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李自成的丞相牛金星去向成谜?

acs


牛金星称得上是李自成最信任的谋士,李自成对牛金星,可以说是言听计从,称帝后,还把牛金星封为丞相。可是为什么,李自成兵败后,牛金星却最先站出来,背叛了李自成呢?

(牛金星剧照)

农民起义多是贫苦百姓居多,但牛金星是个例外。

牛金星是河南宝丰人,他出身于书香人家,从小勤学好读。到20多岁时中了秀才,32岁又中了举人。再加上他祖上有田,他又开私学授徒,因此,虽逢明末乱世,未能出仕的他,却由于会经营,生活依然过得相当滋润。

博览群书的牛金星,不光通经史,还上知天文下识地理,对兵法和占卜都所知颇多,属于不读死书的综合人才。

1637年,在牛金星42岁这年,遇到了他人生的大变故。

原来,好酒的牛金星在一次酒后,把已是进士的亲家王士俊的丑事给说了出来。本就与牛金星不睦的王士俊,便勾结官府给他编了个“抗欠赋税,强占妇女”的罪名,不光革去了他的功名,还把他充军河南边远山区卢氏县当差服役。

就在牛金星生无可恋时,同是河南老乡的李岩,向李自成举荐了他。说他“有计略”。走投无路的牛金星,当然不愿意放过这个机会,于是投入李自成的麾下。

牛金星投奔李自成后,为李自成出了不少计策。比如他跟随李自成不久,便提出“少刑杀,赈饥民,收人心”的政策。

不光如此,牛金星还为李自成招募人才。足智多谋的宋献策,便是得他举荐,成为李自成军师的。所以,牛金星深得李自成信任和器重。

(李自成剧照)

1644年1月,李自成在西安建议大顺王朝。他在登基称帝后,封牛金星为天佑殿大学士,也就是丞相的职务。

随后,李自成率领大顺军,以锐不可当的攻势,一路高歌猛进,一直打到了北京城。眼看大势已去,崇祯帝在绝望中自缢身亡。

占领皇宫后,没见过大世面的李自成,瞬间迷失在了金碧辉煌的皇宫中。觉得革命已经成功,现在该他享受人生了。所以,他很快就过上了骄奢淫逸的生活。

牛金星也有些迫不及待。想到不日就要位极人臣,不免得意非凡,屡次劝谏李自成登基称帝,并积极筹备登基大典的准备,希望能早日实现荣耀的一刻。

同时,牛金星的府中亦是门庭若市。一些想做官的人,都备着厚礼走他的门子,希望日后能在朝中谋得一官半职。在迎来送往中,牛金星风光无限,好不神气。

就在大家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时候,有一个人却非常冷静。

这个人就是曾举荐过牛金星的李岩。

李岩认为,此时的农民军虽然占领了北京,但后金、南明以及张继忠的大西政权都势力强大,如果光是贪图享乐,放任将士在城中烧杀掳掠,又对亡明官员残酷追饷。这样的话,只会自掘坟墓。所以,他提出了“兵居城外不可扰民”“安抚吴三桂”“停止对亡明官员追饷”等众多好建议。

牛金星是个阿谀奉承之徒,再加上他一向妒忌李岩在军中的威望,所以他趁机向李自成进谗言。这样一来,李岩的建议不但没得到重视,李自成还有些猜忌李岩了。

(李岩和李自成)

果然,由于缺乏约束,李自成的部下惹出了大乱子。刘宗敏垂涎吴三桂小妾陈圆圆的容貌,把她占为己有,最终导致吴三桂怒而降清。

随后,李自成在攻打山海关时,兵败一片石。牛金星眼看北京不保,为了圆自己丞相之梦,硬是催促李自成在退出京城的前一天,登基称帝,好歹过了一把丞相瘾。

清军入关后,在清军的追击下,大顺军中不断有人出逃或投降,李自成因此变得疑心重重。

就在这时,河南被清军攻占的消息传来。李岩主动请缨,表示愿意带一支军队前去平定河南。

牛金星利用李自成多疑的心理,再次向李自成进谗言,说李岩是想另立门户。于是,在李自成的首肯下,牛金星设计杀死了这个处处都比他强的眼中钉肉中刺。

然而,牛金星的举动,简直就是动摇军心。更多的人离开了大顺军。最后,甚至连牛金星都下落不明了。

牛金星到哪儿去了呢?

有人说,牛金星逃遁到江西一带隐居起来,做了道士。不过,这是野史记载,似乎并不可信。

还有个说法,牛金星投降了满清。

这个说法在《清史稿·季开生传》中得到了印证,书中记载牛金星带着儿子牛佺投降了满清后,给事中常若柱曾上疏恳求诛杀牛金星父子以泄民愤。由于牛金星能言善辩,清廷不光宽恕了他,还打算封他个一官半职。但由于明朝官绅都痛恨他,所以,他们最终只给他的儿子牛佺封了个黄州知府的职务。随后,牛金星便随儿子居于府署中,老病而死。

可惜李自成分不出忠奸,害死了忠臣。他最相信的人,最终却背弃了他,投降了满清。真是可悲啊。

(参考史料:《清史稿》《明清史料》)


张生全精彩历史


答:其实,牛金星的去向是非常明确的。

根据内阁档案《明清史料》所收录的一些清朝大臣讨论怎么处置牛金星的奏疏,就知牛金星本人在李自成灭亡后投降了清廷,做了个可耻的叛徒、汉奸。

但受姚雪垠长篇小说《李自成》里关于牛金星这个人物的刻划和塑造,很多人的脑里,牛金星是堪和诸葛亮、刘伯温一类智谋忠义之士堪与媲美的人物,不应该降清,而应该是壮烈牺牲,或者遁入山林,与清廷势不两立、不共戴天。

巧的是,查清初官员名册,根本就没有牛金星的名字!

