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都督鄂州人刘艺舟的梨园情

传奇都督刘艺舟的梨园情


传奇都督鄂州人刘艺舟的梨园情

从艺人到都督,再从都督回归梨园,民国时期刘艺舟留下了“不当都督当艺人”的佳话。


刘艺舟(1875-1937)湖北武昌(今鄂州)人。原名刘必成,又名刘木铎。自幼随父居武昌就读,戊戌变法时,曾上书张之洞,以图革新政治,被张之洞传见。清末留学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期间因结识黄兴、宋教仁等加入中国同盟会。此时,留日学生在东京成立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课余刘艺舟常观看新剧演出,并与春柳社主要成员王熙普(王钟声)相友善。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回国后,先在北京京师学堂(一说天津法政学校)当教员,暗中从事反清活动。不久事败,为清政府拘禁。次年春,出狱到大连,一面组织励群新剧社,与春柳社成员王熙普等人成立戏班子,上演新戏,取艺名刘木铎。一面参加张榕、徐镜心等人在奉天组建“同盟急进会”,任急进会的宣传干事,借以推动东北的革命运动。


1911年辛亥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易帜。同盟急进会成员徐镜心受到鼓舞,决定趁登州城(今山东蓬莱)清军防务空虚,攻打登州。次年1月14日,与正率团在大连演出的刘艺舟等人租乘一艘日本轮船,与“雇佣”渤海颜兴旺200名海盗一同向烟台驶进,行至登州(今山东蓬莱)时,刘艺舟用日语勒令船员抛锚,可船主不允。刘艺舟命令带枪的成员强使日轮靠岸,与城内同志里应外合,蜂涌入城。一时,枪声大作,守城清军慌乱中溃不成军,弃城而逃。15日登州首先宣布独立。据当地海关税务司报告,刘艺舟此前还在烟台演了戏,大受欢迎,在戏场,逼当地的地方官交了政权,但是失败了。另一份报告说,登陆占领登州的,领头的是一个日本人(应该是目击者把西装革履的刘艺舟当成了日本人)。不管怎么说,反正登州革命党拿下了。接着策划攻打黄县,17日黄县亦宣告独立。随后,被推举为登黄临时大都督(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孙中山就任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大总统后,任命胡瑛为山东都督,改任刘艺舟为烟济登黄都督,不久,又调任登黄司令,真正是军政一体。

传奇都督鄂州人刘艺舟的梨园情


及至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时,刘艺舟把登黄司令一职让给了带兵前来的蓝天蔚,赴上海,与夏月珊、潘月樵等合作,在新舞台演戏。孙中山曾赠以“光复登黄伟人”金丝绒戏幕,自此“都督演戏”传为美谈。


刘艺舟是一位双栖演员,既能唱戏,又能编剧。1913年,刘在汉口汉大舞台演出《吴禄贞被刺》,借吴禄贞之口,揭露袁世凯的阴谋。同年,参与反袁斗争失败,逃亡日本。刘流亡日本期间与“松竹株式会社”订立合同,出面邀请苏少卿带上海开明社的演员到日本合作演出,排演了托尔斯泰的《复活》。1915年回国,因作为,反对“二十一条”参加留日学生代表请愿活动,被袁世凯逮捕入狱,直到袁世凯死后才获释。出狱后即编演了京剧《皇帝梦》(又名《新华宫》),自饰袁世凯,轰动一时。1917年,刘艺舟、任天知曾在汉口满春戏院演出《猛回头》、《石达开》、《皇帝梦》、《黑人吁天录》等剧,湖北督军王占元下令以“乱党”的罪名抓他,刘被迫流亡。嗣后,刘艺舟辗转于湖北、江西、河南等地,继续演新剧。1927年,李之龙在汉口主持血花世界,邀刘合作,任汉口市戏剧编审委员会委员,发起组织火焰剧社,七一五事变后,剧社亦散。1931年,与金素秋在汉口共舞台合演《明末遗恨》、《黑奴吁天录》等剧。1934年,刘从四川返汉,编写时事新剧《百灵庙大捷》,在汉口长乐戏院演出。刘艺舟一生著剧本数十卷,多是针砭时弊之作。演剧不采取一般脚本,见景生情,自编自唱。1937年,因贫病交迫,死在汉口的一家小旅店内。


