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易經》‖ 神龜載書

探究《易經》‖ 神龜載書

我們今天很自然地就能講出圖書這兩個字,實際上圖是圖,書是書,圖是圖象,書是書文。當然這“文”最早是加上絞絲旁,因為那時是指花樣,還不是指文字。河圖用的是圖,洛書用的是書,所以叫河圖洛書。然後,河洛文化裡面便有圖和書。

史書記載的神龜負書,這隻神龜不在黃河裡,而是在洛水裡。為什麼不在黃河裡了呢?如果通通在黃河裡,就讓人們感覺到:什麼事情都是固定的,就沒有變化了。為了讓我們知道既有不易,又要想到變易,既有固定,又要想到不定,有變就會有不變,有不變就會有變……所以神龜不選黃河,而選洛水,並且不再是用在黃河出現過的龍馬。如果又是一隻龍馬出來,那人們也就不去注意了,所以這次用神龜。龍馬是用身體負圖,如果在頭頂負圖空間也不足,人們也不能夠注意。而龜就不同了,因為在龜的旁邊沒法刻東西,所以只有在龜甲上面才可以有一些花樣,人們就把它叫做洛書。為什麼不叫洛圖了呢?就是讓我們從這裡感受到,要有點區別,要有點變化,要有點不一樣。

這樣我們慢慢就瞭解到:河圖是經,洛書就是權;河圖是先天,洛書就是後天;河圖是體,洛書就是用。

探究《易經》‖ 神龜載書

河圖有河圖的歌,而洛書呢?當然也有,但是不一樣。不過洛書沒有講天地,因為天地已經形成,沒有必要再講。現在就是這隻神龜,讓我們看到如下的數字:

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在中央。

我們先看第一句話,戴,就是戴帽子的意思,可見是在上面。上面是個九,可是沒有九字,就是九個白點。為什麼要用白點呢?因為它是陽數,是天數,是奇數,所以用白點。如果連這個都變的話,人類就亂了,什麼都搞不清楚了。可見該變的才可以變,不該變的是絕不能變的。戴就是上面藏著九這個數字,用九個白點來表示。履就是腳踏.就是指下面。下面是一,用一個白點,因為它也是天數,也是奇數,也是陽數。上下都是陽數,左三,右七也是陽數。其中的道理需要我們慢慢來體會。

二四為肩,在肩膀上兩邊扛的是二與四,就是陰。所以二就用兩個黑點來表示,四就用四個黑點來表示。六八為足,底下的旁邊一個六、一個八,也都是黑點。最後這句話跟河圖一模一樣,它說五在中央,中央不能變。那麼十跑到哪裡去了呢?只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沒了,這個可是更重要的區別。同樣是天垂象,可是河圖它有十個數,而洛書就九個數,這是什麼道理呢?

我們先來看看當年的大禹,他為什麼把天下分成九州呢?我們以前都講天下九州,大概就是從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得來的,那麼洛書就把天下分成九塊了。一個龜背上面是九個數的麇(qún)集,有黑有白,看起來很亂,實際上很有條理。中華民族是亂中有序,從這裡就能看得出來。表面上中國人很亂,但是內在卻井井有條。如果看不懂就顯得很亂,如果看懂了,就知道是非常有道理的。

河圖告訴我們的是從一到十,比如兩隻手就是從一到十。可是洛書告訴我們,其實九個數就可以用得好好的,因為八九不離十。像這些都跟我們的民族性有著很密切的關係。

至於洛書的象,跟河圖倒是沒有什麼兩樣,反正不是白點就是黑點。而且白點的都是單數的,都是奇數的,都是陽,我們把它叫作天數。那為什麼河圖歌裡面分天數、地數,洛書裡面卻沒有分天數、地數,而只有數字呢?這是很簡單的問題,因為河圖已經講清楚了,洛書再重複就沒必要了。洛書裡面的一、三、五、七、九,人們一想就知道是天數了。洛書裡面的二、四、六、八,那就是陰數,就是地數。這樣我們才能瞭解,為什麼中國人講話能省就省,沒有像西方那樣一定要主詞、動詞、時態變化,講究很多文法。而這對我們從《易經》裡面獲得體會,是非常有幫助的。

