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论-之书

书 名: 良心论

内容简介: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社会体制崩溃,其伦理秩序和 价值体系也趋解体,道德及社会重建之路安在?《良心论》深具本土关怀,依据传统资源,而又努力认识席卷全球的现代社会之性质特点,通过一种富有创意的思想转化,尝试构建出一种适应于现代社会的个人伦理学体系。这一体系以恻隐、仁爱为道德发端之源泉;以诚信、忠恕为处己待人之要义;以敬义、 明理为道德转化之关键;以 生生、为为为群己关系之枢纽,是中国20世纪自 《新民说》之后伦理学曲折发展的一个完成,也是新世纪的一个起步。同时,它在道德普遍根基方面也继康德之后和之外展开了一种富有意义的探讨。


良心论-之书

目录

修订版序言   初版序言   绪论一个历史的、比较的导引:   为什么传统 良知论不能直接成为现代社会的伦理   一、良心的概念   二、良心的性质   三、良心的意义   四、伦理学中的良心   五、对传统 良知论的批评   第一章恻隐   一、恻隐所标示的人生痛苦及其意义   二、人生痛苦的尝试性分类   三、恻隐之情的纯粹道德性质   四、对一种结合观点的批评   五、恻隐作为“道德源头”的含义   六、 平心而论人性善还是人性恶   七、单纯恻隐之情的不足和可能发展   第二章仁爱   一、对传统孝道的分析   二、现代社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   三、传统社会的 夫妻关系   四、现代社会夫妻之间的爱   五、友爱与博爱   六、博爱是否能从亲亲之爱中推出?   第三章诚信   一、作为严格的道德概念的“诚信   二、信与义关系的历史分析   三、如何规定作为基本义务的诚信   四、我们为什么不应当说谎?   五、我们是否要拒斥一切谎言?   第四章 忠恕   一、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二、为什么不说“己所欲,施于人”?   三、难于实行忠恕之道的几种情况   四、“ 一以贯之,终身行之”的含义   五、为什么忠恕可以“一以贯之,终身行之”?   ……


良心论-之书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