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之死,是否是劉備諸葛亮的陰謀?

wucf72

望蓋揮鞭騎若風,將軍飛入萬軍中。馬奔赤兔翻紅霧,刀偃青龍起白雲。虎豹墮牙山鳥靜,鳳凰墜羽樹林空。歷觀史記英雄將,誰似雲長白馬功?這是羅貫中讚譽關羽的詩句,讀他寥寥數語,一個義薄雲天,威震華夏的大英雄彷彿就在眼前。然而,就如同事無十分圓滿一般,關羽在人們心裡留下的,除了敬佩,還有惋惜,誰都知道,這個千萬雄兵莫敢當,單刀匹馬斬顏良的英雄,最後大意失荊州,兵敗身死,空留一聲嘆息。

或許是關雲長的一生太過傳奇,人們對他的熱議從未停止,他生平的事蹟為人稱道,而他的死亡,千百來年,也一直眾說紛紜,其中最受爭議的說法,就是諸葛亮借刀殺關羽,由於關羽與諸葛亮諸多政見不和,加上關羽威脅到了其在劉備心裡的地位,所以借吳魏之手除去了他。那麼,事實真是如此嗎?答案是否定的。

關於關羽,我們從他的武功,和他的性格兩方面來稍作分析一下。首先,希望各位能夠接受一個殘酷的現實,那就是真實歷史上的關羽,其武藝大家想象中的大有差距,那些用來彰顯關羽武藝高強,威風凜凜的事蹟,大多數都是有水分的——世人皆知的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其實是無中生有之事,當日關羽離開曹操後,便徑直從許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劉備去了;徐州誅車胄、古城斬蔡陽的,其實是劉備;與曹操土山約三事,壓根無稽之談,當時的關羽乃戰敗被擒,根本沒資格講價還價……當然,有人會反駁,就算以上的事蹟的確是羅貫中加工出來的,那麼,斬顏良,誅文丑,總該是符合史實的吧,可是,這話也只對了一小半,斬顏良確有其事,可文丑是死於亂軍之中的,跟關羽半毛錢關係都沒有。不僅如此,斬顏良一事,關羽的取勝其實和他的武藝,也沒有很大關係,因為當時的情況是,顏良以為關羽是前來投奔的人,所以沒有防範意識,樂呵呵的迎接他,結果關公一刀,快準狠,顏良就被斬於馬下了。說完了武功,我們接著說關羽的性格,特別強調的是,這裡說的是真實歷史上的關公的性格,而不是已經被小說標籤化,絕對化的用義薄雲天四個字說完了的關公性格。作為一介武夫,關羽將軍的情商著實不敢讓人恭維,在蜀漢,他排斥同為五虎上將的黃忠,而且公開嫌棄黃忠老邁,居然語“大丈夫終不與老卒為伍”,毫無半分將軍氣度,甚至可以說,連小兒該懂得的尊老愛幼都不知道;在外交方面,關公簡直完美詮釋了什麼叫做“說話不過腦子”,面對孫權想要和他結為親家,他居然說出了“虎女安肯嫁犬子”的惡言,白白錯過了一次蜀漢與孫權結交的大好機會,也難怪後來,孫權會主動寫信給曹操,願意為討伐關羽效力。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不難得出,關羽其實就是三國時期眾多將領之一,其本人如果沒有羅貫中的偏愛,各種花樣改造,根本不可能在歷史上威名赫赫。

分析完關羽,諸葛亮是都借刀殺他的答案,也基本上呼之欲出了,試想,面對這樣一個普通的將軍,諸葛亮有必要費盡心思除去他嗎?根本沒有必要,因為他實在太不足為慮了。

關羽的不足為慮,一方面是我們已經分析過了的他這個人本身的問題,武功沒有到無人能敵的境界,人際關係也處理的很糟糕,諸葛亮要是真的想除去他,派人暗殺成功幾率都很大了,何必饒一大圈子?另外一方面,那就是,一直以來,我們都被“桃園三結義”的故事感動的稀里嘩啦,然而事實上,三人的關係,連正史《三國志》都僅言三人恩若兄弟,如此一來,關羽威脅到了諸葛亮在劉備心裡的地位一說,根本立足不了。最後一方面,正史裡的諸葛亮,雖然說也有不喜歡的人,比如面對看不順眼的彭羕,會直接叫劉備殺了他,但是總得來說,他是一個識大體的人,關羽是一個將軍,他敬職敬業,保家衛國,哪怕對諸葛亮本人不那麼尊敬,諸葛亮也不會放在心上,從大局出發,他的眼裡是能揉的進沙子的。

