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日記|毅然回國抗“疫”重症病房裡為患者開啟“陪聊”模式

王海嬌 ZAKER 哈爾濱記者 石晶

哈醫大四院醫生翟哲從國外趕回冰城,參與抗 " 疫 " 一線,並投身到省新冠肺炎重症治療中心。在他的戰 " 疫 " 日記中,我們看到了一位醫者的初心,和他與病患之間的溫暖故事。

战“疫”日记|毅然回国抗“疫”重症病房里为患者开启“陪聊”模式

1 月下旬,國內新冠肺炎疫情緊急,身為重症醫生的我遠在國外,作為一名有著 16 年黨齡的老黨員,我迫切地想回國,想參 " 戰 ", 希望在這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做一名逆行而上的戰士,為國效力,為患者除痛。幾經波折,終於在 1 月 31 日早上如願地登上了最後一班米蘭飛往北京的航班,踏上了回國的路途。一路上心情複雜交錯,有些許喜悅,喜悅的是我回國了,可以與我的同事們並肩作戰,參加一線抗疫工作,一起攻克難關。但更多的是不安,因為疫情肆虐,危機重重。

2 月 1 日,落地北京轉機哈爾濱,自我隔離後,回到了哈醫大四院熟悉的工作崗位,第一時間遞交了請戰書。省新冠肺炎重症治療中心成立後,我接到通知,為龍江患者,走進了抗疫一線。

2 月 16 日,正式進入新冠肺炎 ICU 病房,查房,診療循序漸進的開展著。為了讓每一名重症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療,每天進行著各種各樣的有創操作,深靜脈穿刺、氣管鏡肺泡灌洗、氣管切開換藥,其實這些對於一名重症醫生而言,都是一些常規的操作治療,但是在厚厚的隔離服、三層手套、護目鏡、面屏等全副防護的基礎上,變得異常艱難,既要保證操作的準確、無菌、還要防止噴濺的風險,更要把操作可能帶來的風險降到最低。因此每次操作治療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驗,每一步都謹小慎微的向前推進著,平時半個小時內就能完成的纖支鏡肺泡灌洗,在隔離病房內甚至要用一兩個小時,但是為了重症患者得到更好的救治,一切都值得。

战“疫”日记|毅然回国抗“疫”重症病房里为患者开启“陪聊”模式

連續工作近一個月,工作難度大,感染風險高,我深知重症患者的治療,不僅僅是醫 " 病 ",還要醫 " 心 "。2 月底,自己循例查房,走到了新冠肺炎重症中心一位女患者床旁發現她心情低落,一言不發,仔細詢問得知她覺得 " 自己要走了,離開這個世界進入天堂了,因為在做 CT 檢查時感覺自己進入了火葬場的盒子 ",為了讓她重拾抗擊新冠肺炎的信心,於是開啟了耐心的陪聊模式,雖然悶熱的防護服讓自己心情也有一點兒焦躁,但是為了病人,自己俯身握手和這位大娘聊了起來,漸漸地心結打開了,重燃了戰勝病魔的信心,目前這位女患恢復良好,等待轉入新冠過渡病房。

如今,我們醫護人員已擰成了一股繩,還在努力!疫情一天不退,我們就一天不得鬆懈。我們堅信,我們一定能打贏這場戰 " 疫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