所以,牛金星“壮烈牺牲”或“遁入山林”的说法就悄然兴起,以至于喧嚣尘上,搞成了本不该有的“李自成的丞相牛金星去向成谜”的历史谜案,让人嗟然长叹。

甚至,连牛金星隐居的地点,这些谣言家们都帮他指定好了——说是隐居于江西武宁县鲁溪深山老林当了道士。

但《清史稿•季开生传》里记载得清清楚楚,牛金星是带着儿子牛佺一起投降清廷的,他的名声太臭,招起打倒声一片,其中给事中常若柱更是直接提出了诛牛金星以泄民愤的倡议。最终,摄政王多尔衮既没有杀牛金星,也没有给他官做,但给他的儿子牛佺封了个黄州知府的职务。牛金星便随儿子居于府署中,混了个自然死亡。

《清史稿•季开生传》这一记载,与清嘉庆年间大学者耿兴宗所著《遵汝山房文稿》的卷7《牛金星事略》的记载是一致的。

《牛金星事略》还详细记述了牛金星的死状,其毙命于顺治九年(1652年),死前嘱咐奸儿牛佺将自己葬于宝丰香山之阳,说:“赖弥缝之巧,得不膏荆棘,可幸。要,不可恃也,吾死,必葬香山之阳,闭门教子,勿再出。”

耿兴宗这一记载准不准确呢?

非常准确。

因为,上世纪50年代,考古专家在河南省宝丰县城关原驻军营房墙根下发掘了一通墓碑,该墓碑高1.6米,宽0.66米,厚0.22米,楷书11行,共有380字。

通过解读这380字,便知这是牛金星之子牛佺的墓碑,立碑人是牛佺之孙牛次张,立碑时间是清乾隆十九年(1754)。

碑文里有提到,其曾祖父牛金星就是葬于香山之阳,!

所以,“李自成的丞相牛金星去向”本来没有成谜,只不过,有些人硬把它弄成了谜。

最后补一句,牛金星作为闯军中少有的文人,的确帮助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也因之被任命为天祐殿大学士,即才能是有的,但坏就坏在其心胸狭窄,在李自成进入北京后,以宰相弄权,不断地劝进李自成,给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制造了借口;又在李自成败亡之后不能保持臣节,主动降清,自污其名。


覃仕勇说史


崇祯十七年三月(1644年4月),李自成兵围北京城,崇祯皇帝在逼杀皇后嫔妃、砍杀两位女儿后,然后逃到煤山自缢而死,明朝随之灭亡。

随后李自成在武英殿继皇帝位,加封牛金星为丞相。然而,丞相牛金星接下来的一系列动作,却把李自成送上了不归路。

可以这样说,李自成的败亡牛金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李自成败亡后,由于他的人品不好,降清后,遭到了群臣的攻击和反对,到最后竟无人知晓牛金星到底去了哪里?

历史根本没关注这么一个嫉贤妒能,寡廉鲜耻的奸人。


▲牛金星

牛金星是河南省宝丰县人,从小狡黠有计谋,长大后熟读四书五经,其读书涉猎很广,尤精通周易和六爻八卦,自诩是诸葛亮和刘伯温一样的人。

25岁考中秀才,32岁中举人。

就在他而立之年,牛金星被诬下了大狱。原来他和一个远房亲戚、当地的富户王某为争土地打起了官司,王某用重金贿赂衙门,牛金星最后败诉,被官府革去举人头衔,发配卢氏(今河南灵宝一带)充军服役。

崇祯十三年(1640年),李自成率军从重庆奉节一路攻打到河南,当时李自成听闻河南杞县,有个叫李岩的秀才智谋双全,于是礼贤下士,邀请李岩加入起义军。

经过三天三夜的交谈,二李相见恨晚,李岩成欣然做了李自成的谋士,随后他把曾经的狱友牛金星推荐给了李自成。


▲李岩

原来李岩之前因为带领民众抗捐抗税而被关进了监狱。在狱中,李岩遇到了牛金星,二人在狱中结成了难兄难弟。李岩是个“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君子。

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牛金星被任命为天佑殿大学士。在闯营中,李岩和牛金星是罕见的“双子星”。在众多粗俗,目不识丁的将领中,二人愈发显得出类拔萃。

当李自成进北京,牛金星被封为丞相后,牛金星愈发显得心胸狭窄。面对皇宫里的花花小世界,牛金星想大权独揽,他怂恿李自成极尽奢华淫乱之能事,整日教习李自成一些皇宫里的繁文缛节,放任吴三桂在山海关外虎视眈眈。(假如李自成及时出手消灭吴三桂,吴没有时间开山海关引清军进入关内)

此时李岩多次上书李自成要及时出手消灭吴三桂,不给吴三桂喘息的机会,约束众将领,不要滥杀无辜,不要鞭打明朝遗臣,防止激化矛盾。提出要善待吴三桂京城里的家属等策略。


▲吴三桂

但此时李自成却享受着美人们左拥右抱的神仙日子,表面答应了李岩,实际内心对他很反感。此时李岩要熄灭李自成心中的欲火,提醒他及时回归正常,而牛金星却为李自成选妃,广置后宫。

牛金星揣摩李自成的心意,也为了将来专权做独相,在李自成和吴三桂死磕“一片石”之战,战败退回京城后,他向闯王进言要寻机会除掉李岩。

牛金星为什么要谋害李岩呢?

