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水滸傳》,探究兵器文化的變遷和影響

導讀:《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在這部書中,提到了很多兵器名稱,有林沖的丈八蛇矛、呼延灼的雌雄虎眼鞭、魯智深的水磨鑌鐵禪杖、武松的雪花鑌鐵戒刀以及李逵的板斧等等,百般兵器,琳琅滿目,使得《水滸傳》成為了涉及兵器最為豐富、種類最為齊全的不朽之作,同時,也讓《水滸傳》無時無刻不透露著我國博大精深的兵器文化。本文,筆者將從四個部分談談古代兵器文化。

再讀《水滸傳》,探究兵器文化的變遷和影響

古代各式各樣的兵器

一、古代兵器的歷史發展

二、《水滸傳》中的兵器分類

三、兵器對水滸英雄的塑造作用

四、兵器文化對中華文化的影響

一、古代兵器的歷史發展

人類社會發展初期,兵器和農具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起初,人類先是發明了打獵用的工具,儘管這些工具的材質大多都是石器、木棒,但是,它們是人類必須的生活資料,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人類的生活需求。

後來,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以及各部落之間的激烈競爭,生產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釋放,狩獵、農耕所用的工具慢慢演變成了人與人之間戰鬥的兵器。

根據演變過程,我國古代兵器大抵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再讀《水滸傳》,探究兵器文化的變遷和影響

石器時代的兵器

第一個階段是石器時代。這一階段又分為舊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雖然分類很細,但是,這一階段都是以“石器”為主,只是有打製石器和磨製石器之分。

再讀《水滸傳》,探究兵器文化的變遷和影響

青銅時代的兵器

第二個階段是青銅時代。在新石器後期,隨著青銅冶鑄技術的不斷髮展,人類進入了青銅時期,人類的工具和兵器便從石器變成了青銅。由於在銅中加入了鉛和錫,最後形成了青銅合金,這種合金硬度很高,表面氧化後又對器體形成很好的保護作用,隨著冶煉技術的不斷成熟,青銅慢慢取代了石器。比如,春秋戰國時期,越王勾踐劍,就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1965年12月,這把劍出土於湖北江陵一座楚國古墓之中,距今大約2500餘年,今天來看,這把劍做工精美,寒氣逼人,鋒利無比,具有非常高的歷史文化價值,不愧是“天下第一劍”

再讀《水滸傳》,探究兵器文化的變遷和影響

鐵器時代的兵器

第三個階段是鐵器時代。青銅雖好,但只利於切削,不利於劈砍。到了秦末漢初時期,戰爭形態慢慢由車戰演變成了歩戰,又由歩戰演變成了騎兵作戰,很明顯不利於劈砍的青銅兵器已經不適用當時以衝鋒陷陣為主的戰術了。因此,在青銅冶煉技術的基礎上,人們又發明了鋼鐵製的兵器。與青銅相比,鋼鐵製的兵器在硬度和韌度上都有了明顯的提高,更能適合騎兵使用,於是,在西漢末年,鋼鐵兵器幾乎完全取代了青銅,鍛造水準也領先了世界一大截。比如說,這個時期的湛盧劍,堪稱五大蓋世名劍之首。

由於騎兵作戰時,衝擊速度非常快,不管是短劍,還是長劍,已不適合這種作戰模式,於是,又發明了長刀。

再讀《水滸傳》,探究兵器文化的變遷和影響

火炮

到了大宋時期,騎兵作戰又轉變成了歩戰、城池攻防戰和水戰,人們結合火藥的使用,又發明了火器、火炮;同時,結合西域少數民族的風格,又發明了鞭、棒、錘等兵器。比如,《水滸傳》中提到的秦明的狼牙棒,棒頭上插滿了尖銳的鐵釘,再加上本身的重量,在戰場上,往往產生奇特的殺傷威力,哪怕對手穿著厚重的鎧甲,也會被錘下馬來,更別說那些沒有穿鎧甲的士兵了。

由此可見,兵器的發展歷程與冶金鍛造技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同時,又要適合作戰模式,與時俱進。可以說,古代兵器見證了社會發展和歷史變遷。