知识链接


武汉的戏园

传奇都督鄂州人刘艺舟的梨园情

话剧早期称文明戏,亦称新剧(1928年,由洪深提议才将新剧定名为话剧)。清宣统三年(1911年)传入武汉。1912年,社会教育团、新民新剧社等先后在武汉演出,新剧从此生根。先后有顾无为、朱双云的导社及王无怨、刘艺舟的醒民新剧社以及上海优美女子新剧社、扶风新剧社、强民剧社、老圃新剧团等剧团来汉演出。1925年北洋军阀下令禁演新剧。次年,北伐军攻克武汉,随军新剧团在汉组成血花剧社。大革命失败后,新剧又趋衰落。抗战初期,武汉成为全国救亡宣传活动中心,大批戏剧界人士汇聚武汉,话剧演出团体达30余个。武汉沦陷后,话剧活动由盛转衰。至于武汉剧园则有:


宁波同乡会 


位于汉口水塔后。该会馆系宁波商人于乾隆、嘉庆年间在汉口建立,初名“浙宁会馆”。清嘉庆二年(1797年),宁波在沪商人钱随、费元圭等发起募捐,筹建以行帮为基础的“四明公所”。1912年,前清秀才唐爱陆在汉口筹办宁波同乡会旅汉公学。


满春茶楼


兴建于1902年,位置在满春路三元殿后(今满春街集贸市场内),满春取自宋叶绍翁“春色满园关不住”诗句,京、汉、楚等各剧种演出尤盛。20世纪20年代前,已成为新剧演出的主要场所。营业直至1930年以后,是汉口最晚歇业的茶园。


怡园茶园


初名群仙茶园,位于后城马路(今中山大道)歆生路口(今江汉路),于1903年由华俄道胜银行买办江寿春集资建造。后易手江锡麟经营,更名“怡园”。以演出髦儿戏(女子京剧)为主,后改演汉剧。1917年后,由顾无为经营,开演男子新剧。1921年前后停办。


荣华茶园


位于棉花街(今长堤街)上首,建于1906年。今已不复存在。


平汉大礼堂 


位于福熙将军街(今蔡锷路)江边,即百代大戏院,创办于1912年,曾名维多利电影院、星光花园,设有花园及露天放映场,后为汉口铁路工人的俱乐部。平汉即指北平至汉口铁路段。该礼堂今不复存在,原址上建成了五星级“豪生大酒店”。


老圃游艺场


位于今江汉路老圃正街与横街一带,初名“爱国花园”。1916年园内始造“新泰舞台”演京剧,京沪两地名角在此同登一台;又造“汉新舞台”演新剧,1917年修可容2000人观赏的“西舞台”,改名老圃游艺场。该游艺场在当时曾印发报刊式戏单,名曰《老圃日刊》。1931年汉口大水后,游乐场荒废停用。


汉大舞台


“汉大”即汉口大舞台的简称。创办于1908年,位于原英租界北京路口。其名不断更改,前后有合记茶园、迎仙舞台、双红舞台、春记舞台等名。大舞台乃市民之说法,亦有人将前后名混叫,称为和(合)记舞台,后改建为盐业银行,即今之中国工商银行武汉市江岸区支行原址。


美成戏院 


建于1913年,位于汉口今清芬三路52号,原名丹桂舞台。1926年由张鉴堂集资重建,改名美成戏院。1951年改名新生剧场,1952年改名武汉汉剧院,1961年定名清芬剧场。


新记大舞台


毗邻大智门火车站,由韩惠安于1914年筹资兴建。初名大舞台,亦称法租界大舞台。1930年后更名新记大舞台,1931年改称共舞台,即共和升平楼,是汉口第一家正规上演楚剧的剧场。1919年由汉剧艺人傅心一经营,在汉首次实施门票制。


长乐大戏院


位于济生四路(今前进四路),1916年由黄陂人李俊阶出资修建。武汉沦陷后改名“东和”,成为日军影院。1945年更名“民乐”。1949年后曾先后名曰“大众楚剧院”、“武汉楚剧院”、“长征剧场”,今名“楚风剧院”。


立大舞台 


位于原汉口法租界华景街安庆里口(今二曜路副食品商店旧址),1917年开办。后拆改为店铺。


维多利影戏院

传奇都督鄂州人刘艺舟的梨园情


1917年由俄商在汉口威尔逊街(今一元路)开设。今不复存在。


维多利大舞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