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建:看廣饒“面容”變遷

城建:看廣饒“面容”變遷

金融商務區拔地而起,現代商圈便捷繁華,老城處處綠樹成蔭,新城滿目青環翠繞……走進廣饒城區,感受到的是整個城市的蓬勃朝氣和活力。隨著我縣經濟快速發展,幾十年間,城市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近年來,我縣更是本著以民為本的城建理念,從改善居民生活質量、提升城市品位、增強吸納功能入手,強力推進城市建設,全力打造一個文明、生態、和諧的宜居城市,讓市民在感受城市建設之美的同時,也享受著城市建設帶來的方便快捷。

規劃引領 展開城市新畫卷

城市在擴張,道路在延伸,景觀在增多……如今的廣饒,都市範兒和城市魅力與日俱增。回望來時路,我縣始終以規劃為引領,“大手筆”拉開城市框架,以增內涵提升城市氣質,引領推進城市建設發展。

廣饒縣城市總體規劃最早編制於1982年,由當時的惠民地區規劃組編制,並經山東省政府批准實施。經過多輪修編後,2011年委託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了《廣饒城市總體規劃(2011—2030)》,2012年經東營市政府批覆後,報省住建廳進行了備案。規劃遠期至2030年,城市人口30萬人,建設用地規模36平方公里,達到中等城市規模,基本建設成為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地域性中心城市、東營市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城市和以孫子文化為特色的生態園林城市。

隨著規劃的實施,廣饒城區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美。

1985年,廣饒縣城城區面積3.92平方公里,街道總長23.05公里,一半為土石路,硬化面積1.4萬平方米,只在商業街單側有照明燈。自1986年開始,我縣堅持實施城市帶動經濟發展戰略,以建設現代化城市為目標,大力實施城市開發建設。實施舊城改造工程,對城中村進行搬遷和改造,開發建設月河小區、翠湖小區、明月小區、清風小區等居住小區,以現代化的居住小區代替村居平房,使村民變成城市居民。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改造、疏通和新建城區各條道路,全面實施硬化;城區供水、排水設施逐漸完善。

一條條道路的修建、硬化,拉開了城市發展的框架。到2002年,我縣城區面積達到13平方公里,主要街道全日保潔,達到“綠化、美化、亮化”的建設標準,構建起開放式的現代化城市框架。

隨著城市建設的推進,2004年7月1日,縣城東新區啟動儀式舉行,東區“四縱一橫”道路開工奠基培土和城區六路竣工通車。一幢幢高樓的建設,一條條道路的通車,提升了我縣城市建設的檔次和水平。2010年,縣委、縣政府提出“一年大突破、兩年大建設、三年大變樣”的總體目標,全面加快了城市搬遷改造和新區建設進程。截至2017年底,縣城區規劃面積36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30平方公里,城鎮化水平達到59.05%,縣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覆蓋率達到100%。

環境優化 讓城市更美

城市規模變大的同時,我縣一直在讓城市環境更美、更宜居上下功夫。當下,無論是久住廣饒的居民,還是異鄉客,都能真切感受到日漸完善的配套設施與日益高雅的城市品位。

月河公園是廣饒最早的標誌性公園,於1991年建成,1996年進行擴建。1999年,我縣建設了文化廣場,為人們提供了一處休閒、遊樂的好去處。隨後,在2002年3月開工建設了西苑植物園工程,並於2003年9月竣工完成。西苑植物園以植物造景為主,形成桃園、雪松園、木犀園、櫻花園等特色植物種植園區。始建於2006年的五村遺址森林公園,是為保護歷史文化遺址,適應城市發展,而在五村遺址基礎上建造的一處保護性生態園林遺址公園。人們在勞動、工作之餘,又多了一個賞心悅目的優美去處。

每到夜幕降臨,樂安公園內便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尤其當噴泉隨著音樂舞動時,人們更是享受著一場視聽盛宴。樂安公園是我縣第一個以廣饒歷史文化為主題的園林公園,於2008年3月份開工建設,2009年6月份建成並投入使用。樂安公園是集觀光、休閒、健身、娛樂、文化功能於一體的綜合公園,集中展現了廣饒的齊文化、兵家文化、呂劇文化和紅色革命文化特色。

枝葉茂密的法桐、種類豐富的林下地被、詩情畫意的棧道流水……在樂安大街與正安路交叉路口東南角,海綿城市公園已經揭開神秘面紗。該公園佔地1.5萬平方米,投資160萬元,通過運用透水鋪裝、“下沉式”綠地、植草溝等形式,利用獨特的地形,將雨水收集用於綠化灌溉,形成自然景觀。

一座座公園的陸續興建,提升了市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目前,我縣建成綜合型城市公園12個,街頭口袋遊園26個,專類(植物園、體育公園等)公園6個,讓市民盡享高品質生態宜居生活。

與時俱進 加強城市管理

一座現代宜居的城市,離不開管理上的“精耕細作”。優雅怡人的城市風貌背後,是一條條精細的規劃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實。

1985年,我縣成立了由16人組成的專業清掃保潔隊伍,有7輛手推保潔車,負責城區約16萬平方米的主要街道清掃保潔任務。1990年起,城區街道逐漸有了垃圾箱,開始了垃圾地箱式收集。1991年,成立專業清運隊,人員8人,12馬力拖拉機3輛。2001年,購置機械清掃車2輛,實現城區道路機械化清掃“零”突破。到2002年,有各種清運車輛24輛,達到日清運垃圾100噸的能力,清運實現機械化作業。隨著時間的推移,城區環境保潔的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

縣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自2012年開始建設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2013年4月份正式運行。該系統依託空間信息、計算機網絡、無線通訊等技術手段,整合城市資源,負責城市管理信息的彙集、整理、分析,承擔城市管理問題處理指令的傳遞和下達。縣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將城區劃分為21個責任網格,將城區內5.5萬個部件細化為13大類、119小類,並準確定位。同時將市政設施管護、園林綠化養護、市容環境保潔、公園廣場管理、建築工地監管、市容秩序規範等日常管理任務全部納入系統監管範圍,從而構建起全覆蓋、無縫隙的城市管理網格。

縣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採用單元網格管理和城市事件、部件管理相結合的方式,嚴抓採集公司案件上報率,提高案件處置率,有效促進了城市管理工作向精細化、效能化轉變。同時,系統的有效運行,縮短了問題處置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城市管理實現了精細化、智能化、規範化、快捷化運行,使城市環境更加整潔靚麗。(呂寧)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