原来李自成在山海关和吴三桂死磕失败后,京城士兵人心大乱。人们佩服李岩的谋略和眼光,开始怀疑之前的一句谶语:“十八子主神器”另有所指。意思是说李岩有可能是真命天子。

这是传言是李自成和牛金星不愿面对的现实。于是,牛金星向李自成提出要除掉李岩。此时李自成和牛金星乃一丘之貉。


▲李自成

牛金星要除掉李岩的计划,得到闯王的首肯。就在李自成逃出京城途中,有一天,牛金星以李自成的名义召李岩来军营中饮酒,牛金星早在隐蔽处安排了杀手,当李岩刚迈进营帐就被杀手乱刀砍死了。

途中牛金星冤杀李岩,造成了军心更加涣散。面对这种乱局,束手无策的牛金星做了逃兵,他彻底消失了。

牛金星到底去哪里了?

对于他的去向有两种猜测,其一牛金星和他的儿子牛佺(quan)投降了清朝。但是在清朝官员名册上却找不到牛金星的名字,倒是有他儿子的名字,牛佺任黄州知府。当时人们猜测,可能牛金星的人品和官德很不堪,遭到群臣的反对和排挤,摄政王多尔衮把他除名了。

第二种说法,清廷很鄙视牛金星,不任用其为官,于是他隐居在江西武宁县鲁溪深山老林当了道士。

1652年,牛金星死在了儿子牛佺的家中,临死前嘱咐儿子:“吾死,必葬香山之阳,闭门教子勿再出”儿子果然照做了,把父亲葬于宝丰香山之阳。


秉烛读春秋


先来看看问题,说的是李自成的丞相牛金星去向成谜。那我们先来看看这位主人公,到底是什么来头。

牛金星,字聚明,河南人。是一名举人,后来在李岩大将的举荐下,投靠在李自成门下。并且向李自成建议“少邢杀,赈饥民,收人心”,李自成采取其措施。后来李自成军队入住陕西,改西安为西京,国号为大顺。这时的牛金星被封为天佑殿大学士,也就是丞相。



后来李自成进军北京。攻占北京后。牛金星大喜之后,催促李自成准备登基大典。没有看清当下的实况,采取正确的政策,导致李自成在山海关一战中大败,并且还挑拨李自成与李岩大将之间的关系,导致李岩被杀。后来李自成被迫退至西安,后来又退至湖北,最后李自成被当地乡民误杀。牛金星下路不明。但依旧有几种说法。



第一 说牛金星隐姓埋名,当了道士。

第二 牛金星的长子在大清朝当官,牛金星后来在其儿子家居住,但一直没有暴露自己的姓名。

第三 那就是投降清朝。在《清史稿》中常若柱的奏疏中有这样的文字:“贼相牛金星,弑君残民,抗拒王师,力尽始降,宜婴显戮”。这就话就是说丞相牛金星还是君主残害百姓,对抗朝廷,但是最终还是投降了。



历史的车轮我们抵挡不住,牛金星到底如何我们只能从历史点滴中查找。但是挑拨离间,致使会杀李岩大将,这怕是李自成后悔莫及的事情了。


蛏子历史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牛金星,在明末清初的时候,这大小也算是个人物,毕竟都做到了李自成宰相的位置上。

按理说李自成给的待遇他也不低,而且对他那叫个无比的信任,整到最后李自成自己都没想明白,当他兵败被清朝八旗追着满世界跑的时候,这头一个站出来背叛他的就是这牛金星。

所以牛金星这人,人品真不咋地?

李自成都悔死了,这浓眉大眼的他咋就没有瞧出来,牛金星的后脑壳全是反骨。当然后悔也没用了,老话不是讲棋差一招满盘皆输吗?

那么想要解释牛金星这人的去向,咱不妨先来了解一下牛金星这人,打个底。

牛金星

咋说呢?牛金星这人开头就没打算造反,有那么小富则安的意思,他这造反也是被逼的。

咱就从他咋被逼着造反开始说起。

想当年这牛金星他也是读书人家的子弟,打小就被家里边那书香熏的,也熏出了勤学好读,二十郎当岁这就弄了个秀才的功名,这就相当于有了预备官身的资格。

那么到了三十岁出头这就中了举人,就这势头要是在努把力整个进士,应该也不是啥难事,毕竟范进中举那都五十开外了,这都被科举折磨了三十五年,一旦中举开窍,中进士那也是分分钟钟的事。

你都没想到身处乱世的牛金星,靠着家里边的田,又开课授书做了教员,也就不打算出世,这小生活过的还蛮滋润的。

闲暇的时候,他不光读点经文史籍的,还读天文地理,研读个兵法占卜的,也算是学识渊博之人,不能说是全才,但也差不离了吧!

就在他默默无闻打算混吃等死一辈子的时候,老亲家的一件事打破了这宁静。

这老亲家姓王,是当地一个土财主,就那种不读书还没点下限的人。他那有一个倒霉的儿子,这娶了老婆没多久,就这么死翘翘了。

咋说呢?他这儿媳妇也漂亮,作为公公的王老财主,感觉自己也年富力强。在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情况下,就这么,啊……,大家伙也能猜到了,咱就不捅这窗户纸了。

搁过去那叫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啊!王老财主家里有钱,别人当他面都不提这事,大家伙面上过去就这么得了,也不揭短,但私下里都瞧不上这人。

那么牛金星是他儿女亲家,牛金星听了这事就来气,这也叫个事,这不影响他声誉吗?

所以就跑到王老财主家门口骂大街去了,读书人吗?骂人都不带脏字的。这通骂下来牛金星到是痛快了,但被堵到家门里边的王老财主可不干了。

“揭俺短是吧?好个牛金星?咱没完!”

得咧!回头这王老财主花大价钱跑衙门口就去告状。就那会进了衙门口不扒层皮,这都不是个事不是,牛金星就这么得进了老虎口。

抗欠赋税不说,他还霸占了十八个妇女,就这一个月一个,一年下来还富裕好几个呢?

就这案子转手就成了铁案,都没地叫屈去,牛金星的举人功名也没了,这还带充军服役呢?

牛金星傻眼了!不去是个死,去还是个死!

