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毅然回国抗“疫”重症病房里为患者开启“陪聊”模式

王海娇 ZAKER 哈尔滨记者 石晶

哈医大四院医生翟哲从国外赶回冰城,参与抗 " 疫 " 一线,并投身到省新冠肺炎重症治疗中心。在他的战 " 疫 " 日记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医者的初心,和他与病患之间的温暖故事。

战“疫”日记|毅然回国抗“疫”重症病房里为患者开启“陪聊”模式

1 月下旬,国内新冠肺炎疫情紧急,身为重症医生的我远在国外,作为一名有着 16 年党龄的老党员,我迫切地想回国,想参 " 战 ", 希望在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做一名逆行而上的战士,为国效力,为患者除痛。几经波折,终于在 1 月 31 日早上如愿地登上了最后一班米兰飞往北京的航班,踏上了回国的路途。一路上心情复杂交错,有些许喜悦,喜悦的是我回国了,可以与我的同事们并肩作战,参加一线抗疫工作,一起攻克难关。但更多的是不安,因为疫情肆虐,危机重重。

2 月 1 日,落地北京转机哈尔滨,自我隔离后,回到了哈医大四院熟悉的工作岗位,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书。省新冠肺炎重症治疗中心成立后,我接到通知,为龙江患者,走进了抗疫一线。

2 月 16 日,正式进入新冠肺炎 ICU 病房,查房,诊疗循序渐进的开展着。为了让每一名重症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每天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有创操作,深静脉穿刺、气管镜肺泡灌洗、气管切开换药,其实这些对于一名重症医生而言,都是一些常规的操作治疗,但是在厚厚的隔离服、三层手套、护目镜、面屏等全副防护的基础上,变得异常艰难,既要保证操作的准确、无菌、还要防止喷溅的风险,更要把操作可能带来的风险降到最低。因此每次操作治疗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验,每一步都谨小慎微的向前推进着,平时半个小时内就能完成的纤支镜肺泡灌洗,在隔离病房内甚至要用一两个小时,但是为了重症患者得到更好的救治,一切都值得。

战“疫”日记|毅然回国抗“疫”重症病房里为患者开启“陪聊”模式

连续工作近一个月,工作难度大,感染风险高,我深知重症患者的治疗,不仅仅是医 " 病 ",还要医 " 心 "。2 月底,自己循例查房,走到了新冠肺炎重症中心一位女患者床旁发现她心情低落,一言不发,仔细询问得知她觉得 " 自己要走了,离开这个世界进入天堂了,因为在做 CT 检查时感觉自己进入了火葬场的盒子 ",为了让她重拾抗击新冠肺炎的信心,于是开启了耐心的陪聊模式,虽然闷热的防护服让自己心情也有一点儿焦躁,但是为了病人,自己俯身握手和这位大娘聊了起来,渐渐地心结打开了,重燃了战胜病魔的信心,目前这位女患恢复良好,等待转入新冠过渡病房。

如今,我们医护人员已拧成了一股绳,还在努力!疫情一天不退,我们就一天不得松懈。我们坚信,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战 " 疫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