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老人在很年轻时就给自己准备后事,请问他们是什么心态?

斤斗山下


我因为我妈也有这样的想法,并且和我讨论过,因此他们这些人的想法我是非常了解的:

我想,你所说的“很年轻的”老人,年纪大概和我妈相仿,五六十岁,人生已过半载,万事皆看淡。

之所以要提前给自己准备后事,是因为看透了世事无常,昨天还在相互问候的朋友,今天就有可能因为一场意外阴阳两隔,甚至连见最后一面的机会都没有了。昨日的他人,嫣知不是明天得自己?早点准备,到时就少些麻烦!

最主要的,是为了减轻孩子的负担。就拿墓地来说,现在的墓地一年一个价,比房子涨价涨得都快,如果能提前购买好,那就是给儿女省了一大笔钱,在这些看似不可理解的行为背后,饱含这对男女的爱!



瑶瑶情感社


这是中国历史积习,战乱频仍,生死难料,老百姓基本没真富裕、真松心过,平均寿命持续偏低。

四五十年代时,五十多岁一般就老态龙钟了,冬季农闲晒墙根儿是常态。年纪大的当然为主,这准备后事之念也是传染的,就成了理所当然了。

新中国建立,通过抗美援朝等几场扬眉吐气的拼搏,打出了百年和平。人民心情得到极大宽松,所以,出现五十多岁准备后事用品,就让人感到不理解,成了问题。

也惹滴老碎嘴子嘚啵嘚啵,也不知靠谱不靠谱,贴蹄不贴蹄。敬候明眼人指教吧![呲牙]


西山逸隐


其实我是非常赞同这样的做法的。

明天和意外,永远不知道哪一个先来。说句不好听却又很现实的,如果意外来临,没能一句交代和告别的走掉,对于当事者本人来说,非常的遗憾。对于亲人来说,也是十分突然和悲痛。另外,如果留下了遗产纠纷,那也只能是一堆烂摊子了。

我想老人们做这样的事情,心态上已经接受了生老病死是人生自然规律,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不见得是一件坏事。


大脸陪你


旧社会穷,好多子孙没能力给老人体面葬礼,所以很多人年轻时候就为自己准备好顺心的棺材和送老衣物,以免老了没能力挣钱了,儿孙打发的不如意!


我是心理咨询师


未雨绸缪吧,可以理解,毕竟生命无常,谁都有那么一天。当长辈的的就是不习惯给子女添麻烦,觉得什么事都可以自己做,尽量帮子女争取最好的生活,却不不想给子女添负担…


豪橫的小花


开明、豁达、明智、自爱、善解人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