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老人在很年輕時就給自己準備後事,請問他們是什麼心態?

斤斗山下


我因為我媽也有這樣的想法,並且和我討論過,因此他們這些人的想法我是非常瞭解的:

我想,你所說的“很年輕的”老人,年紀大概和我媽相仿,五六十歲,人生已過半載,萬事皆看淡。

之所以要提前給自己準備後事,是因為看透了世事無常,昨天還在相互問候的朋友,今天就有可能因為一場意外陰陽兩隔,甚至連見最後一面的機會都沒有了。昨日的他人,嫣知不是明天得自己?早點準備,到時就少些麻煩!

最主要的,是為了減輕孩子的負擔。就拿墓地來說,現在的墓地一年一個價,比房子漲價漲得都快,如果能提前購買好,那就是給兒女省了一大筆錢,在這些看似不可理解的行為背後,飽含這對男女的愛!



瑤瑤情感社


這是中國歷史積習,戰亂頻仍,生死難料,老百姓基本沒真富裕、真松心過,平均壽命持續偏低。

四五十年代時,五十多歲一般就老態龍鍾了,冬季農閒曬牆根兒是常態。年紀大的當然為主,這準備後事之念也是傳染的,就成了理所當然了。

新中國建立,通過抗美援朝等幾場揚眉吐氣的拼搏,打出了百年和平。人民心情得到極大寬鬆,所以,出現五十多歲準備後事用品,就讓人感到不理解,成了問題。

也惹滴老碎嘴子嘚啵嘚啵,也不知靠譜不靠譜,貼蹄不貼蹄。敬候明眼人指教吧![呲牙]


西山逸隱


其實我是非常贊同這樣的做法的。

明天和意外,永遠不知道哪一個先來。說句不好聽卻又很現實的,如果意外來臨,沒能一句交代和告別的走掉,對於當事者本人來說,非常的遺憾。對於親人來說,也是十分突然和悲痛。另外,如果留下了遺產糾紛,那也只能是一堆爛攤子了。

我想老人們做這樣的事情,心態上已經接受了生老病死是人生自然規律,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不見得是一件壞事。


大臉陪你


舊社會窮,好多子孫沒能力給老人體面葬禮,所以很多人年輕時候就為自己準備好順心的棺材和送老衣物,以免老了沒能力掙錢了,兒孫打發的不如意!


我是心理諮詢師


未雨綢繆吧,可以理解,畢竟生命無常,誰都有那麼一天。當長輩的的就是不習慣給子女添麻煩,覺得什麼事都可以自己做,儘量幫子女爭取最好的生活,卻不不想給子女添負擔…


豪橫的小花


開明、豁達、明智、自愛、善解人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