二、《水滸傳》中的兵器分類

讀罷《水滸傳》,我們可以發現,書中描寫了槍、矛、劍、刀、戟、棍、棒、禪杖等多種兵器,種類多達250多種,

可以說,梁山泊是中國古代兵器的集結地,由此,《水滸傳》也可以稱得上是中國古典小說中兵器最多的小說。

下面,我們將書中提到的兵器分為5大類:


再讀《水滸傳》,探究兵器文化的變遷和影響

林沖的丈八蛇矛

1. 長兵器

長兵器,顧名思義,指得就是古代較長的手持格鬥兵器,比如,豹子頭林沖的丈八蛇矛、小李廣花榮的點鋼槍、金槍手徐寧的鉤鐮槍、玉麒麟盧俊義的槍棒;這些長兵器相對於短兵器來說,在戰場上廝殺時,更能給對方帶來兇猛的刺殺行為,威力十分兇猛。

另外,像霹靂火秦明的狼牙棒、急先鋒索超的金蘸斧,雖然是鈍器,但是也是長兵器的一種,使用技巧主要是用大力氣猛砍,所以,使用這種兵器的武將一般都是力大無窮、有萬夫不敵之勇的悍將,在戰場上,使用這種兵器可以剋制對手的重裝甲。

再讀《水滸傳》,探究兵器文化的變遷和影響

楊志的寶刀

2. 短兵器

短兵器,相對於長兵器來說,短小精悍,在戰場上,雖然沒有長兵器那樣衝刺有力,但是,便於操控,易於攜帶,可以靈活應對更多類型的戰爭場景,尤其是在近身戰中,更能發揮出它的優勢。

梁山好漢們使用的短兵器主要有:九紋龍史進的三尖兩刃刀、青面獸楊志的祖傳寶刀、立地太歲阮小二的玄鐵霸王刀、活閻羅阮小七的龍王刺、赤發鬼劉唐的朴刀等。

再讀《水滸傳》,探究兵器文化的變遷和影響

雙槍將董平

3. 雙兵器

說起雙兵器,第一個就會想到雙槍將董平,他使用的就是兩杆出白銀搶,威風凜凜,英勇無比,憑藉雙槍,做上了梁山五虎將;另外,還有行者武松的雪花鑌鐵刀、一丈青扈三孃的日月雙刀、母夜叉孫二孃的兩口鋼刀以及黑旋風李逵的板斧、雙鞭呼延灼的雌雄虎眼鞭等

這些雙兵器可以提高作戰時的防禦能力,但是,雙手操控,左擋右拆,講究的是靈活性,要求的是穩定性,因此,要求使用者具有豐富的武術經驗和操控技巧。

再讀《水滸傳》,探究兵器文化的變遷和影響

銅鏈

4. 軟兵器

在《水滸傳》中,使用軟兵器的好漢並不多,他們的武術造詣也並不突出。

就像智多星吳用,善使一條銅鏈,而他的武力值幾乎為零;混世魔王樊瑞使得是流星錘,但是平時作戰時,還是以混世魔王劍為主;金眼彪施恩用得是九節花蟒鞭,但是,卻打不過蔣門神。

可見,軟兵器在實戰過程中具有很大的侷限性,不能一招制敵,但是,這類兵器也有其他兵器所缺乏的優點。比如,軟兵器可以彎曲變形,不僅可以緩衝對手的出手力量,還可以實現多角度打擊,擴大打擊範圍,更能纏繞對方的兵器,限制對方兵器優勢的發揮,而且,這種兵器便於攜帶,利於隱藏,可以出其不意,置人於死地。就像梁山好漢徵方臘時,急先鋒索超忙於追趕石寶,不料,被

石寶一記流星錘打於馬下,死於非命。

因此,不要小瞧了軟兵器。

再讀《水滸傳》,探究兵器文化的變遷和影響

花榮射箭

5. 投射型兵器

投射型兵器,最典型的就是“箭”,像小李廣花榮

,箭術精準,連射兩箭嚇走劉高派來的親信。方臘手下龐萬春也是個神箭手,綽號“小養由基”,昱嶺關一戰,接連射殺史進、石秀、陳達、楊春、李忠、薛永、歐鵬等七員大將。可見,箭在戰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術地位。

