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新会一直不承认江门?

型男218134929

首先要纠正题主的一个地方,1992年,新会撤县设市。所以在题主出生那年,新会已经是新会市了。

文化认同是一种很微妙的东西。从历史上看,新会得名于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新会郡),至隋朝时新会郡演变为封州,而其中原来数县合并,设新会县于隋开皇十年(590年),是为冈洲文化的源头。江门于元末明初形成墟集,因烟墩山和蓬莱山对峙如门而得名。比历史你认同谁?

江门民国之前为新会县属地。1925年,江门定为省辖市。1931年撤销市建制,复归新会县辖。解放后,1951年1月从新会县析置江门市。后又分属过粤中行署、肇庆专区、佛山专区管辖。此时为新会县辖江门市。1983年,江门市定为省辖地级市,实行市管县新体制,辖新会至今。看行政区划,你认同谁?(当然其中的事权变化,题主可以好好参详研究)

下面再看文化。我比较孤陋寡闻,江门最出名的文化大家应该是陈献章,心学岭南学派的建立者,出生于广东新会,后迁江门白沙村,世人称之为陈白沙。新会最出名的文化大家应属梁启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至于陈垣等其他人物,就不列举了。东汉遗迹玉台寺、崖门古战场等,极具历史意义,小鸟天堂、陈皮、葵艺又凸显文化气息。看文化,你认同谁?

我不知道新会人民认不认同自己属于江门,但是江门认同新会属于江门吗?江门城区高考状元,呵呵

江门特搜

本人作为一个土生土长江门人,想从历史的角度说说自己的看法。

新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先来看看新会的历史:新会,新石器时代已有百越人聚居,战国时为百越地,秦、汉属南海郡。三国吴黄武元年(222),官府以今司前镇河村乡附近为治所置平夷县,这是新会地设立行政区划的开始。晋恭帝元熙二年(420)置新会郡,新会之名自此始。隋开皇十年(590)撤新会郡置新会县。隋唐间置冈州,历经废兴,贞观十三年(639年)重置冈州后移治于今会城。新会境域最广时为南朝宋元嘉十二年(435),面积约8419平方公里。此后近1600年间,先后划地置(归)香山(今中山)、顺德、恩平、新宁(今台山)、开平、鹤山、斗门、江门等。

包括众多的历史名人像梁启超,民国的伍廷芳都是新会人。所以新会人自然会有一种优越感。

反观江门的历史,

江门的商品经济萌芽于14世纪,在蓬江区圩顶的地方有一个小圩集,每逢一、三、五圩期,邻近四乡的农民和渔民将生产的农副产品及鱼产品拿到这里销售或交换。后来圩集逐渐向海滩扩展,到16世纪,已发展成为“千艘如蚁集江滨”相当热闹的商品集散地。到了明末清初,更是“客商聚集,交易以数百万计”。清康熙二十三年(1685年),粤海关成立,在江门设立正税口,俗称“江门常关”。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根据《中英缅甸通商条约》专款,江门成为了西江的第一个上下客货停靠站,属三水管辖的一个分支机构。同年10月,粤海关在江门设立办公所,这是首次以条约形成把江门定为人和商品入境的小关口,江门也就成为了西江南路对外贸易的水路交通枢纽和商品流通中心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江门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城市。

不过无论如何,江门(蓬江,江海,新会)在这几年的发展会越来越不错,相信会在未来消除历史隔阂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江门人新会人生活一直很和谐。希望江门越来越好。


走起来带风

首先江门城区面积(蓬江+江海)是很小的,跟新会一个镇差不多大。

江门代管四邑,名正言不顺。

从这几年的政策说说吧:

江海区在2012年申请国家高新区从而获得国家高新企业扶持基金。本来是要划出相当大的一块空地来作高新区的,但是江门哪有地,所以把整个江海区当高新区上报,面积才够。所以经常看到的正规称呼是:江门高新区(江海区)。注:江门后面没有市。

2015年或者是2016年,滘头,滘北,江南3个街道合并。不知所谓的政策。

上一年在公务员间传的很厉害的就是,江海区和蓬江区合并。江海区的公务员很乐意,因为工资按蓬江区的来,有所提高。但蓬江区的一二把手就不愿意,多了人分猪肉。

江门所谓的滨江新区,北新区,其实就是蓬江区划出来,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区。而房价奇高无比。