歷史有時候是複雜的,但有時候又是簡單的,關羽之死背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與此同時,我們有理由相信,諸葛亮在關羽的死上面,也是清白的。

參考: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七回

陳壽 《三國志·蜀書·關羽傳》


亭殿閣

針對老關的死,劉老大確實有嫌疑,但是應該跟阿亮沒什麼直接關係。

這事還要從曹孫劉三足鼎立說起,話說曹孫劉此時三足鼎立、相互牽制,誰也不敢輕舉妄動,因為當時的情況基礎下,戰爭不但不能獲得更大利益,而且還會導致虧損。

因此,最佳策略就是等待別人先犯錯誤,給自己提供有力機會。但是誰也不是傻子,所以誰也不會率先犯錯,但不犯錯就這麼幹等著嗎?當然不是,這段和平階段可以用來休養生息,增強兵力,富國強兵為將來做打算。

所以在戰事上三家都做防守狀態,誰也不敢輕舉妄動。但這個時候有人就耐不住寂寞,非要做出頭鳥,這位非是旁人,正是我們俠肝義膽、忠義無雙的關二爺。

老關此時耐不住性子,不等劉備發話,便率主力入襄陽北攻曹軍。戰神就是戰神,這一仗打的漂亮,僅差一步就能將曹軍趕出南方。

老關這一仗毋庸置疑打的很拽很漂亮,但是這個時間段發動戰爭是最錯誤的選擇。因為這個時間發動戰爭弊大於利,而且沒有勝機。要想和,劉備一方就只有孫權一個朋友,但是要想勝,那就要面對曹操孫權兩家對手。

這場仗劉備沒有讓關羽打,但關羽還是單方面打了,這一打就代表了蜀方先動,也就是自己先出錯,這些倒黴的是自己。而且完全破壞了“隆中對”中:一要天下有變,二要兩路出擊的戰略。

後果大家也看到了,開始的勝仗並不能代表最後的慘敗,最後的結果就是關羽的地盤趁機被孫權奪走,而老關敗走麥城、詐降被殺。

而大家細看《三國》,關羽打了大半年的仗,劉備卻一次也沒有出手相救,一兵一卒也沒給老關派過去。有人說是不是諸葛亮出的餿主意,實質還真不是,諸葛亮這時說話基本不算什麼了,劉備入川后,諸葛亮的話就不怎麼管用了。

那麼問題來了,當年桃園三結義,說的挺好,怎麼就不管自己兄弟了呢?

這就要分公私兩方面了,從私來講,劉備讓自己的小舅子一直跟在關羽身邊,但是還是很難控制住關羽。連他自己都很難控制關羽,如果自己死了,那麼自己那個半傻的兒子阿斗更拿他沒辦法。除掉關羽,對劉備沒有什麼直接利益,但是對阿斗卻有很大利益,這無疑是給兒子踢開一塊又硬又臭的絆腳石。

從公來講,劉備如果出兵協助關羽,就必須從漢中出兵,但是此時如果大軍去攻打孫權,勢必會跟孫權造成大火拼,大消耗,這時候曹操坐山觀虎鬥,坐收漁翁之利。

但如果劉備不救,關羽必敗,荊州的地盤會全部歸孫權,雖然荊州還給了孫權,但是可以保持聯盟關係,雙方仍可以做朋友共同抗擊老曹。

所以死你個關羽,對聯軍是有利的,怨只怨你不聽話,愛出風頭,死催的。所以於公於私,劉老大不去救老關,是正確的。

雖然電視劇上演的是關羽一死,劉備哭的跟個淚人一樣,馬上就要起兵報仇,但那都是戲說誇大。書中可沒有這麼寫,只說劉備聽聞關羽死後,挺難過,但沒有追究孫權責任,而且荊州也給了孫權。劉備是個謀略家、軍事家,不會因為個人感情而不顧大局。真正攻打孫權是關羽死了好幾年之後的事,那是完全出於另外一種戰略的考錄。