另外,說到投射型的兵器,就要說說“沒羽箭”張清及其夫人瓊英的石子,這兩人的兵器可以稱得上是整部水滸中的另類,他們憑藉一枚石子威震江湖,尤其是張清,投擲石子的速度極快,可以說是張手就來,百發百中,在東昌府一戰中,連打梁山十五員戰將,這十五員甚至包括大刀關勝、雙鞭呼延灼、雙槍將董平、花和尚魯智深、金槍手徐寧、急先鋒索超、青面獸楊志等武術功底深厚的勇猛戰將。

再讀《水滸傳》,探究兵器文化的變遷和影響

張清正在扔石子

除了箭和石子,水滸中還有飛槍、飛刀等投擲型兵器。比如,花項虎龔旺善使飛槍,八臂哪吒項充會使飛刀,兩人武術功底一般,但是,他們的實戰能力較強,飛槍和飛刀在他們手中運用自如,對付一般士兵綽綽有餘,但是,在亂軍之中作戰,尤其是面對一流武將時,那就豪無招架之勢了。

上面的箭、飛刀、飛槍、石子,都是冷兵器,但是,在水滸中還有一種投擲型兵器,威力無窮,殺傷力很大,甚至可以用“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來形容。

這類兵器不是刀槍劍棍,而是一種火器,那就是轟天雷凌振的火炮。在《水滸傳》中,凌振號稱是“大宋第一炮”,除了弓馬嫻熟之外,更善於製造火炮,也善於使用火炮,書中描述的有關他的戰鬥細節中,使用火炮就是他的主要攻擊手段,包括母子炮、轟天炮、風火炮、車箱炮、金輪炮,能打十四五里,威力很大。

再讀《水滸傳》,探究兵器文化的變遷和影響

火炮

除了上面這些兵器的劃分之外,水滸中還有幾種特殊的兵器,比如說,花和尚魯智深的水磨禪杖,重大六十二斤,可以說是整部水滸中最重的兵器了,在力大無窮的魯智深手中耍起來是虎虎生威;八臂哪吒項充的團牌與二十四把飛刀有機結合,大大提升了自己的防禦能力;九尾龜陶宗旺雖然武力值偏低,但是一把鐵揪使得十分精彩。另外,還有操刀鬼曹正的杆棒槍解珍、解寶兄弟的渾鐵點鋼叉菜園子張青的地鋤金錢豹子湯隆的鐵瓜錘等。

由此可見,《水滸傳》中的好漢們所用兵器五花八門、各有特色,八百里梁山泊堪稱大宋的兵器庫了。

三、兵器對水滸英雄的塑造作用

《水滸傳》中提到了這麼多種類的兵器,施耐庵老先生給每種兵器都起了一個響噹噹的名字,刀類有:青龍偃月刀、九龍朝陽刀、雪花鑌鐵戒刀、三尖兩刃刀、玄鐵霸王刀等;槍類有:穿心透骨點鋼槍、渾鐵點鋼槍、出白銀搶、出白梨花槍等;鞭類有:雌雄虎眼鞭、竹節鋼鞭、水磨鋼鞭、九節花蟒鞭、馬王鞭等;劍類有:松紋古定劍、喪門劍、疾風劍、吳鉤劍、魔王劍等。

再讀《水滸傳》,探究兵器文化的變遷和影響

雙鞭呼延灼

這些兵器的名字可謂是生動形象;不僅可以烘托出整部作品的語言描述,更能描述出使用者的人物形象。結合《水滸傳》,我們總結出兵器可以烘托出使用者3個方面的內容:

1.兵器象徵著使用者的身份

就像大刀關勝,使用一口青龍偃月刀。而青龍偃月刀是三國時期關羽的寶物,象徵著忠義神武,因此,施耐庵老先生就用關羽的神情來描述關勝,“堂堂八尺五六身軀,細細三柳髭髯,兩眉入鬢,鳳眼朝天,面如重棗,唇若塗朱”。通過這樣的描述,我們發現關勝著實很像關羽,再加上那口青龍偃月刀,儼然是關羽在世。因此,青龍偃月刀給關勝的身份增添了幾分俠肝義膽、忠誠善良

