83314

這個提示式的試問很彆扭:不值予答。歷史幾經變遷,現代社會尤以其交通高度發展了,較以往禮樂三江古井鄉音差別將會在新社會通融化了。江門、代表著一方水土。又與新會不同江門?只能說:狹隘的思維開不了方圓。


曉鋒52294157

都說是一個歷史問題,作為一個新會人,再小學的某一天,老師突然說,不要再寫新會市了,要改成江門市,那時候不知道為什麼,改就改吧…現在想想,是新會衰落了

縱觀橫貫都是“貪的人太多”

經濟不上去,不創新,不與時俱進…

新會應該需要更多“新鮮血液”


邑潮玩

出差去北京你問江門是什麼地方沒幾個人知道,但你問新會是什麼地方大多數人都回答知道,新會葵扇、新會陳皮……,站在世界的角度來說華人都知道新會,又有多少人知道江門?新會作為一個“馳名品牌“一點不為過。當今棄“新會”而用“江門”為行政區域名稱沒有充分利用其“名牌效應”誠為可惜。不過,行政域名稱隨著歷史變遷而變中國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很正常,新會原來的歷史上也曾經叫作“盤允”、“岡州”,咱們也不好說將這個區域命名為“江門市”是對或錯。不過我真的極其反感小圈子的“江門市的人”將具有地理標誌性的事物胡亂的冠以“江門”二字,以滿足其虛榮心。如:將“新會陳皮”胡亂說成是“江門陳皮”,“杜阮苦瓜”說成是“江門苦瓜”…………。世上本無事,新行政區域名稱是什麼真的不太重要,不過看著那些由“江門墟”的人過渡到“江門市”的人小人得志、洋洋得意的心態我覺得也不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