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兒童食品”一口都別給娃吃!都是智商稅

這些“兒童食品”一口都別給娃吃!都是智商稅

最近在家閒得長毛,我開始琢磨,中華文化真是博大精深。

有時候一句話里加上兩個字,就能起到扭轉乾坤,畫風突變的效果。

比如“對不起”加兩個字變成“對三,要不起!

比如“神仙水”加兩字變成“神仙礦泉水”。

這些“兒童食品”一口都別給娃吃!都是智商稅

但對於媽媽們來說,有兩個字那是自帶高光濾鏡,有天生的吸睛能力,那就是“兒童”。

比如說一瓶酸奶,很是平平無奇,一旦叫成“兒童酸奶”,你的心頭立馬就會湧上一股“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奶就在冰櫃最深處”的驚喜感。

除此之外,還有兒童醬油、兒童果汁、兒童奶酪等等,彷彿有了“兒童”二字冠名,那就象徵著更好、更健康、更營養

但事實上,如果不好好甄別,隨意購買所謂的“兒童食品”,很容易誤交各種智商稅。

這些“兒童食品”一口都別給娃吃!都是智商稅

今兒我就帶大家盤點一下那些年,我們被套路過的“兒童食品”

01兒童酸奶

市面上賣的兒童酸奶那是琳琅滿目、花裡胡哨,讓人的錢包應接不暇。

購買時,想蛇皮走位避開各種坑,下面這3句話一定要牢記於心。

天涯何處無芳草,千萬別選乳飲料。

酸奶,酸奶,你好歹得有奶吧?但像下圖中的這種飲品,含量最多的是水,第二多的是白砂糖,這不就是一瓶“糖水”嗎?

要是這“糖水”能約等於酸奶,那我就能約等於范冰冰。

這些“兒童食品”一口都別給娃吃!都是智商稅

春花秋月何時了,少來點糖好不好。

食物中額外加的糖被稱為“空白能量”,就是那種它到底有啥用呢?想來想去大腦一片空白的能量。

孩子攝入過多的糖沒啥好處,還會有肥胖和齲齒的風險。

大家在購買酸奶時要多注意成分表中的蔗糖、白砂糖、麥芽糖、半乳糖、乳糖、果葡糖漿、濃縮果汁、葡萄糖、蜂蜜等,有這些成分的,儘量不選。

這些“兒童食品”一口都別給娃吃!都是智商稅

碧玉妝成一樹高,添加劑能少則少。

關於添加劑的知識太複雜了,解釋起來比解二元二次方程都難。

我教大家一個最簡單的辦法,那就是越少越好。像這種添加劑多的恨不得寫篇小作文的,捂緊錢包頭也不回,趕緊走。

這些“兒童食品”一口都別給娃吃!都是智商稅

答案▼

配料表第一位要是生牛乳,而不是復原乳、全脂或脫脂乳粉。

蛋白質含量。根據國標,純酸奶蛋白質含量至少要2.9g/100g風味酸奶則是2.3g/100g

儘量無糖少糖,添加劑越少越好。

02兒童醬油

我們都知道,小寶寶是不能吃鹽的,但很多老人又認為孩子不吃鹽沒力氣。

所謂“時勢造英雄,順勢造醬油。”於是乎,一些打著“低鹽低鈉”名號的兒童醬油應運而生。

看似完美解決了隔代育兒的矛盾,但事實真的這麼美好嗎?

當然不是!

這些兒童醬油根本就是“不聽曲子聽評書——說的比唱的好聽。”

不能給孩子吃鹽,其實是為了控制鈉的攝入。鹽裡含鈉,醬油裡的鈉照樣不少

下圖是我找的某兒童醬油的成分表,裡面含的鈉甚至比普通醬油都高。

請問這是什麼迷惑行為大賞

這些“兒童食品”一口都別給娃吃!都是智商稅

大家看看不同年齡段的寶寶每天所需的鈉含量,根本經不住這麼造啊!

這些“兒童食品”一口都別給娃吃!都是智商稅

根據我國規定,每10g或10ml醬油中的鈉含量必須小於12mg才能成為“低鹽低鈉”,而且國家也沒有“兒童醬油”的相關產品標準,都是商家的噱頭。

加鹽的正確姿勢

1歲以內的寶寶,不需要加任何調味品,鹽、醬油、糖統統不需要。

1歲以上也不建議加太多的鹽,食物中的鈉就能滿足生長髮育所需。

2歲以上可以和大人一起吃飯,但仍要清淡。

03兒童奶酪

奶酪含鈣量非常喜人,遠超過牛奶,可以說是“一塊更比兩杯強,補鈣中的王中王。”

寶寶滿1歲就可以少量地嘗試奶酪了。看到這兒請你們控制住自己上揚的嘴角,就算奶酪含鈣高,孩子鈣質的攝入也不能完全靠它,每天吃20~30g即可。

因為它的飽和脂肪酸也高,吃多了容易胖!胖!胖!