再讀《水滸傳》,探究兵器文化的變遷和影響

楊志賣刀

再看青面獸楊志。他有一把祖傳寶刀,砍銅剁鐵,刀口不卷,吹毛得過,殺人不見血,足可以證明這把寶刀的鋒利與貴重,也可以說明楊志的祖上絕非普通之輩,必是將門之家。而根據施耐庵老先生的描述,楊志是將門三代之後,令公五世之孫。

從關勝和楊志的兵器來看,兩人絕非等閒之輩,祖上必是將相階層。

2. 兵器突出了使用者的勇猛

俗話說:“槍挑一條線”。《水滸傳》中有許多槍類兵器,如花榮的渾鐵點鋼槍,張清的梨花槍,徐寧的金槍,董平的雙槍,林沖雖然使用的是丈八蛇矛,其實更偏槍類。這部分戰將出自軍營,有的是教頭、有的是知寨、有的是城中守將,有的是金槍班教師,他們算是武術科班出身,本身具有豐富的武術理論知識和實戰經驗,因此,使用槍類兵器的戰將一般具有勇猛無比的特點,這也符合槍類兵器利於衝刺的顯著特徵。


再讀《水滸傳》,探究兵器文化的變遷和影響

長槍

尤其是林沖,豹頭環眼,燕頷虎鬚,再加上手中的丈八蛇矛,活脫脫的猛張飛的模樣。

3. 兵器渲染了使用者的信仰

梁山好漢中,先是遊說晁蓋、吳用、阮氏三兄弟、劉唐七星聚義,後又與高唐鬥法的便是入雲龍公孫勝,他本是一名道士,後來入夥梁山。

他使用的兵器是松紋古定劍,但是在戰場,從未有過他用劍殺人的描述,每逢危難之時,他都是與對手鬥法制勝。

再讀《水滸傳》,探究兵器文化的變遷和影響

公孫勝

其實,論衝刺,劍不如槍;論砍劈,劍不如刀;論打擊力度,劍不如錘和斧,所以,在漢代末期,劍就已經退出了戰爭舞臺。之所以,有的戰將佩戴寶劍,那是因為這是身份的象徵,就像電視劇中徵方臘時,宋江腰間懸掛一柄寶劍,就是象徵著他是主將的意思。

而公孫勝佩戴松紋古定劍,是因為公孫勝是道家子弟,信奉的是道家文化,此時的劍,又是與道家文化的一種有機結合,披上了道家文化的神秘面紗。所以,施耐庵老先生用這把松紋古定劍描述出公孫勝的信仰。

4. 兵器倒映出了使用者的性格

武將與兵器可以用“人機結合”四個字來形容,我們可以通過兵器看使用者的人物性格。比如,從魯智深拳打鎮關西、醉鬧五臺山、倒拔垂楊柳的事蹟來看,可以得知魯智深

豪爽粗放,不拘小節,而他使用的兵器是六十二斤水磨鑌鐵禪杖,更能突出他風風火火、敢闖敢拼的人物性格。

再讀《水滸傳》,探究兵器文化的變遷和影響

魯智深的六十二斤水磨鑌鐵禪杖

黑旋風李逵使用的是兩把板斧,板斧利於大力劈砍,這就折射出李逵嗜殺成性、野蠻無度

的性格缺陷。

吳用雖然武力值較低,但是,他使用的是一條銅鏈,前面我們介紹過銅鏈是軟兵器,需要較高的操作技能,這就反映出吳用是一位心靈手巧、肯於用腦的人物

簡而言之,兵器對水滸英雄們的塑造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可以準確反映出好漢們的人物性格、身份地位和心中信仰,這也是對水滸英雄們的一個完美詮釋。

四、兵器文化對中華文化的影響

水滸英雄們所用兵器種類繁多,長短不一,材質盡不相同,功能多種多樣,形成了一種高大上的兵器文化,這是我們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物質財富,它們反映出了中國武術文化的時代變遷,重現了大宋時期武術百家爭鳴的興盛局面。

