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論-之書

書 名: 良心論

內容簡介:

近代以來,中國傳統社會體制崩潰,其倫理秩序和 價值體系也趨解體,道德及社會重建之路安在?《良心論》深具本土關懷,依據傳統資源,而又努力認識席捲全球的現代社會之性質特點,通過一種富有創意的思想轉化,嘗試構建出一種適應於現代社會的個人倫理學體系。這一體系以惻隱、仁愛為道德發端之源泉;以誠信、忠恕為處己待人之要義;以敬義、 明理為道德轉化之關鍵;以 生生、為為為群己關係之樞紐,是中國20世紀自 《新民說》之後倫理學曲折發展的一個完成,也是新世紀的一個起步。同時,它在道德普遍根基方面也繼康德之後和之外展開了一種富有意義的探討。


良心論-之書

目錄

修訂版序言   初版序言   緒論一個歷史的、比較的導引:   為什麼傳統 良知論不能直接成為現代社會的倫理   一、良心的概念   二、良心的性質   三、良心的意義   四、倫理學中的良心   五、對傳統 良知論的批評   第一章惻隱   一、惻隱所標示的人生痛苦及其意義   二、人生痛苦的嘗試性分類   三、惻隱之情的純粹道德性質   四、對一種結合觀點的批評   五、惻隱作為“道德源頭”的含義   六、 平心而論人性善還是人性惡   七、單純惻隱之情的不足和可能發展   第二章仁愛   一、對傳統孝道的分析   二、現代社會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愛   三、傳統社會的 夫妻關係   四、現代社會夫妻之間的愛   五、友愛與博愛   六、博愛是否能從親親之愛中推出?   第三章誠信   一、作為嚴格的道德概念的“誠信   二、信與義關係的歷史分析   三、如何規定作為基本義務的誠信   四、我們為什麼不應當說謊?   五、我們是否要拒斥一切謊言?   第四章 忠恕   一、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二、為什麼不說“己所欲,施於人”?   三、難於實行忠恕之道的幾種情況   四、“ 一以貫之,終身行之”的含義   五、為什麼忠恕可以“一以貫之,終身行之”?   ……


良心論-之書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