所以關羽之死,只能說是咎由自取,太過高傲狂妄,所以不要以為自己名字好聽,叫什麼武聖、武神就覺得自己真的了不起。


大獅

關羽

第一,陰謀論過於可笑

襄樊之戰劉備集團不但損失了荊州軍團五萬軍隊和第一大將關羽,而且丟失了大片土地和人口,包括原有的荊州三郡和新攻取的房陵、上庸、新城三郡,最重要的是失去了北伐中原的重要門戶,這個損失實在是過於慘重,以劉備或者諸葛亮的智慧怎麼會為了殺關羽而做如此不智的事?另外關羽的兵敗身死,離不開曹操和孫權的化敵為友通力配合。曹操和孫權能為劉備和諸葛亮的一個陰謀做出這麼大的努力和犧牲(尤其是曹操),你覺得可能嗎?

劉關張

第二,事發突然,救援時間上不允許

公元219年7月襄樊之戰發生後,關羽一直沒有請求援助,後來失敗太快已經來不及援助了。起初幾個月,關羽進展順利,水淹七軍之後,更是威震華夏,形勢一片大好,他沒有必要請求劉備援助。後來曹操不斷派遣徐晃等人增援,關羽雖然漸漸吃緊,但他要強的性格,決定了他基本不可能示弱求援,何況當時樊城和襄陽依舊在包圍圈中,關羽仍然處在優勢。後來徐晃攻破樊城之圍,幾乎同時關羽得到了後方根據地失守的消息,眼看大勢已去,他決定立即退兵,也開始向最近的劉封、孟達求援。然而從關羽退兵,到敗死麥城,不到一個月時間,荊州到成都路途遙遠,劉備不要說想派兵救援,有沒有得到報告都很難說。《三國志蜀書先主傳》中記載:“時關羽攻曹公將曹仁,禽于禁於樊。俄而孫權襲殺(關)羽,取荊州。”“俄而”一詞用在這裡,就表明關羽兵敗的消息對於劉備來說太過突然,完全是措手不及。·

水淹七軍

第三,客觀條件不允許支援

公元217年,剛打了三年的仗才平定益州後,百姓已經膏肌於野,劉備又發動了漢中之戰,打了一年多,直到公元219年年中才結束,這時候百姓急需修養生息。尤其是為了奪取漢中成都一度到了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的地步,民力的使用已經到了極限,這時如果不修養生息恢復民力,還要再出兵荊州的話,矛盾集中起來一旦爆發說不定會導致民變。

第四,精力上無暇東顧

劉備當時無暇顧及荊州這邊,因為他在忙著一件對他來說十分重要的事,那就是稱帝。漢中之戰後,劉備稱漢中王,開始把精力放在建立政權體系,鞏固邊境地區上,也在為下一步稱帝做鋪墊工作。曹操把持朝政,稱魏王,離稱帝也就一步之遙,漢獻帝完全淪為傀儡,大漢江山眼看不保,劉備集團也已經意識到這一點。他們阻止不了曹魏怎麼做,卻能決定自己怎麼做,於是他們開始謀劃劉備稱帝的事宜。稱帝的第一步就是獻祥瑞。有人以關羽對曹操封的漢壽亭侯十分在意,認為關羽十分忠心於漢朝,不會同意劉備稱帝,所以劉備發動陰謀幹掉關羽,這完全是沒有道理的,劉備名義上也是皇室血脈,如果漢獻帝被廢,還不如劉備來稱帝。關羽是同意劉備稱帝的,這一點從關羽參與了劉備稱帝獻祥瑞工作就能看得出來。群臣勸說劉備稱帝的表文中,就有

“又前關羽圍樊、襄陽,襄陽男子張嘉、王休獻玉璽。”“關羽圍樊、襄陽”,正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北伐期間,而且應當是在八月水淹七軍之後、十一月兵敗之前的“威震華夏”期間。袁術死後,傳國玉璽就落到了曹操手中,張嘉、王休二人獻上的玉璽確定一定以及肯定是個贗品,獻玉璽這一齣戲絕對是關羽導演的。關羽在軍務繁忙戎馬倥傯之際還不忘為大哥的稱帝事業添磚加瓦。第二條祥瑞是“間黃龍見武陽赤水,九日乃去。”《華陽國志》的記載“後漢建安二十四年,黃龍見武陽赤水九日”,劉備手下的李嚴等員工在“黃龍見赤水”之後,立碑刻石留下物證,還刻上了他們的名字--足足有九十多位,劉備還親自下令在“黃龍見赤水”的地方修建了一座黃龍廟。《華陽國志》記載:後漢建安二十四年,黃龍見武陽赤水九日,蜀以劉氏瑞應,因立廟。可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正在忙著他人生的最重要的事稱帝,已經沒有精力顧得上荊州那邊了。況且在劉備看來,關羽是主動進攻,即便襄陽和樊城打不下來,退回荊州就是了,損失不大。