洛書黑白點麇集的方式也跟河圖不一樣。河圖是陰陽對,十個數字分成五對。洛書不是這樣,數字是分散的。數字分散有沒有道理呢?當然有道理。洛書當中是一個十字,對角線又是斜的十字。這就告訴我們,有四正,有四隅,一共八角。這樣,八卦慢慢就出來了,八卦的樣子從這裡就很容易看得出來。四正都是陽的,不然怎麼叫正呢?四隅都是偶的,而且“隅”跟“偶”看起來很像。我們慢慢就會知道,很多漢字之間都是有關聯性的。“隅” 跟“偶”為什麼會相像?就是因為它們都是陰的。四個斜角是陰的,因為它被削掉了。四個陽角是正的,因為它是完整的。我們看來看去,會有很多想象,比如黑白點分佈不一樣的現象,就告訴我們,數據是會變化的,而不是固定的。任何事情一固定下來,就沒有變化了,也就很麻煩了。這樣我們才知道,中國人是變來變去的,是非常善變的一種人。但是我們先要加一句話。中國人最了不起的就是變到讓人看不出來。別人看我們變化了,而我們偏偏自己說我不會變,我沒有變。這樣,可以更深層理解為什麼孔子沒有叫我們不要騙別人。只是告訴我們不要騙自己的道理了。那叫勿自欺,就是不要騙自己。一、三、五、七、九是奇數,是陽數,是天數,河圖跟洛書一樣。如果連這個都變,那就糟糕了,那人類不知道要怎麼辦了。二、四、六、八是陰數,是偶數,也跟河圖一模一樣、只不過少了個十。

跟河圖相比較,洛書最重要的特點就是五個字:見五不見十。或者說現五不現十也可以,把五現出來,把十隱藏起來。這個對我們影響太大了。洛書重在陰陽的變化,這點我們要特別小心。它相對的都是十,四跟六這兩個斜角加起來就是十,八與二這兩個斜角加起來也是十。可見它把十藏在四個角落裡面,所以它不是亂來,也不是不要,而是藏在那裡。

探究《易經》‖ 神龜載書

更妙的就是它整個的數字加來加去都是十。北方一加上南方九是十,東方三加上西方七是十。可見豎的加起來是十,橫的加起來還是十,十藏在四方八面,只有當中的五屹立不搖。這就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有所變,有所不變;同時要把有所不變抓緊了,才可以放心的有所變。五立於中央是不能變的,中國人之所以動不動就要鞏固領導中心,就是這個意思。領導中心不穩,那什麼都完了。五是體,後來我們把它叫作經。為什麼中國人很重視經典呢?就是從這個五來的。我們看五經博士、仁義禮智信等等,很多東西都是五,這是有道理的。十是用,是變。所以用五藏十,就是持經達變,這對我們的影響實在是太深遠了。我們今天的人就是缺乏這樣的修養,動不動就講求新求變,其實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因為變到最後就沒有根了。五是根,怎麼可以變呢?為什麼五是根呢?因為五是土。土為什麼是根呢?因為金木水火離開土就都沒辦法存在。如果水沒有土,水就流光了,就是因為有土才能保持那個水,水才可以被利用;火如果沒有土,火就往上冒,最後也不見了;金沒有土藏不住;木沒有土長不了,茂盛不起來。所以土是最重要的,最核心的,是不能變的。

所以中國人很重視土,把有土視為有財,過去的人有錢就買土地,跟這個都有非常密切的關係。過去中國人認為別的都是假的,只有土地才是真的。老實講,一個人如果連立錐之地都沒有了,那其他的都不要講了。可見中央土就是我們的經,就是我們的命脈。我們後來把它生髮成經典,意思是萬世不能變的東西才叫經典。有了經典可以幫助人把道悟通,我們就可以去隨機應變。那個時候我們就不會投機取巧,因為四個正的都是陽的。

洛書中氣的運行,跟河圖比較就有很大不同了。從一到三是陽氣的運行是順時針的。從七到九則是逆行的,這兩個是連不起來的。照理說應該是一三五,然後是九七,那才應該是陽的順的路。可是現在有一個是逆的。這就告訴我們,一個人最好從小就走正道,可這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大家想想看,如果每一個人一生出來,也不用教育,也不用學習,自己慢慢就走上了正道,那人就跟動物完全一樣了。那就是按照本能而行事,就沒有什麼自由意志,沒有什麼自主性,根本談不上什麼創造了,那宇宙怎麼會進步呢?這一點是我們必須要說出來的。

人跟野獸不同,人跟動物不同,就是人有不一樣的稟性,或者叫作天性。我們可以改造,但是不能亂改,我們可以求變,但是不能亂變。這就告訴我們,如果是按照陽的路線去順行,當然沒有關係。如果搞錯了,不知不覺或者不得已,比如被逼得逆行了怎麼辦呢?這也沒有關係,我們補救就好了,這就是《易經》“無咎” 的觀念。

現在我們知道了,陽是順時針走的。人只要活著,就應該按照順的、陽的途徑去走,這樣當然最好了。可是萬一走逆了,難道就不活了嗎?如果走逆了,那麼再走一遍順的就好了, 這有什麼關係呢!所以我們慢慢就知道,一個人要成功,可以順取順守,也可以逆取順守。很多人是逆取順守:我沒有辦法,機會都被人家霸佔了,資源都被人家掌握了,我只能先站住腳才行。可是有一點點成績的時候,我就開始守正了,或者叫守中。中就是土,守中就表示站穩了腳跟。這樣我們就完全可以想通了:我們可以順行,也可以逆行,但是不管順行逆行,我們都要想盡辦法,最後迴歸正路就對了。