那么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他老乡李岩,把牛金星推荐给了李自成。

说他这人是个大聪明,有谋略,李自成同意了,毕竟李自成的队伍里百分之九十以上这都是大老粗,多几个读书人也不错。

老天爷把牛金星的门给封了,但给他捅开了一个扇窗户,打这起牛金星算是入伙了。

让李岩没有想到的是,这牛金星最后居然成为了他的催命符,这让李岩有点措不及防啊!

好咱接着说牛金星。

咋说呢?牛金星确实有那么几分才气,虽然和那一统江山的刘伯温差老大一截,但能力还是有的,提出了“少刑杀,赈饥民,收人心”,这建议让李自成收到了满满一波点赞。

就这还不算,牛金星还给李自成拉了好大一波的读书人入股,其中那比较有名的宋献策就是牛金星推上去的。

所以前期牛金星作为李自成的军师,还是蛮合格的,理所当然的他就受到了李自成的信任。

攻占京师

话说当年中原地区灾荒不断,农民没粮食吃,官员还干嘛嘛不行吃嘛嘛不够的,造反那就在所难免了。

李自成在李岩提出的均田免赋的策略下,这一家伙就整出了百万之众的大部队,这就成了所有明末农民起义军的大头。

在1643年的时候,李自成就搁襄阳这块做了新顺王,开始了安置流民,恢复生产的举措,按理说这是好事,天下大乱太久,是需要时间休养一下。

也就一年的时间,李自成这就感觉根基已经稳当了,这就建国了,这就是大顺。

也是,这也太顺利了。但这事要是在咱看来,他这做的太过着急了,一年的时间,够你安抚流民吗?就算是够,你在地方的根基稳当吗?

这里面的方方面面实在是太多了,地方上的势力他们支持你吗?你占领这块足够的安全吗?你的命令能够上通下达吗?

一年的时间绝对做不下来,你连个由头都没有这就称帝了。历史上着急忙慌称帝的,还真没几个落个好的。

你称帝也行,咱好好耕耘一段时间,两年还是三年把你打下来的地盘巩固一下也成。

你都不知道,李自成1644年一月份搁西安称帝,而且也就在一月份就开始东征打北京。

这操作导致的直接后果,一路打下去只能打赢,不能打输,一旦输了,立马就得崩溃,毕竟没有基础凝聚力不是,而且一旦输了,之前占领的地盘,分分钟钟就得翻脸,毕竟这地方你压根就没能够做到服众。

但李自成一般人可不管那个,这个时候的牛金星怡然被封为天佑殿大学士,搁这会已经没啥丞相的帽子了,这官其实也就相当于丞相了。

从这里咱就能看出来李自成对牛金星的信任。

话说这一路打过去,那叫个高歌猛进,呼呼啦啦的过去了,明朝那帮子官员败的败,投降的投降。

有那软骨头的,那自不必说,那兵部尚书张缙彦,打小就是个神童,在他的操作下,不让地方上的部队勤王,等到李自成打到北京城的时候,“咕咚”一下就跪了下去,主动打开了城门,放了李自成进来。

咋说呢?这一刻,那可是李自成的人生巅峰啊!最终的梦想居然如此轻易的就达到了。

开头的时候,李自成还能节制一把,让士兵不得扰民。

但李自成在这地方,呆了没几天的功夫,这就憋不住了。毕竟京师吗?天下繁华之所在。

金银财物自不必说,美女这都论堆数。没见过多大世面的李自成很快就迷失了。毕竟当年刘邦打下咸阳的时候,也有过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但李自成可没有张良樊哙这样脑瓜清醒,而且还能说的上话的亲信。

李岩到是说了,但压根就没人听,还遭李自成大白眼,开始不待见李岩。

而让李自成最为信任的牛金星,他也在忙乎自己的人生巅峰,毕竟这李自成一旦坐到龙椅上,他就是大一统皇帝,而他牛金星可就是大一统王朝的宰相了,那光宗耀祖自不必说。

所以牛金星其他的事压根就不在他的考虑之列,就想着方的劝李自成登基当皇帝,顺带着自己也过把瘾。

哎呦!就这时间点上,牛金星家门口那是骡子马车挨着个排队去见这牛金星,就盼着李自成做了皇帝,自己个也能捞个差不离的职务。

瞅着这架势,大家伙就应该明白,李自成的军队其实快失控了,毕竟大家伙心思都不在如何维护,而是在分享胜利的果实,可问题是,这果实压根就没有熟透了,咬着还磕牙。

大明朝皇帝是没了,但实力依然,其他几路起义军虽然比他个头小点,但那也是一股股力量,关外边的满人,天天琢磨着如何打秋风,你不考虑这个,你考虑如何分润果实,这不倒霉催的吗?

就这时间点上,只有一个人还保持着冷静——李岩。

他给李自成分析了眼前的局势,并提出了几点建议,把士兵拉到城外边去,别扰民了,再把那吴三桂安抚安抚,毕竟挡着满人的就剩下这么一个了,再有别为那些个铜臭毛毛钱追着大明官员要钱了,以后再说成不?

李自成很快就给出了答案:“不成!”