劉備稱帝

第五,與諸葛亮毫無關係

諸葛亮當時應該還沒上位,沒有軍事上決策權,只能管管後勤。劉備死前,諸葛亮長時間內並不在劉備身邊,戎機大政,並無諸葛亮參贊其間的事實,決計入蜀和叛攻劉彰,始法正龐統之謀。諸葛亮是文臣,關羽是武將,他們之間沒有很大的權力衝突,更何況我們應該相信諸葛武侯的人品。諸葛亮也曾建議過劉備、關羽加強孫劉聯盟,守好荊州,在條件不成熟、未做好各項準備工作的情況下,不支持關羽孤軍北伐。

諸葛武侯

第六,關羽之死跟他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

因為自傲,關二爺很輕易的就上了呂蒙和陸遜故意示弱的詭計,無法洞察孫吳這個盟友其實早已在劉備崛起後產生的變化;也是因為自傲,二爺竟然在孫權上門提親時喊出”虎女焉能嫁犬子“的口號,將盟友得罪個一乾二淨,不能貫徹”聯劉抗曹“的基本策略,用毛主席的話說,分不清敵我主次矛盾,最終被孫權和曹操聯合絞殺;還是因為自傲,立功心切,自我膨脹,沒有掌握好限度,私自把小規模的騷擾行動不合時宜地發展成為大規模孤軍北伐,又不見好就收,及時後撤,導致最終失敗;因為自傲,未能處理好與糜芳、傅士仁的關係,在威脅這二人的同時,卻還重用這二人;因為自傲,得罪劉封,導致沒有後援。

關羽兵敗

第七,關羽死於東吳精心準備的陰謀

孫劉聯盟其實早就已經名存實亡了,不過是沒有公開翻臉。孫權之所以在這個時候大動干戈,不惜刀兵相見,是因為劉備集團的發展已經嚴重威脅到江東的生存了。劉備佔有益州,荊州後,國土面積超過了江東,控制的人口達到200萬以上(孫權奪取荊州50年以後總人口才達到230萬,在沒有荊州的時候孫權控制的人口應該少的可憐)孫權的地盤東有大海,北有曹操,西有劉備,南方是蠻荒之地的嶺南,他的生存空間受到嚴重擠壓,這時候還談什麼聯盟,況且關羽打動干戈,也嚴重威脅東吳的安全。荊州為江東戰略要地,臥榻之上豈容他人安睡,於是孫權暗中聯繫曹操,安排大將呂蒙偷襲荊州。當時關羽為防備東吳偷襲,留了不少兵馬駐守南郡公安兩處要地。東吳大將陸遜便寫信麻痺關羽,將防備東吳兵力盡數北調,導致荊州空虛。且打探到糜芳與關羽不和,成功將糜芳策反,並勸降傅士仁,兵不血刃取下堅固的荊州。於是

“(孫)權聞而誘之,(糜)芳潛相和。及(呂)蒙攻之,乃以牛酒出降。”呂蒙又率精銳假扮商船,夜間突襲,將關羽沿江守衛盡數擒殺,導致了關羽預警系統的失靈。最後,呂蒙來了一招“釜底抽薪”,善待荊州軍家眷,這一招終於導致關羽軍團兵無鬥志,不戰自潰。呂蒙偷襲荊州,整個計劃嚴密精確,這是一個經過長期籌劃的軍事行動,所以關二爺敗得不虧。

呂蒙

所以關羽是死於自己自傲的性格和東吳的精心策劃的陰謀之下,劉備諸葛亮因各種原因未能及時反應也有一定的責任,但是說是劉備諸葛亮的陰謀就有些太過。我們不能以現代的陰謀論厚黑學去揣測古人的思維,這樣把歷史中那些美好的情感抹殺殆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