在購買奶酪時也別看見寫著“兒童”倆字兒就走不動道兒,像下面這幾種奶酪,直接pass。

再製乾酪,pass!

再製乾酪是以天然奶酪為基礎,進行二次加工,加入乳化劑、防腐劑、食用香精等製成,口味更好,但添加劑也更多

這些“兒童食品”一口都別給娃吃!都是智商稅

高鈉陷阱,pass!

左圖這個乾酪乍一看只含210mg的鈉,感覺也不多啊,但大家仔細看,它是按照每份28g算的,並不是按照常規的100g計算的。

如果換算成100g,它的鈉含量可是高達750mg!

對於這種商家我只想說:“怎麼,欺負我數學不好?”

這些“兒童食品”一口都別給娃吃!都是智商稅

添加劑太多,pass!

添加劑還是那一條,越少越好。我們家老人曾經一度認為成分表越長說明加的東西越多,營養越豐富。

萬萬不可啊,這種想法可太危險了!

這些“兒童食品”一口都別給娃吃!都是智商稅

選奶酪的正確姿勢

選天然奶酪,主要成分是牛乳、羊乳等,而不是乾酪。

高鈣低鈉,配料表越短越好。

04兒童果汁

家裡有個不愛吃水果的娃,那是誰痛誰知道啊!

所以兒童果汁的誕生也算是猛往媽媽們軟肋上戳了,即不用每天絞盡腦汁“逼迫”孩子吃水果,還不擔心孩子營養缺乏,堪稱完美。

這些“兒童食品”一口都別給娃吃!都是智商稅

美國兒科學會(AAP)提出:

果汁無法給1歲以下

的孩子提供更多特殊的營養價值,反而會增加肥胖和齲齒的風險不建議納入飲食

1歲以上的孩子,也不建議多喝果汁,因為果汁所提供營養物質遠不及新鮮水果。

哪怕是自己榨的果汁,雖然足夠安全放心,但因為含糖量高,纖維素含量少,也遠不如直接啃著吃水果來得好。

而那些市售的“兒童果汁”,更是有嚴格的“鄙視鏈”。

NO.1最頂層:100%果汁和純果汁

雖然比不上鮮榨的好,但好歹除了水和某種水果的濃縮汁之外,沒添加其他的。

這些“兒童食品”一口都別給娃吃!都是智商稅

NO.2不上不下:果汁飲料

這種飲料比上面的純果汁要差點兒,一般是在果汁或濃縮果汁的基礎上加了水、白砂糖和添加劑調製而成。

其中果汁含量達到10%才能叫做“果汁飲料”。

這些“兒童食品”一口都別給娃吃!都是智商稅

NO.3最底層:果味飲料

這種飲料就是用糖和各種添加劑調製而成,基本上不含果汁。說白了就是“調味添加劑飲品”。

這些“兒童食品”一口都別給娃吃!都是智商稅

喝果汁的正確姿勢

1歲以下要吃新鮮水果,不要喝果汁。

1歲以上要少量喝,可以喝自己榨的果汁或市售的100%果汁/純果汁,不建議喝果汁飲料或果味飲料。

05兒童奶粉伴侶

奶粉伴侶,站在商家的角度考慮,那就相當於咖啡裡的奶球,餃子裡的醋,有錦上添花之妙用。

我去超市見過類似的產品,有主要成分是葡萄糖的,也有添加了鈣鐵鋅,恨不得加個元素週期表進去的。

據說加了這個奶粉伴侶就能使配方粉營養更豐富,能助孩子消化,還能緩解便秘等等。

這些“兒童食品”一口都別給娃吃!都是智商稅

別看它說的挺天花亂墜,事實上,配方粉餵養的寶寶根本用不到這個東西。

配方粉中的各種營養素是按照孩子不同階段生長髮育所需進行嚴格配比的,自己隨意加所謂的奶粉伴侶,很容易導致營養素攝入過量,對孩子生長髮育不利。

配方粉和咖啡不一樣,可別自己DIY。

專屬秘籍

不看,不買,不喝。

拒絕三連。

好了,關於兒童食品常見的幾大套路我就和大家介紹到這裡了。是不是掐指一算,又省了不少錢呢?

已經不小心掉坑的家長也別太沮喪,就當為科普事業投資了,歡迎你們在評論區裡說出來讓大家開心……啊不是,是長長姿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