市一二把手连续被抓,就可以看出内部蛀虫不少,以前新会降级也是蛀虫太多,牵一发动全身,直接来个降维打击。

其余就如楼上江门特搜所说,文化底蕴问题。


走错的云69515738

我是“每日改变一DD”,希望看完我的回答后能让你也有一点点的启示和进步。

首先我是棠下镇人。以前是属于新会,现在不属于,希望能尽量站在中立的角度去回答这个问题。有错漏不妥的地方敬请原谅。

我认为新会不承认江门的原因应该是双方造成的。与新会和江门都有关系。毕竟一个巴掌拍不响。

站在新会自身来看,很大程度上是历史的原因造成的。第一,以前本来是新会县,后来变成新会市,最后变成新会区,相当于降级了,本来是上一级突然变成了下级,这就是很多新会本地人心理上不认同的原因之一。像我们棠下镇以前也是新会的,棠下中学的旧门口也是写着新会县棠下中学,很多旧货车貌似也是写着“新会市”这几个字。第二,新会有很多自己独有的文化和文化遗产那些,包括陈皮,葵扇等等,也有很多华侨同胞,历史文化悠久。所以新会一直都是在发展自己的特色,跟江门其他地方的文化不同。这也是历史以来的原因了。所以很多新会本地人都会这么想的:“我新会拥有的资源和东西比江门的还要好,还要出名,那凭什么我还要用江门的名”。这也是新会不承认江门的重要原因。



新会不承认江门除了有新会自身的原因,也有江门的原因。第一,江门很多时候也不承认新会是自己的一部分。像某一年公布高考成绩,新闻标题直接就是“江门城区(蓬江,江海)高考状元落户江门一中”,把新会区都直接忽略了。第二,江门的发展重点和政策也是向蓬江,江区倾斜的。

如果你有更好的观点和意见,欢迎在下面留言,共同交流探讨!


每日改变一DD

为何新会一直不承认江门?个人观点应该是跟历史传承和近代行政划分有关的,据历史记载新会历史比较悠久,江门本是新会辖下的一个镇,后来江门成立地级市,新会反变成江门辖下的一个区,近年来由于城市规划,新会感觉得不到重视,一些去新会化的举止,让曾经五邑之首的新会,倍感失落,形成对江门的排斥,不愿承认江门。这跟佛山和顺德大抵相似。


闲话新奇趣

其实承认与否,不以一个人的意志为转移,这是国家层面的法规策略,到你不承认吗?形势的需要,经济发展的需要,原来的县,比城市地方要大,行政级别比城市要小,国家原来无论从人力资源,干部,引资,投入,配置等各方面都首先考虑。服与不服,太费精神和心思了。


紫竹调3

先来看看徐州吧,安徽的淮北要修路对接,融入江苏徐州都市圈。

两个省的地级市,居然要融合到一起,为什么呢?首先是各自放下了架子,从实际出发,真正的从地方发展着想,才能有实质性走共同发展的大道。

其实新会和江门,就是历史遗留的成见,虽然各自有各自发展的优势,但毕竟存在着区域壁垒,而这些壁垒是影响交流互动的主要原因。

所以必须打破区域壁垒,像安徽淮北和江苏徐州两地那样,主动修路链接融合,这才是新会、江门的最佳选择。


诗人的眼睛83314

这个提示式的试问很别扭:不值予答。历史几经变迁,现代社会尤以其交通高度发展了,较以往礼乐三江古井乡音差别将会在新社会通融化了。江门、代表着一方水土。又与新会不同江门?只能说:狭隘的思维开不了方圆。


晓锋52294157

都说是一个历史问题,作为一个新会人,再小学的某一天,老师突然说,不要再写新会市了,要改成江门市,那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改就改吧…现在想想,是新会衰落了

纵观横贯都是“贪的人太多”

经济不上去,不创新,不与时俱进…

新会应该需要更多“新鲜血液”


邑潮玩

出差去北京你问江门是什么地方没几个人知道,但你问新会是什么地方大多数人都回答知道,新会葵扇、新会陈皮……,站在世界的角度来说华人都知道新会,又有多少人知道江门?新会作为一个“驰名品牌“一点不为过。当今弃“新会”而用“江门”为行政区域名称没有充分利用其“名牌效应”诚为可惜。不过,行政域名称随着历史变迁而变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很正常,新会原来的历史上也曾经叫作“盘允”、“冈州”,咱们也不好说将这个区域命名为“江门市”是对或错。不过我真的极其反感小圈子的“江门市的人”将具有地理标志性的事物胡乱的冠以“江门”二字,以满足其虚荣心。如:将“新会陈皮”胡乱说成是“江门陈皮”,“杜阮苦瓜”说成是“江门苦瓜”…………。世上本无事,新行政区域名称是什么真的不太重要,不过看着那些由“江门墟”的人过渡到“江门市”的人小人得志、洋洋得意的心态我觉得也不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