至於陰中的四到二、八到六,跟河圖的方向就不一樣了。現在我們就清楚了:河圖是太極生兩儀,就是生出陰陽兩種氣,陰的氣是逆的,陽的氣是順的;可是洛書告訴我們,兩儀還可以變出四象。洛書裡面氣的走向,則出現四個系統:一到三,七到九,四到二,八到六,這四個系統是不一樣的。這個就是兩儀生四象的變化,同時告訴我們:我們要慢慢地去加大我們的變化。可見我們是不反對變的。只不過我們反對沒有原則的變。如果離經叛道了,就是離開了那個中土的經,把五都丟掉了,就是亂變,就叫離譜。我們常講,這樣子太離譜了,就是變得人家不能接受。現在的人因為對經沒有很深刻的認識,所以幾乎都在亂變。所以,我們千萬要小心!我們再來看洛書的理。把河圖和洛書兩個進行比對,發現一三五位置並沒有變化。為什麼會如此呢?因為一是水,這個水源是不能變的。

不論人再怎麼變,也不會變成不喝水都可以活,只要沒有水,人就活不了。人剛生出來的時候,全身都是水。隨著人的長大,水分就開始少了,到老了以後乾乾巴巴的,就是缺水了。地球上的水,越來越少,人類就越來越恐慌。人體裡邊的水越來越少,這個人就越來越衰弱。水是生存的源頭,我們動不動就講飲水思源。可見這個一是不能動的,因為一就是太極,當然不能動。一就是陽氣,就是正氣,就是天,人不能逆天,而是要順從天理。

三是木,為什麼三是木呢?因為它是東方。東方就是太陽昇起來的地方,而樹木最需要的就是太陽光帶來的光合作用,因為光合作用能夠使樹木生生不息。東方跟西方為什麼會有不同?就是它們的生氣不一樣。三為木,樹木代表有生氣的地方。所以,人類自古以來,就是先找到一,找到三,這叫作逐水草而居。一座山如果上面一根草都沒有,人會去嗎?人去那兒幹嗎?不是凍死就是餓死。如果山上樹木很繁茂,人就可以放心地去了。因為草木能夠長得那麼好,裡面一定有水,而有水、有草木,人就可以生活了。因為木可以生火,而水可以供人飲用,生活有了水、火,大概就差不多了。所以說,一跟三不會變。五更不能變,因為五是土,是我們的立錐之地,是我們生存的一個根基。一三五位置不變的事實再一次告訴我們,首先要有所不變,然後其他的可以放心地去變。

五居中是根本,我們把這個根本叫作經。而十不是沒有,十是隱而不現,暗藏在每一個角落裡面,四方八面都有十。這樣就表示有了五以後,我們就可以放心地去變,變到什麼都有。我們不能固守這個五,否則就變化不出來,也就沒有創造,我們的生活沒有變化,當然就不會有進步。可見老天是要人類進步的,是要人類改變的。但是千萬記住,一定要持經達變,絕不能離經叛道,就這兩句話而已。我們用現在的話來講,大家會更清楚:生活的原則不能變,生活的方式可以變。我要穿西裝就穿西裝,我要穿什麼就穿什麼,這是生活方式。所以中國人吃西餐也好,吃印度餐也好,吃什麼其實都無所謂,那不影響你是中國人。穿西裝也好,住洋房也好,其實都沒有關係的。我們所在乎的就是你的腦袋瓜子、你的觀念有沒有改變。如果你的觀念改變了,改變得不像一箇中國人了,那就是亂變了,也就不要談了。

我們可以看得很清楚,中國人的這些東西是不應該變的:一個是勤勞,一個是節儉,一個是負責,一個是忠誠。如果連這些都變了,那人就太危險了。現在的人眼睛所看到的就是錢,就是名,為名為利而把這些東西通通拋諸腦後。甚至還有很多人公開地宣誓,要過奢侈的生活,這就是離經叛道。中國社會沒有奢侈這個東西,我們只有小康。以前的有錢人,一定要建很高的圍牆,然後把自己隱藏在這個叫作朱門的裡面。裡面再怎麼亂,外面人不能看到,最起碼不會敗壞社會風氣。現在不是,我有錢了怎麼怎麼樣,錢是我賺的怎麼怎麼樣,我是合法賺的怎麼怎麼樣。其實沒有怎麼樣,就是敗壞了社會風氣,刺激很多人,讓他們產生很大的怨氣,這些怨氣最後集中到你身上,那麼你就完了。所以中國人連做好事都不能高調,現在有人說要高調行善,但是人家背後的批評是很難聽的。有很多東西,不能變就是不能變。

我們一定要記住,萬變不離其宗,一定要以不變應萬變。我們什麼時候搞清楚了這個道理,就有了安身立命的基礎,我們的一生其實也不用去算命了,只要好好去做就行了。只要記住孔子的一句話,盡人事而聽天命,我們就可以做一個自由自在的,非常快樂的中國人。

本文摘自《易經的智慧》

探究《易經》‖ 神龜載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