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建築正日益消失,對於客家家訓,要求我們要麼大器、要麼精緻


傳統家訓文化越來越受到學界和社會各界的重視,各種借鑑和運用家訓為現實社會服務的呼聲與建議在媒體特別是互聯網上出現,尤其在學界,有關家訓的研究非常活躍。然而,作為中國家訓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客家家訓,人們對它的認識、利用和研究還在起步和嘗試階段。這與客家家訓的資源及應有的價值是極不相稱的。

位於客家祖地的土樓之鄉永定區在“世遺“福建客家土樓景區內創建並開闢客家家訓館,是一種及時而有創見的舉措,開館短短几天全國互聯網刊播客家家訓館的相關話題就達到了35900多個”,“開館頭一個月,前來客家家訓館參觀的遊客接近10萬人次”。對其進行評論與闡述,在此就其意義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傳統建築正日益消失,對於客家家訓,要求我們要麼大器、要麼精緻


一、發掘和守護

任何一種文化遺產都至少有文物和資料等方面的價值,並且後人對其起碼應有守護和保存的責任。客家家訓同樣如此,它主要散見於客家各姓族譜、客家地區住宅和祠堂及涼亭等建築的楹聯、流傳於民間口頭的歌謠和語諺、古代私熟教育的課材等等。而且僅族譜記載的家訓也是千姿百態和不斷髮展豐富,就一姓族譜而言,一般都刊有本族有史以來制訂的各種家訓,如果僅獲得其歷史上的某部族譜,就難以瞭解該姓氏家訓的全貌。

而客家地區的傳統建築大多是土木結構,經不起年深日久的風雨洗涮,加上一些地方城鎮化和新衣村建設的無序,傳統建築正日益消失;至於民間歌謠和語諺,往往只是口頭傳承,並且其主要功能畢竟是大眾傳媒出現以前民間的一種娛樂形式,因而多留存於上了年紀者的口中。

傳統建築正日益消失,對於客家家訓,要求我們要麼大器、要麼精緻


因此,守護和保存客家家訓成為當務之急,並且做好這項工作,首先要普查和發掘,而這項龐大而複雜的工程,絕非個人或幾個有識之士所能為。正因為如此,永定區有關部門創立和開闢客家家訓館這一舉措就顯得特別有價值意義。它除了收集各姓族譜、展示有關圖片及家訓精華等等這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發掘與守護工作之外,更重要的是,它把館址設於家訓楹聯最多最集中的土樓群區,這對傳承客家家訓更具有意義和作用。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由幹該館剛剛開闢,有些工作有待完善,如展示的物品中,族譜需再豐富並要增添古譜、有關私塾教材和歌謠語諺不能空白、特別是歷史上客家長輩向子孫教誨訓示家訓的情景要用具像還原。但我們相信,只要沿著規劃的思路走下去,該館對客家家訓文化的發掘與守護將會做得更有成效。

傳統建築正日益消失,對於客家家訓,要求我們要麼大器、要麼精緻


二、繼承與弘揚

家訓文化作為一種傳統的社會意識形態,千百年來在塑造中華民族文化心理、推進傳統倫理道德的延續,以及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曾起過重要的作用。

作為中國家訓文化和客家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客家家訓,歷史上同樣發揮了其應有的作用;並且由於客家文化傳承和固守著比別的民族和民系更為完整的儒家精神,因而客家家訓更多地體現著儒家教義,內容多是以培養族人明禮守法、忠孝仁愛和陶治後人健康發展、奮發向上的良好情操為目標。

可以說,客家家訓凝聚了客家人文精神之靈魂,是客家人傳統道德倫理的集中體現。更重要的是,如果將客家家訓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比照,不難發現,前者的基本內涵不僅與後者公民層面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高度契合,而且與後者國家層面的“文明、和諧”和社會層面的“公正、法制“也基本相融。

因此,繼承與弘揚客家家訓文化,不但符合“古為今用”精神,與當下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是一脈相承,從這個意義上說,客家家訓館的開闢和運作,有利於繼承和弘揚客家家訓文化,並且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項積極舉措。

當然,也不用諱言,與其他家訓一樣,客家家訓也有糟粕,如“棍棒主義”和對觸犯家規者採取逐出族門等做法,都是野蠻、粗暴甚至不人道的,因此,如何真正有效地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以更好地繼承和弘揚客家家訓文化,應是客家家訓館建設者下一步需認真思考和努力的。

傳統建築正日益消失,對於客家家訓,要求我們要麼大器、要麼精緻


三、藉助與運用

客家家訓館的開闢與運作,其價值和意義除了發掘和守護客家家訓資源、繼承和弘揚客家家訓文化之外,顯然還有其他服務現實的方面。

首先,最基礎和直接的是館內陳列的展品為研究者提供了可資研究客家家訓文化及客家文化的資料,同時也可讓人們特別是前來參觀土樓的遊人認識客家家訓文化並進一步瞭解客家文化。

其次,更重要的是,它可充實和豐富土樓景區的文化元素,以擴大土樓的對外影響,而此相關並非常現實的是,將吸引更多遊人以發展當地經濟。

傳統建築正日益消失,對於客家家訓,要求我們要麼大器、要麼精緻


這是因為,旅遊既是一種經濟行為,同時更是一種文化行為,實踐證明,在人類漫長的旅遊歷史上,旅遊實際上是一種文化傳播和交流的過程,特別是當今社會,隨著人類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們掏錢遠足固然有遊玩散心的目的,但同時也希望在遊樂中增長見聞和知識,因此,旅遊的文化性質已越來越受到重視,甚至被看作是旅遊的根和魂。

傳統建築正日益消失,對於客家家訓,要求我們要麼大器、要麼精緻


土樓景點和景區也是如此,它之所以會成為著名的旅遊目的地,就是因為它承載著獨具特色的客家文化;而永定土樓所以會比南靖、華安的土樓更吸引遊人,也是因為前者比後者蘊含了更加深厚的客家文化。

因此,永定區在當地土樓景區開闢客家家訓館,顯然在主觀上包含希望藉助和運用客家家訓文化以進一步充實和豐富土樓景觀的客家文化,進而為打造“旅遊強縣“服務。這種願望在理論層面無疑是有創意而且可行的,尤其是土樓有眾多家訓楹聯,這可讓遊人身臨其境感受到客家家訓的相關內容及一些表現形式。

傳統建築正日益消失,對於客家家訓,要求我們要麼大器、要麼精緻


但客觀地說,從目前客家家訓館有限的場地、稍顯單薄的展品和簡陋的設施等方面來看,其藉助和運用客家家訓以提升土樓的文化內涵還有不小的空間,應該把它做到要麼大器,要麼精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