李岩说一次,两次,李自成看在以前的功劳上,还是能忍上一忍的,但李岩三番五次的去说,这就有点着急上火上眼药水的感觉了。

李自成打心底里把李岩拉入了黑名单。

这一桩桩一幕幕被牛金星看到了眼里。其实他也知道自己的才能,在整个李自成的体系当中,能压他一头的就是这李岩,所以他逮住这机会就给李岩上眼药水。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李自成对这李岩更加的有了看法。

而李自成没有听李岩的很快就尝到了苦果,没有纪律只想着捞的部队,给李自成带来了麻烦。

手下大将刘宗敏看对了吴三桂的小妾陈圆圆,那叫个魂牵梦绕,在那种上没有约束,下没有惩罚的局势当中。

刘宗敏笑呵呵的就把陈圆圆收揽到了自己家里边,这就成为了吴三桂降清的一个由头。

其实吴三桂降清这事,俺觉得这就不能扣在一个女人的身上,其实从他后来的表现当中不难看出来,他就是有这打算的,只是缺少一个背锅的而已。

但这锅确实是你李自成给送过去的,这怨不得别人。

就这李自成还想着劝降吴三桂,拉倒吧,这都看不清局势。

后来的事

最终李自成带着一帮人在一片石和吴三桂来了一次大决战,结果满人蹲在一旁,等着双方力竭之时,一家伙就把李自成给干翻了。

没法子的李自成,这就退到了北京城,这好不容易达到了人生巅峰,没几天的功夫,这就完了,李自成都想不明白。

而这个时候,牛金星还在为他那大一统王朝的宰相着急,劝李自成登基,于是历史上演了一幕尴尬的一幕,李自成在离开北京城的前一天,正式登基了。

这家伙把个牛金星忙乎的团团转,毕竟他为这一天,设计的各种各样的礼仪啥的这都用上了。

捎带着他也过了过丞相的瘾。在李自成退出来的时候,还给紫禁城点了一把火。

这事尴尬了。

那么李自成退出北京之后,他不细心经营之前打下地盘的恶果开始显现。

这山西河南都不要了,毕竟这地他不熟不是,不是他经营的地,他就想着逃到西安在做打算,但西安这块,他经营也就不到一年的时间,谈不上熟。

很快西安他也不要了,退了出来,这一路上你就别说了。开头他打北京有多顺利,那么他退的时候,是打的时候的十倍。

很多地盘都反了,要不重新投靠了南明,要不就投靠了清朝,好不凄惨啊!

说道这里,咱就得说上一句,这就是为嘛很多开国皇帝,开头的时候,这就不喜欢先称帝呢?只有等到时机成熟了才称帝,这是有原因的,这教训就是李自成,啥也不懂,着急忙慌的想做皇帝,最后啥都没了。

那么在这个时候,李岩站出来,想要带一支军队去河南收复失地。

结果这个时候李岩已经失去了李自成的信任,加上牛金星的挑拨,最终李岩被李自成干掉了。

这李自成相当于自毁臂膀,走向末路是不可避免的,只是个时间问题,杀李岩,只会让这时间加快。

那么所有人都看出了李自成对这么优秀的人下手,对他们也就更容易下手了,人心涣散了,想要收起来是不可能了。

李自成在也回不到,打不死的小强的境界,信誉没有了啥都没有了。

最终李自成死在了九宫山。

估计说道这里,有人说李自成最后当和尚去了。这事不是咱今天讨论的,所以咱也不说了,他有好几个版本的。

那么牛金星呢?

有俩个说法,一个说法是牛金星在李自成兵败,一路逃窜到了江西这块,做了道士。但这消息出自地方上的野史,没太多的根据。

那么正史的说法,牛金星投了清朝。

而且不是一个人,是带着自己的儿子一块投的。他投过来,一帮子原来明朝的官员,瞅着他就来气,有人上书建议砍了这爷俩,毕竟他在北京那段时间也没干啥好事。

那么清朝瞅着这么一个主,杀是肯定不能杀的,毕竟他这人没啥威胁,而且你这杀降的名声也不好,所以就给了他一官半职的。

但过去明朝的官员,压根就不待见他,一瞅到他,全跑了,就不和他站一起,至于共事你快拉到吧,不给他出难题这都算好的了。

所以最后清朝就给了他儿子一个黄州知府的官,那么牛金星和儿子住到了一块,最后病死了。

这结局对于牛金星来说也算是个好的结局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在李自成的大顺政权里,有很多像谜一样的人物,牛金星便是其中一个,在他身上有很多的未解之谜,作为一个举人,却放弃丰衣足食的生活跟着李自成造反,李自成失败后,他又像谜一样的失踪了,留给后人无限遐思!

首先,我们认识下牛金星其人。

牛金星,字聚明,河南宝丰县人,担任鲁府纪善(明代的八品官,吴承恩也担任过这个官职),二十余岁中秀才,天启七年(1627年)中举人,好读书、通晓天官、风角及孙、吴兵法,陂北里有田,平日设馆授徒,虽然明末局势动荡、官府腐败,但是牛金星家里有田,还开馆教学,小日子还是挺滋润的,为什么放着这么好的日子不过,偏偏跟着李自成造反呢?

清朝的史书为后世提供了以下几种不同的说法:

一种说法是,牛金星乃是好色之徒,一次喝醉酒,就把亲家进士王士俊的丑事给抖搂出来了,王士俊怀恨在心,和县令一起编个罪名,将牛金星革去功名,投入大牢,当李自成破城之后,就投到李自成账下。

第二种说法是,牛金星中举后得罪了县令和当地豪绅,被革去举人,投入狱中,在狱中遇到了刘姓汪洋大盗(有人说是刘宗敏),他看牛金星会卜占祸福、识文断字、略懂兵法,十分欣赏,出狱后,在李自成面前极力推荐,李自成因而破城救出牛金星。

第三种说法是,牛金星和亲家王某关系不好,牛的儿媳死后,亲家勾结官府,将牛金星父子二人投入狱中,好友为就他,代替牛金星入狱,让牛金星向“兰阳梁宦”求救,牛金星没有搬来救兵,无脸见人,只好投奔李自成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有人向大将军李岩推荐了牛金星,恰逢牛金星被革去功名,不得已投奔李自成,李岩为他说了好话,牛金星得到李自成的重用。

