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解長征之謎3:鮮為人知“小長征”紅25軍緣何創奇蹟

重解長征之謎3:鮮為人知“小長征”紅25軍緣何創奇蹟

跳躍式前進 行程9000華里 保住老根據地 建立新根據地 軍隊增員 裝備整齊———

提到長征,人們往往著重講紅軍的“三大主力”,即一、二、四方面軍的萬里征程。除此之外,徐海東、程子華、吳煥先等人率領的紅二十五軍還進行了一次數千裡的“小長征”,從鄂豫皖根據地先期到達陝北。毛澤東後來一再稱讚紅二十五軍的軍長徐海東,說他是“對中國革命有大功的人”。

紅二十五軍的長征,採取了沿途建立根據地的跳躍式前進,長征結束時的人數比出發時不減反增,為何能取得這一成績呢?

鄂豫皖根據地陷入危機魯迅幫助成仿吾去中央蘇區

紅二十五軍誕生於以大別山為中心的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原屬紅四方面軍的一部。1932年以前,鄂豫皖曾是僅次於中央蘇區的全國第二大蘇區,同年秋在蔣介石親率50萬國民黨軍的重兵“圍剿”下,紅四方面軍主力突圍西進川陝,留在當地堅持鬥爭的紅二十五軍處境日益艱難。至1933年秋,紅二十五軍人數由1萬多減少了4000餘人,根據地也大大縮小並被分割成幾小塊,而且因沒有電臺同中共中央失去了聯絡。

面對根據地的危局,鄂豫皖省委書記沈澤民派在當地擔任縣委書記的中國近代著名文學家成仿吾找中央彙報。在上百名便衣隊員的掩護下幾經轉戰,成仿吾才突出山區化裝到達武漢,又乘船去上海。他按沈澤民寫在自己棉衣上的幾個秘密地址找到聯絡點,這些地下機關卻都已被破壞。他在患病且旅費用盡時,想到魯迅可能同黨有聯繫,便到內山書店碰面。在魯迅的幫助下,成仿吾終於同中央蘇區的交通員接上關係,經幾個月的跋涉到達了瑞金。周恩來見到他後,馬上對參加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的同志們介紹:“紅四方面軍的代表來了!”

聽到成仿吾彙報鄂豫皖蘇區的嚴重形勢,周恩來經過反覆考慮,決定派紅二十二師的師長程子華為中央代表前去傳達新精神。1934年8月,程子華出發前,周恩來找他談話交代,如果紅二十五軍繼續留在當地,部隊和根據地都會因力量枯竭而被消滅。他強調說:“出路是什麼呢?中央已經決定了,紅軍主力要作戰略轉移,去建立新根據地。這樣,部隊就能得到發展,同時也把敵軍主力引走,減輕鄂豫皖根據地的壓力。”

周恩來提出的這一想法,正好同推行“左”的錯誤的領導人強調的“不放棄根據地一寸土地”完全相反,為紅二十五軍和鄂豫皖根據地指明瞭唯一的生路。程子華背熟了這些內容後,便在幾個交通員“接力”式護送下,經過閩西—汕頭—上海—武漢,終於潛入鄂豫皖根據地,傳達了周恩來的指示,至於轉移方向則要當地領導根據實際而定(中央不瞭解情況)。此時沈澤民已因病餓犧牲,當地負責人吳煥先、徐海東等經過研究,決定率紅二十五軍主力突圍西進至豫陝邊界一帶開闢新根據地。

軍首長揮大刀 帶頭衝殺脫境險

紅二十五軍轉移時,領導班子重新調整,大家推舉中央派來的程子華任軍長,吳煥先為政委,徐海東由軍長改任副軍長。中央紅軍出發長征後的一個月,紅二十五軍於1934年11月16日從河南羅山縣何家衝出發,向平漢鐵路以西開始了長征。出發部隊對外稱“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留下一個團及地方武裝重建紅二十八軍,繼續堅持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鬥爭。

