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为何在西南联大征兵难

回首抗日战争已经胜利

了70多年,但这注定了是一段会永远铭记在中国人心里的历史。如今回望这段历史,我们依旧会充满感慨,每一个人都会在这段历史中找到自己的共鸣,找到属于自己的群体。今天,我们就来回望下那个时期的大学生们,在烽火中如何度过自己的青春。

1944年,对于中国抗战来说是一个极为艰难的时刻,在这一年日军从4月份开始对中国河南、湖南和广西三个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这种大规模的进攻一直持续到12月。在这8个月中,中国损失了50-60万兵力,丧失了4个省会城市和146座城市、7个空军基地和36个机场,损失了20多万平方公里、6000万人民。这样的溃败,引发了国内外一系列的危机。在内,国民党政府形象再次一落千丈,美国派来的史迪威将军甚至要求自己取代蒋介石的指挥权。对外,导致美国政府对国民党政府失去了信心,转而竟以出卖中国主权为代价换取苏联出兵。面对这样巨大的灾难性后果,国民党政府居然将责任推卸到普通士兵的身上,认为战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士兵素质低下,不能够适应现代战争。因此为了挽回颜面,国民党政府煞有介事的推行了一项十万知识青年从军运动,要在全国范围内,征召适龄的青年学生参军入伍。在当时综合实力最强的西南联合大学无疑首当其冲。

抗战时期为何在西南联大征兵难


1944年11月15日,西南联大常委会召开了一场会议,在会议上西南联大常委宣布开除两名为拒绝参军充当译员的学生。同时宣布成立西南联大志愿从军委员会,梅贻琦担任主任委员。11月17日,学校请来从小在夏威夷长大的陈福田教授,给学生演讲《美国之战时青年》,鼓励学生参军。11月28日,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总司令霍揆彰应邀前来西南联大做演讲,给学生讲解当时的抗战局势。11月29日,西南联大罕见全校停课,召开参军动员大会。会上梅贻琦与数名教授作了演讲,台下学生反应寥寥,气氛一片沉默。在沉默当中,事先没有安排演讲的闻一多站了起来,即兴发表了演讲,鼓励学生参军。但在大会结束后,报名参军学生依然寥寥无几。西南联大自愿从军委员会无奈只能将报名截止时间由11月30日延长至12月2日。同时,西南联大委员会召开紧急会议,做出了给从军学生免修24学分的优待政策,并将专科生和非正式的学生也纳入了其中。这一措施的出台吸引了一部分学生从军,但总体报名人数依然不理想。

抗战时期为何在西南联大征兵难

西南联大的教室


素来被称为中国教育的珠穆朗玛的西南联大,为何它的学子在国难当头时,面对参军入伍态度如此犹豫和迟疑呢?

首要原因在于,西南联大学子普遍对于国民党政府感到失望和不信任。抗战时期,国民党依旧不改贪污腐败的本色,这让无数中国人都看清了它的面目。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国民党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当时的西南联大学子普遍担心自己以后会成为国民党发动内战的战争工具。面对学校的动员,有的学子直接喊出了愿为国而战,不愿为国民党而战的口号。

其次,国民党政府对参军入伍的学子给的待遇不如之前征调充当军队译员的学子。当时征调为译员的学子待遇从8000元到15000元不等,而参军入伍的最高也只有1800元。如此悬殊的待遇,自然令学生心里很不满。

最后一点,当时国民党军队内贪污腐败成风,官僚作风盛行。军官虐待士兵是很常见的事情。这对于向往自由民主的联大学子来说,是很难忍受的。

抗战时期为何在西南联大征兵难


当时的西南联大教授们很多都知道学生心里的想法,最后为了动员学生,他们写了一份意见书给国民党中央,要求国民党不得将青年军用于内战,要提高对青年军的待遇。教授们的举措感动了不少学生。再加上当时抗战形势极为危急。12月初,日军一小股部队占领了西南最后一道天然屏障独山。国家危急如此,西南联大的学子再也无法安坐于教室,毅然决然报名参军。一天之内,报名人数竟然是之前两周内的五倍。最后,西南联大学生报名参军的多达318人,体检合格246人,是当时国民党对西南联大征兵名额的两倍多。

抗战时期为何在西南联大征兵难


然而,一切都如联大学子之前所料。这批联大学子参军入伍后刻苦训练,很快就学会许多技能和技术,当时的美国教官甚至说,这是他见过最优秀的军队(包括英美军队)。对于这样的一批士兵,国民党是怎么对待的呢?百般防范,严密检查学生的来往信件,甚至连枪都不给他们配备。学生军唯一的用处就是去运送物资。据联大学子回忆说,他们这样的待遇还算是差强人意的,有支学生军中学生甚至被逼迫到自杀。可怜一腔热血,终究报国无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