无论牛金星是如何混进起义队伍的,李自成对他的信任是实实在在的,他为李自成置顶战略、策略,先后担任大顺政权左辅和天佑阁大学士。李自成进京后,身为宰相的牛金星极力鼓动李自成称帝,忙前忙后筹备登基大典,他也达到了人生顶峰,风光一时无两。公元1644年,吴三桂降清,李自成在山海关阻击失利,当了一天的皇帝就撤出了北京城。

牛金星的结局比加入起义军的原因更复杂

一种是降清说。《清史稿》中《季开生传》中所附的给事中常若柱奏疏中有这样的文字:“贼相牛金星,弑君残民,抗拒王师,力尽始降,宜婴显戮;乃复玷列卿寺,觍颜朝右。其子佺,同父作贼,冒滥为官,任湖广粮储道,赃私巨万。请将金星父子立正国法,以申公义,快人心。”通过常若柱的奏疏可以看出牛金星降清了,但是清政府并没有按照常若柱的奏疏处死牛金星,只是将他罢官了。此外,杭齐苏也曾上奏称:“乃有天下元凶如伪丞相牛金星及其孽子伪府尹、今黄州知府牛佺,伪尚书、今漳南道兵备张嶙然是也。孽党三人,均当一例骈斩,以泄神人之愤。”这次上奏,不但没有让牛金星的儿子牛佺倒霉,反而因祸得福,被提升为湖广粮道副使兼右参议,从中,我们可以推理出来,清政府对牛金星的投降还是比较认可的,把他划入“真心投诚”的行列。

二是失踪说。有人说李自成兵败后,牛金星隐居于河南省禹州市后燕井村,现其墓地位于后燕进南水北调干渠北边。还有一种说法是牛金星改名换姓隐居于江西武宁县鲁溪深山老林当了道士。不过,还有一种说法是他匿藏在长子牛佺的官署中,牛佺虽官至清湖广督粮副使,但牛金星一直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因而得以安享晚年。牛金星临终前嘱佺曰:“赖弥缝之巧,得不膏荆棘,可幸。要,不可恃也,吾死,必葬香山之阳,闭门教子勿再出。”牛佺遵其遗嘱,葬牛金星于宝丰香山之阳,即致仕旋里。

不论牛金星是如何度过晚年的,总体来说,应该还是善终的。不过,牛金星才能一般,虽然向李自成建议“少刑杀,赈饥民,收人心”,但是他一心促成了李自成称帝,加速了吴三桂和清政府的进攻节奏。清军入关后,李自成战败,此时的牛金星没有协助李自成重整旗鼓,反而因为李岩批评他奢侈浪费,就挑拨离间,害死了大将军李岩、李牟兄弟,气得刘宗敏大骂“你这厮没有一箭的功劳,居然敢擅自杀害两名大将,我一定要诛杀你”,最后刘宗敏被气走,加速了大顺政权的分裂和灭亡。



葛大小姐


牛金星,河南汝州宝丰县人,举人出身,曾教过私塾。至于为何投义军,则有多种说法,在《明朝纪事本末》说牛金星:“向有罪,当戍边,降于贼”。但在《豫变记略》和《甲申纪事》等当时的传闻记述,牛金星是得罪了官绅,才无所归止,投靠了义军。但不管牛金星因何投军,在大顺政权,他是为数不多的文人,与李岩、宋献策并称大顺政权三大谋臣。

关于牛金星在义军失败后的下落,其实也存在争议。在当时的《明史》、《豫变纪略》等记载中牛金星都是潜遁,下落不明。可是到了《清史稿》中,却引据了顺治的一项奏疏,说牛金星降清了。

在《清史稿》中这样记载:

给事中常若柱疏言:“贼相牛金星弑君残民,抗拒王师,力尽始降,宜婴显戮……请将金星父子立正国法,以申公义,快人心。”得旨:“流贼伪官投诚者多能效力,若柱此疏殊不合理,应议处。”

这里说给事中常若柱请求将牛金星父子立正国法,可是顺治没有批。常若柱确有此人,可是关于牛金星何时何处降的清,又是作了什么处置,有没有给牛金星官职,给的又是什么官职?这些都搞不清楚。常若柱上疏只是称牛金星贼相,看样子是没有任职。可是常若柱上的这个奏疏不仅没有让牛金星父子正法,反而受到了顺治的贬斥,将其罢官。

像牛金星这样的重量级选手,如果他降清了,那对于标榜自己得位正的清廷来说,不可能不大做文章。清廷一直喊着是从流寇中夺取的天下,是继承了明朝的正统地位,乾隆就说过:“取天下从未有如我朝之正者。”可是很显然,除了《清史稿》提了这么一句,其他清朝早期的史书都没有记载牛金星。

事实上,《清史稿》显然有误,在《清实录》中有类似的记载,但却说牛金星“力尽始逃”,这就和“降”一字之差,意义却大相径庭。从诸多记载应该可以推测出,牛金星没降清,而是遁亡。在清道光年间耿兴宗所写《尊汝山房文稿》里,他作了认真考察,曾亲见牛家有牛金星的墓碑,牛金星的儿子牛佺在清朝入湖北时,投降清朝并官至湖广督粮副使。所以牛金星是有可能藏到了儿子牛佺的官署中隐姓埋名。


邯郸醉


李自成队伍在崇祯十年时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兵部尚书杨嗣昌以“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策围剿李自成军。十万明军在明将洪承畴和孙传庭的统帅下,各个击破李闯军队。农民军遭到沉重打击,剩余十几人的残部逃到商洛山避难。

清军对关内的进犯给李闯军队带来喘息之机。兵部尚书杨嗣昌主张与清议和,遭到勤王总指挥卢象升的反对。为加强辽东防务,与清作战,剿李主力洪承畴、孙传庭队伍移防辽东,李自成军这才松了一口气,慢慢缓过神来,重新拉起了千余人的队伍。

