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爵位與華夏爵位之分析

閱讀此文大約需要5分鐘,謝謝您的耐心閱讀與評論!贊您!

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這些名詞在西方影視或文學作品中經常出現,尤其是公爵和伯爵的出鏡率最高,一般公爵被稱為大公,比如立陶宛大公國、基輔羅斯的羅斯大公,甚至在當代世界,依然存在盧森堡大公國和安道爾大公國。伯爵一詞被大眾熟知一般就是著名的文學作品《基督山伯爵》,法國作家大仲馬創作的長篇小說。


西方爵位與華夏爵位之分析

國王與領主


在我華夏文明體系中,爵位分為兩個時代:先秦邦國時期、秦至清郡縣時期。先秦邦國時期的爵位以周朝為典型,周武王牧野之戰擊敗商紂王之後大封諸侯,這時封的宋國為公爵,魯國為侯爵,燕國為伯爵,後期再封的楚國為子爵。到了秦朝之後,尤其是漢高祖劉邦說了那句著名的“非劉氏不得封王”之後,我華夏封爵制度大變,基本上就是皇室宗親依血緣和功勞大小,封為親王(一字王)、郡王(雙字王),而功臣一般封為國公、縣侯,其他爵位少見於史書記載,宋朝時有零星子爵的記載。

說起這封王,還真是我華夏曆史上一大難題。來,我們來梳理一下,大家就看出這裡面帝王之糾結程度。

秦朝:未封諸王,初行郡縣;

西漢:郡國並行,七國之亂;

東漢:權臣魏王,篡漢自立;

晉朝:宗室封王,八王之亂;(晉為分界點,從此後面的朝代之王爵只虛封名號,不給封地,至明清又再次實封)

唐朝:封王無權,藩鎮作亂,受制宦官;

宋朝:封王無權,限制武將,富國弱兵;

明朝:封王實權,靖難之變;

清朝:封王實權,三藩之亂;

總結規律就是:如果實封王爵,那就是天下大亂,同室操戈;如果不封或虛封王爵,那就是皇室受辱,遇險時無外援。所以,華夏曆朝歷代的帝王尤其是開國帝王就在這反覆糾結中重複著治亂循環,到封建王朝的末日也沒有真正解決這個問題


西方爵位與華夏爵位之分析

反覆爆發的封王之亂

好,回到我們的公候伯子男話題。其實,歐洲的封爵,沒有公候伯子男一說,這種說法其實是漢語翻譯時為了方便國人辨識而才用的生硬辦法。那麼,歐洲的爵位到底是什麼呢?

歐洲的封建爵位,一共分六個等級:

第1等級: 安派爾(Emperor,自稱羅馬帝國繼承人)

第2等級: 克因(King,有實際封地)

第3等級: 杜克(Duke,有實際封地)

第4等級: 康特(Count,有實際封地)

第5等級: 波恩(Baron,大部分有私人城堡或莊園)

第6等級: 奈特(Knight,大部分沒有封地或莊園)

那麼,這六個封建爵位等級,與我們華夏的古爵位之間是如何對應的呢?

見下圖:


西方爵位與華夏爵位之分析

西方爵位與華夏爵位對照表

看到這裡,我想大家基本瞭解了我華夏與西方封建爵位之異同。但是,我華夏之古封爵,在周朝時期的實際情況,值得我們深入探討一下。大家都知道,周朝,是我國曆史上實際存在時間最長的朝代,從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256年,共傳國君三十二代,計三十七王,享國共計七百九十一年,人稱周朝八百年江山社稷。傳說,當年姜子牙直鉤懸釣於渭水,周文王姬昌慕賢名而訪之,姜子牙縱談天下大勢,橫析商周民心,一番真知灼見令周文王欣喜異常,遂邀姜子牙回朝共治天下。這時,姜子牙指著一輛竹車,說道:“貴人可否為我拉車”,求賢之心切的周文王欣然應允,然而,當拉到二百七十六步時,忽然發現方向拉反了,於是周文王又轉身向東拉車,當拉到五百一十五步時,周文王實在是沒有力氣了……,這時,姜子牙說道:“貴人拉車七百九十一步,好吧,我就保大周七百九十一載之天命”。這當然是民間傳說,後人根據野史附會,口述流傳至今,這也是我華夏之一文化現象。


西方爵位與華夏爵位之分析

經典的姜子牙影視形象

後來,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姬發,滅商於牧野之戰,當時並沒有後世說的爵位制度,但已有類似概念,於是,周朝定製《周禮》:天子為天下之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其下為諸侯、卿、大夫、士。事實上,這是官職概念,並非爵位。但在實際運行中,諸侯、卿、大夫、士與公爵、候爵、伯爵、子爵、男爵是並行的,這其中的權力結構與西方封建時代有很大不同。西方封建制度的表現形式是領地、城堡、莊園,這其中,

城堡主人(家臣)是領地(公爵或伯爵)的私人部屬,而家臣並非國王的部屬,甚至不需要向國王效忠。這一點在古華夏行不通,諸侯國之家臣(卿、大夫、士)都是要向周王效忠並具體提供物資和兵源的,雖然不像秦之後皇帝可直接下旨指令郡縣官吏那樣直接,但依然可以“王命達於大夫”,這一點非常不一樣。


西方爵位與華夏爵位之分析

中世紀騎士形象

從政治成熟度來講,華夏爵位制度早於歐洲爵位制度大約2100年,華夏最早的爵位授予時間是公元前十六世紀的商朝,商之諸侯有侯、伯、男、甸不同的封號。侯與伯是實力較強、領地較大、功勞較大的諸侯,男與甸是血緣或效忠程度弱、或地理距離較遠、或領地很小的諸侯。當時,商朝保留了前代母系社會的一些遺風,女性也可以被封為諸侯並統帥軍隊,著名的婦好從徵就是典型的女統帥。而歐洲的爵位制度要等到中世紀,也就是大約公元500年左右才逐漸成型,而發展成熟要到十一世紀諾曼人征戰歐陸時期,可以看出,在組織化和統御諸臣將這方面,華夏祖先確實棋高一招,這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華夏善於研究人與人的關係,所以兵法與官制發達;印度善於研究人與神的關係,所以宗教發達;歐洲善於研究人與自然的關係,所以科技發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