再讀《水滸傳》,探究兵器文化的變遷和影響

透過《水滸傳》中的兵器文化,我們可以看到中華文化的方方面面。

1. 實用文化

武術講究套路,但又不拘泥於一招一式。攻,是為了有效打擊對手;防,是為了有利保護自己;攻防之間透露出的是實用文化。而實用文化又是十八般武藝賴以存在的基礎和優化傳承的原則。

就像菜園子張青,本身只是一名普通的菜農而已,雖然會些拳腳,但是沒有什麼武術功底,所以,武力值很低。只不過他秉承“四海之內皆兄弟”的交友原則,結交了魯智深、武松、楊志等好漢,並去梁山入了夥。他的兵器很簡單,僅僅是一把地鋤而已。為什麼會是地鋤呢?就是因為菜園子張青平時用它幹一些農活,久而久之,習慣了,也拿順手了,在地鋤的使用方面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所以,在戰場上,張青就使用一把地鋤與敵人廝殺,雖然武力值偏低,但是,張青依然能夠殺死一些對手,儘管那些對手只是一些名不見經傳的蝦兵蟹將,但也足以說明張青講究地鋤的實用技巧。

再讀《水滸傳》,探究兵器文化的變遷和影響

菜園子張青

再看白日鼠白勝,使得是一根哨棒,乍聽上去,毫無兇猛之意,但是,俗話說“棒掃一大片”,可不要小瞧了這哨棒。白勝的這根哨棒平日裡可以當成挑東西的扁擔,戰場上,可以在哨棒前頭安裝一根梢頭作為武器使用。白日鼠白勝的武功不高,但是,手中的這根哨棒卻是實用之物。

2. 藝術文化

前面我們講到了水滸中各式各樣的兵器名稱,比如,天目將彭玘的三尖兩刃四竅八環刀、一丈青扈三孃的紅錦套索、鬼臉兒杜興的龜頭匕首、出洞蛟童威的蛟王刀。這些兵器的名字聽上去就給人一種寒光逼人、鋒利無比的感覺,這正是因為施耐庵老先生運用了藝術性的寫作手法,描述了各種兵器的精美和犀利,凸顯了我國古代的傳統文化以及漢語言文學的包羅萬象。

再讀《水滸傳》,探究兵器文化的變遷和影響

三尖兩刃四竅八環刀

3. 相生相剋的哲學文化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一物降一物。在水滸兵器文化中也蘊含著這種相生相剋的哲學思想

“馬帶馬甲,人披鐵鎧,馬帶甲只露得四蹄懸地,人掛甲只露著一雙眼睛……每三十匹一連,卻把鐵環連鎖;但遇敵軍,遠用箭射,近則使槍直衝入去”。----摘自《水滸傳》

最典型的例子當屬呼延灼的連環馬和徐寧的鉤鐮槍了。呼延灼征討梁山時,擺起了三千連環馬,大敗宋江,使梁山軍馬陷於苦難之中。後來,金錢豹子湯隆和鼓上騷時遷賺取金槍手徐寧上山,這徐寧得家傳秘訣,金槍法和鉤鐮槍獨步天下,上梁山後,徐寧便將“鉤、撥、搠、繳、攢、分、鬥、奪”八字口訣悉數傳授給了梁山軍馬,這種四兩撥千斤的以巧破敵之術,正是連環馬的剋星

再讀《水滸傳》,探究兵器文化的變遷和影響

鉤鐮槍

因此,我們可以說鉤鐮槍對連環馬是相剋的關係,但是,從另一個角度分析,為什麼梁山好漢亟需徐寧上山解圍?那是因為連環馬對鉤鐮槍,是相生的關係。連環馬先置眾好漢於危難境地,然後,才讓宋江想起了鉤鐮槍,才讓徐寧的鉤鐮槍法展現世人。

結語:一部《水滸傳》說盡英雄事,英雄們所用兵器數量之多,種類之全,是歷代人民在勞動工具基礎之上的創新和運用,是武術愛好者的傳承和發揚,久而久之形成的兵器文化,其中的奧妙不言而喻,其中的深邃令人敬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