崇祯十二年,四川的张献忠归顺朝廷后又再度反叛。明军这时已分身乏术,主力又进川围剿张献忠。这时,李自成军乘趁挺入河南。

此时的河南已连续三年大灾,百姓苛绢杂税沉重,激起很多百姓起事抗争。李自成到来后,很多百姓和士人都投奔他而来,队伍很快发展到数万人。李自成文武兼备的重要将领李岩和重要谋士牛金星就是此时投奔李自成的,并且李岩还是牛金星的入伙介绍人。但在1644年李自成败走北京的途中,牛金星诬陷李岩心存异志,导致李岩被李自成冤杀。那么牛金星的历史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牛金星与李岩一样,都是河南人,并且家境都不错,都出身于官僚家庭。牛金星的父亲牛垧,曾经是亲王府的讲授官员。牛金星自幼也受到良好的教育,在二十岁时考中了举人,平日里做个教书先生,日子倒也悠闲平静。

可这丰静的日子在崇祯十年(1637年)戛然而止。这祸事就起在牛金星多嘴多舌上。

牛金星的儿子叫牛佺,牛佺的儿女亲家王士俊是京官主事。不过这位王主事生活作风不检点,家有闺门之丑。这毕竟不是光彩之事,所以大家都嘴上不说,心里明白。哪知牛金星却在一次酒后,大张旗鼓地公然谈论此事,搞得王士俊脸上挂不住恼羞成怒。

崇祯十年,王士俊就勾结当地知县石可励,以抗税的名义革去了牛金星的举人身份,又将牛金星充军到河南卢氏。


崇祯十三年,牛金星在李岩的推荐下投奔了李自成。由于李自成手下的读书人并不多,而牛金星与李岩一样,都是举人出身,所以李自成对牛金星也很器重,视牛金星为心腹谋士。

牛金星也富有政治头脑。他根据当时河南饥民遍地、群情激愤的形势,向李自成提出“少刑杀、赈饥民、收人心”的主张。于是李自成依计而行,开官府粮仓赈济灾民,再加上李岩提出的“均田免粮”的口号,很快李自成在河南大得民心,队伍逐渐壮大达到了数万之众。

李自成队伍的不断壮大确实是牛金星立下了汗马功劳。李自成对牛金星越发器重。

崇祯十六年,李自城攻下襄阳,自立为新顺王,封牛金星为丞相。

次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牛金星又晋天祐殿大学士。


职位的不断升迁,使牛金星内心充满对权欲的疯狂迷恋。

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军由德胜门攻入紫禁城,崇祯帝吊死于煤山。

李自成虽然入主了北京城,但是在入城后却昏招迭出。

农民军进城伊始,刘宗敏就以酷刑暴力追赃派饷,一些明朝降臣因此致死,搞得降臣阶层人人自危,人心不定。

李自成纵容队伍在城内抢掠烧杀,底层百姓对农民军也怨声载道。

而刘宗敏对吴三桂的老爹吴襄也拘捕拷饷,并且还霸占了吴三桂的宠妾陈圆圆,进一步激怒了吴三桂。


其实在进城之初,李岩就对李自成劝谏,提出对降臣甄别,尽量不要扩大打击面、严肃军纪、拉拢吴三桂、分化明军的建议。可是志得意满的李自成已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李岩的建议被他当成了耳边风。

李自成一心想的是他的皇帝登基大典。丞相牛金星也是一直为此事积极筹备。在李自成惨败山海关一片石之后,牛金星已将登基大典筹备完毕。一路溃逃回京的李自成在武英殿匆匆举行了登基仪式,就准备携细软西逃。本来李自成还有一个祭天仪式要参加,怎奈急着要逃跑,就让牛金星代为祭天了。牛金星还给李自成出了个馊主意,在逃跑之前,火烧武英殿。

在李自成军西逃的途中,李岩为阻止清军南下,自愿领军赴河南防卫。这时李自成又听信牛金星的谗言,认为李岩要另立山头。于是牛金星以设宴为名,在酒宴上诱杀了李岩、李牟兄弟,而军师宋献策也被牛金星逼走。


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在富池口之战中,清军大败李自成军。逃亡九江的农民军又遭清军歼灭。刘宗敏、宋献策被俘。牛金星父子在临阵脱逃后也投清。

据《清史稿》、《宝丰县志》等一些史料记载,牛金星的儿子牛佺投清后被任用为黄州知府。而牛金星因为名声太臭,清臣纷纷要求将其处死。所以多尔衮没有处死牛金星,也不便为其安排官职。牛金星在顺治九年的时候终老于中儿子牛佺的官署中,也算是善终了,并不是民间所流传的不知所终。


岁月是一条河流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榆林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顺治二年(1645年)三月,大顺军逼走南明将领左良玉,占领武昌,李自成计划乘舟东下,夺取东南作为抗清基地。但大顺军尚未准备充分,清军分水陆两路突然袭来,李自成仓促弃武昌向东南进发。顺治二年(1645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城县九宫山遭村民误杀。 (另有一说李自成死亡地点为湖北咸宁市通山县九宫山。)



牛金星(1595?~1652?),字聚明,河南省宝丰县(今河南宝丰)人,,父名垧,是鲁府纪善,“先世由岁贡仕至县博士与王府官者数人”,故幼有教养,二十余岁中秀才,天启七年(1627年)中举人。为人质朴,性喜读书,通晓天官、风角及孙、吴兵法。陂北里有田,平日设馆授徒,过着锦衣足食的生活。为李自成制定战略、策略,历任大顺政权左辅和天佑阁大学士。李自成兵败后降清。

