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野生動物是病毒攜帶者,為什麼幾千年了,現在才傳染給人類?


如果野生動物是病毒攜帶者,為什麼幾千年了,現在才傳染給人類?

“如果說蝙蝠、穿山甲等野生動物是病毒攜帶者,是SARS、新冠肺炎的禍害源頭,為什麼人類都吃野生動物幾千年了,現在才傳染給人類呢?”

我覺得可能的原因有三點,僅供大家參考。

第一:即使古代有吃野味導致感染了病毒的人,你很可能也不知道,找不到資料。

翻看古代的文獻,我們能看到歷史上的瘟疫的發生的次數絕不在少數,因此而死亡的人數也很多,但受限於當時的認知,落後的科學技術,古人把這些都籠統的稱為瘟或疫,而且很多瘟疫的發生,老百姓都認為是天譴或者鬼神作祟,哪裡知道是是不是病毒引起的呢,古代連微生物是啥都不知道,更不用說能判斷出瘟疫的發生是不是和野生動物有關了,直到現在某些地區還存在著供奉瘟神的廟宇。

如果野生動物是病毒攜帶者,為什麼幾千年了,現在才傳染給人類?

第二:城市的人口密度太高,封閉空間太多,交通運輸卻很好。

病毒能不能成功傳染給下一個人是有條件的,病毒的數量要夠多,毒力要打得過人體的免疫系統才能成功使人感染、發病。我們聽到的疾控中心發佈的預防“新冠病毒肺炎”感染的三要點:勤通風(降低病毒顆粒在空間裡分佈的濃度),勤洗手(儘量減少病毒的數量)、戴口罩(阻止病毒進入人體)都是在努力降低病毒感染成功的概率。想想看古代人口可比現在少太多了,人口密度還低,而且個人的活動空間都比較大,密閉空間比較少,通風也比較好,就算有山裡的獵戶、村裡的農民不小心吃野味感染了病毒,能傳染給一個家庭、一個村就規模就很大了,而且因為交通不方便,人口流動的範圍比較小,病毒傳染的範圍也有限。

可是現在呢?人口太多了,密度也太大了,百萬人口甚至千萬人口的大城市都不再話下,放眼望去真的是哪兒哪兒都能看到人,而且人類活動的密閉空間實在是太多了,比上班坐地鐵公交車,下班逛商場、工作有辦公室、學習有教室、回家還要住通氣不咋地的樓房……放眼望去衣、食、住、行絕大部分的空間都是很封閉的,往往都是很小的空間裡擠著很多人。

如果野生動物是病毒攜帶者,為什麼幾千年了,現在才傳染給人類?

在密閉空間下,病毒的濃度本來就高,人與人之間距離又短,不少人因為生存壓力往往有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免疫力下降,病毒感染下一個人成功的概率就會高很多。在加上現在交通很發達的情況下,變成“病毒瓶”的感染者,很容易把病毒傳播到其他地方……即使是小型的傳染病,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也更容易達到很大的規模。(英國生化學家約翰•凱恩斯就曾說過:城市是人類的墓地。)

第三:細菌、病毒、寄生蟲這些微生物和人類之間的平衡被打破。

其實人類的數量比起這些已經生存億萬年的微生物們來說真的不值一提,大部分情況下雙方是和平共處的,一旦有一方打破了平衡,就會出現問題。比如人類因為感染細菌、病毒、寄生蟲而生病,甚至死亡,成為微生物的“培養瓶”,或者這些微生物被人類製造抗生素或者其他的行為逼著,最後變成超級細菌、超級病毒···總之最後人類總是要為此付出慘痛的代價。。

想要避開或熬過下一次瘟疫的劫難,必須要改變想法,保護生態環境,注重公共衛生,不要再去掠奪野生動物的生存和生活空間了,它們身上一直長久的攜帶著病毒和細菌,這些微生物和人類本來是互不干涉的,如果我們非要去招惹人家,受到反噬是不可避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