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諜戰往事 衚衕裡的北平紅色地下電臺

1948年末至1949年初,在北平這座千年古城,正進行著一場光明與黑暗的歷史性抉擇。

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解放北平一方面要立足於打,另一方面,為了保護北平的文化古蹟,減少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特別要花大力氣做傅作義將軍的工作,爭取和平解放北平。

在華北局城工部劉仁同志的直接領導和崔月犁同志的具體安排下,中共地下黨早在1948年上半年就對傅作義周圍的上層關係開展了工作,並通過地下電臺向解放區彙報工作進展情況。特別是及時準確地彙報傅作義在和談期間的動態和情緒變化,比如:他在徘徊觀望、舉棋不定的時候,晚上怎麼也睡不好覺;他在屋裡焦慮地踱步,甚至急得把火柴棒放在嘴裡咬。這些細節都是通過電報傳遞到解放區的。

1949年1月,在人民解放軍的重重圍困之下,北平守敵已成甕中之鱉。他們企圖留條逃跑的後路,在東單廣場修建了簡易飛機場。解放軍為斷敵後路,向機場開炮,但命中率較低。北平地下黨派人直接觀察每一發炮彈的落點,通過地下電臺及時報告解放區。有電臺“導航”,解放軍的炮彈就像長了眼睛,封鎖了這個短命的機場。

那麼,在白色恐怖籠罩的北平,地下電臺是怎樣建立的?通信戰士們又是怎樣戰鬥和生活的呢?

早在1945年8月,中共晉察冀中央局(後為中共中央華北局)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在敵占城市“隱蔽精幹,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的工作方針,決定在北平秘密建立地下電臺,直接溝通解放區與北平地下黨的通信聯絡。

鮮為人知的諜戰往事 衚衕裡的北平紅色地下電臺

晉察冀分局報務員、共產黨員李雪(建國後曾任北京市電信局副局長等職)奉城工部部長劉仁同志(建國後曾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二書記)之命,秘密進入北平,著手組建地下電臺。

在北平,李雪在地下黨組織的掩護下,在西四北大街開設了一個名叫“龍雲”的電料行,目的是籌購製作收發報機的器材。1946年7月,城工部另一名報務員趙振民也被秘密派往北平,協助李雪組建地下電臺。面對敵人對電信器材的封鎖,他們決定:自己動手搞電臺。這樣,李雪是電料行“老闆”,趙振民當“夥計”,白天在櫃檯應付業務,晚上,二人就利用電料行收集來的材料,秘密組裝了4部發報機,其中3部留在北平,1部送給天津地下黨使用。收報機則通過關係在北平、天津買了兩部,第三部是李雪用短波收音機改裝的。這樣,收發報機都齊備了。

鮮為人知的諜戰往事 衚衕裡的北平紅色地下電臺

1947年4月,地下電臺開始與解放區華北局城工部相互收發電報。為加緊進行解放北平的準備工作,華北局城工部決定擴大北平地下電臺隊伍,根據劉仁同志的指示,地下電臺逐步配備了三套“人馬”,將三部電臺分別設在三個地點,配三個報務員。這時,兩位年輕女戰士——報務員艾山和譯電員方亭於1948年4月和8月先後來到北平參加地下電臺的工作。三套人馬分別設在東城帽兒衚衕2號,東城洋溢衚衕36號,宣武門外西草場12條。地下電臺的工作人員都在黨組織安排下,以“父母”、“子女”、“夫妻”的角色組成“家庭”,掩護身份。

殘酷的鬥爭環境要求電臺工作既有嚴密的組織,又有嚴格的紀律。報務員、譯電員、交通員都不知道彼此的住址和姓名。來往電報內容,除了譯電員外,其他人都不允許知道,李雪也不例外。電報由報務員艾山收發,由譯電員方亭譯成文字,但電報內容艾山卻絲毫也不知道。那時,兩人已是十幾年的同學、朋友和同志,情同手足,十分知己,但是,每當譯電文看到令人興奮的消息時,方亭只能把喜悅深深藏在心頭,而不能向艾山吐露一個字。

當時,紅色電波不斷在國民黨重兵把守的北平上空激盪,把一個個重要情報傳送到解放區。這使敵人如骨鯁在喉,他們用10輛裝有探測儀器的吉普車在北平城內流動偵察。地下電臺的同志們與敵人展開了機智靈活、針鋒相對的鬥爭。一是電臺的波長、呼號和密碼經常變換,三部電臺輪換工作,收發報時間相互錯開,電文也很短,敵人不易發現電波信號,即使發現了,隨即消失,無法定位,搞得敵人暈頭轉向。二是所有來去電報一律用米湯或麵湯密寫在小而薄的紙片上,幹後沒有痕跡,收電人只需用碘酒一擦,字跡就顯現出來了。同時,小紙片便於攜帶,遇到緊急情況也便於處理。交通員們在送取電報的路上,多次遇到敵人軍警的檢查,都機智勇敢地闖過去了。三是“運動戰”。電臺在一個地方呆長了容易被發現,因此,轉移電臺、變更住處就成了常事。電臺工作人員趙振民、王超向、岑鐵炎、艾山、方亭都搬過幾次家。收發報機也被隱藏得十分巧妙,例如藏在床邊壁櫥的夾層裡,上面堆滿衣物。或者藏在牆洞裡,外面釘著掛衣架。電臺天線也都設法加以偽裝。

為了鬥爭的需要,劉仁同志親自為地下電臺的工作人員制定了嚴格的紀律:不參加群眾活動,不去公共場所,不看影劇,不看進步書刊,不與外界發生聯繫,三部電臺之間不發生橫向聯繫,暫時停止過組織生活。在近兩年的時間裡,北平地下電臺沒有發生過影視作品裡扣人心絃的格鬥、槍戰等驚險場面,有的只是默默地工作、謹慎地行動。直至解放,三處地下電臺,一處也未被敵人發現。這些隱蔽戰線上的無名英雄們,用無限忠誠與大智大勇勝利地完成了黨交給的任務,為人民解放事業建立了功勳。

鮮為人知的諜戰往事 衚衕裡的北平紅色地下電臺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幾天後,崔月犁給劉仁發出急電:“傅先生已同意我和平條件。”之後不久,交通員又送來一份電文超長的電報,這就是傅作義將軍於1月22日發表的和平解放北平文告。北平的和平解放,創造了著名的“北平模式”,保障了200多萬北平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使北平這座歷史名城完好的回到人民手中。

1949年1月29日,地下電臺收到劉仁同志最後一份電報:“1月31日中午一點,我軍從西直門鳴禮炮入城,組織群眾夾道歡迎。通知地下黨各委負責人31日下午在何釗家開會。”第二天下午,劉仁同志乘吉普車風塵僕僕地到了何釗同志的家。他進門第一句話就問:“電臺出事了沒有?”李雪彙報說,大家都很平安。劉仁同志聽後,高興地大聲宣佈:“通知電臺,停止聯絡!”

七十多年過去了,但人民沒有忘記,在北平和平解放的關鍵時刻,地下電臺作為我黨城市工作的一隻奇兵,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歷史功績永載史冊!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作者 趙其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