牛金星如何跟随李自成起义队伍的说法也有好几种,无论牛金星是如何混进起义队伍的,李自成对他的信任是实实在在的,他为李自成置顶战略、策略,先后担任大顺政权左辅和天佑阁大学士。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领农民兵杀进了北京城,崇祯皇帝自杀,大明王朝从此从此毁灭,大顺政权建立。辗转数地继续组织军队同清军抗衡,无奈大势已去,在顺治二年李自成在逃跑的途中被农民误杀而死,大顺起义军就此覆灭。李自成兵败后,他身边最重要的两大能臣牛金星和宋献策却不知所终。牛金星和宋献策他们是李自成最器重的两个谋曾在大顺起义军中地位很高,一个是丞相一共一个是开国大军师。牛金星去向成谜,很大原因也是因为:第一,大顺政权存在时间过短,而牛金星也并无出众之处,史书并未对他进行专门而详尽记载;第二,当时战乱频发,民不聊生,并没有足够条件记载;第三,清廷大肆销毁、篡改书籍,导致关于大顺政权的史书大量被篡改或消失。

牛金星投降了满清。这个说法在《清史稿·季开生传》中得到了印证,书中记载牛金星带着儿子牛佺投降了满清后,给事中常若柱曾上疏恳求诛杀牛金星父子以泄民愤。由于牛金星能言善辩,清廷不光宽恕了他,还打算封他个一官半职。但由于明朝官绅都痛恨他,所以,他们最终只给他的儿子牛佺封了个黄州知府的职务。随后,牛金星便随儿子居于府署中,老病而死。

不论牛金星是如何度过晚年的,总体来说,应该还是善终的。不过,牛金星才能一般,虽然向李自成建议“少刑杀,赈饥民,收人心”,但是他一心促成了李自成称帝,加速了吴三桂和清政府的进攻节奏。清军入关后,李自成战败,此时的牛金星没有协助李自成重整旗鼓,反而因为李岩批评他奢侈浪费,就挑拨离间,害死了大将军李岩、李牟兄弟,气得刘宗敏大骂“你这厮没有一箭的功劳,居然敢擅自杀害两名大将,我一定要诛杀你”,最后刘宗敏被气走,加速了大顺政权的分裂和灭亡。


大老二爷


牛金星,算得上是李自成军中为数不多的读书人,他和李自成手下的宋献策、李岩、顾君恩,并称为大顺朝四大谋臣,而牛金星的名气和地位在这四人中排名第一。

最初,牛金星是天启年间的举人,还担任大明朝的一个八品小官,不仅属于体制内的既得利益者,而且家庭颇富裕,小日子过得还算滋润。

但在崇祯十年的时候,牛金星和他的亲戚王士俊起了冲突,据说是因为牛金星有一次喝醉酒,将王士俊做过的一些丑事给抖了出来,让王士俊怀恨在心,不久牛金星又因为在工作中太过清高,得罪了当地县令和豪绅,于是他们就联合起来,诬陷牛金星偷税漏税,并强占妇女18人,很快牛金星就被革去举人的功名,还被发配到军中服差役。



三年后,牛金星因机缘巧合结识了李自成麾下的红人李岩,在他的引荐下,牛金星正式投入李自成的麾下。虽然牛金星加入李自成集团的时间不是太早,但他却在李自成集团中混得非常不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李自成军中的读书人实在太少,尤其像牛金星这种正儿八经科举出身又中过举人的。可以说,当时牛金星在李自成军中,有那么点鹤立鸡群的感觉,自然能很快引起李自成的注意。

另一方面,牛金星也确实比较有才,他在加入李自成后,先是向李自成推荐了宋献策这位军师,后又给李自成提出了“少刑杀,赈饥民,收人心”这种颇具战略眼光的建议,这也使得牛金星很快成为李自成非常信赖的嫡系。

在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后,牛金星官拜丞相,但后来因为路线之争,他和李岩、宋献策人发生了激烈冲突。这是在李自成进入北京城后,他的集团内部,对于北京城内的达官贵人、官僚阶层、地主乡绅等大明朝既得利益者,有两种不同的处置方案。



第一种方案,是以牛金星和刘宗敏为首的激进派所提出的,这些激进派要么出身社会的最底层,要么曾受到大明官员和豪绅们的陷害,走投无路之下才投靠李自成,换句话说,他们和大明朝这些既得利益在有着不可消除的仇恨,所以他们主张对这些达官贵人予以最残酷的打击。

第二种方案,是以李岩和宋献策为首的保守派,他们主张拉拢这些明朝既得利益者,让他们为李自成效力。但总的来说,李自成集团中的绝大部分人,包括他的嫡系成员和中高级将领,大都是来自社会的最底层,这也就注定他们和明朝这些既得利益者存在天然的隔阂。所以最终支持牛金星和刘宗敏方案的人占绝大多数,而李岩也因此被杀害。

后来,李自成兵败之后,牛金星又趁机带着儿子牛佺投降了清军。由于牛金星曾在北京城大肆打击明朝旧官僚,所以这些遗老遗少对牛金星恨之入骨。在得知牛金星投降清军后,这些已经投降清朝的明朝旧官员,纷纷上书朝廷,要求诛杀牛金星这个叛乱分子。

据史书上所记载,在这些明朝旧官员上表的奏疏中,最出名的一封是这样写的:“贼相牛金星,弑君残民,抗拒王师,力尽始降,宜婴显戮;乃复玷列卿寺,觍颜朝右。其子佺,同父作贼,冒滥为官,任湖广粮储道,赃私巨万。请将金星父子立正国法,以申公义,快人心。”

然后,清政府考虑到牛金星是主动投降,如果把他杀掉,恐怕将不利于后续招降工作的开展,于是清政府并没有诛杀牛金星,只是让他闲职在家,但作为补偿,他的儿子牛佺,则被多尔衮任命为黄州知府,不久又升任湖广粮储道。此后,牛金星就一直躲在儿子牛佺的府邸中生活,享受着老太爷的待遇,直到顺治九年才去世,享年58岁,算得上是善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