出發時的紅二十五軍人數雖不足3000人,卻因過去常打惡仗繳獲多,武器較好且彈藥充足,指戰員們多是經過多年戰鬥考驗的骨幹,後勤、醫院等保障單位也都實行戰鬥化,全軍行動便捷,一天一夜就能走100多里。不過該部隊沒有無線電臺,對外聯絡和偵察敵軍調動困難。出發十天後,部隊越過許(昌)南(陽)公路時,在獨樹鎮遭到敵一個旅和一個騎兵團伏擊,追兵兩個旅也從後面圍攻上來,紅二十五軍陷於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這時軍政委吳煥先從通信員身上抽出一把大刀,振臂高呼:“共產黨員跟我來!”在他的率領下,指戰員們奮不顧身衝上去與敵軍展開白刃格鬥,終於殺出一條血路。

佔天水逼西安 蔣介石將徐海東懸賞與毛、朱並列

同年12月,紅二十五軍轉戰到陝西省雒南(今洛南)縣落腳,此後在這一地區進行了半年游擊戰,開闢了一塊有50萬人口的鄂豫陝邊蘇區,並招收數千青年入伍擴大了紅軍。長征中的紅軍能建立一塊較穩定的根據地,這還是僅有的一例。

1935年7月,紅二十五軍在袁家溝口殲滅國民黨西北軍一個旅,北出終南山威逼西安。這時徐海東、吳煥先等人從繳獲的報紙和交通員口信中知道,紅一、四方面軍在川西會師並準備北上,便決定留第七十四師在陝南,以主力西征迎接中央。紅二十五軍一度襲佔了蔣介石嫡系胡宗南部的後方基地天水城,繳獲了大量武器和軍需物資,迫使國民黨軍從川西調兵回援,打亂了其阻截紅一、四方面軍的部署。南京政府在惱怒之下,把徐海東與毛澤東、朱德並列為全國通緝懸賞額最高的三人,標定頭顱賞格均為25萬塊大洋。

紅二十五軍西進甘肅攻佔兩當縣時,遇國民黨軍圍攻,同時得不到黨中央的確切消息,徐海東等決定先到陝北會合當地紅軍。於是部隊轉向北進,於9月16日進至陝甘革命根據地的永坪鎮,同紅二十六、二十七軍會師。此時紅二十五軍還有3400人,在陝南還留下了2000多人,比長征開始時的人數還有增加。

悍將帶出頑強隊伍 政委犧牲 軍長眼睛被打穿

自紅二十五軍從鄂豫皖出發長征後,“圍剿”那裡的國民黨東北軍被調到陝甘,當地壓力有所減輕,新建的紅二十八軍又得到發展,確如周恩來事先所估計的那樣,這一出征使紅軍和根據地兩方面都得到保存。

按照紅二十五軍從鄂豫皖出發到達陝北的行軍距離計算,總計約9000華里,歷時十個月。同紅軍三個方面軍相比,紅二十五軍長征距離短一些,途中也未經過雪山、草地,因此被有些人稱為“小長征”。儘管當時追擊它的國民黨軍大都系地方軍閥部隊,戰鬥仍十分激烈殘酷,徐海東、程子華都因身先士卒負過重傷,政委吳煥先更在火線帶頭衝擊時陣亡。吳煥先犧牲後,徐海東改任軍長,程子華任政委。

部隊最高領導帶頭揮大刀在一線率部衝殺,是紅二十五軍頑強戰鬥精神的突出體現。徐海東在途中一次激戰中被子彈從左眼底下打入,從後頸穿出,抬下陣地後第五天才醒來。他甦醒後第一句話就問:“現在幾點了?部隊該出發了吧?”身邊的護士周東屏(隨後成為他的夫人)回答:“四天四夜人事不省,真把人急死了!”徐海東卻不在乎地說:“我倒睡了個好覺。”

長征後軍容齊整 每連六挺輕機槍

經過長征最先到達陝北的紅二十五軍,給當地軍民帶來了全新感觀。這支部隊差不多每連都有六挺輕機槍,指戰員都戴八角帽,服裝整齊,裝備和軍容都大大超過原先由游擊隊改編而成陝北紅軍。紅二十五軍到來,大大加強了陝甘根據地的力量,它與原來的陝甘紅軍合編為紅十五軍團,徐海東任軍團長,程子華任政委,劉志丹任副軍團長兼參謀長。部隊在陝甘打開了局面,為隨後到達的中央紅軍能落下腳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1935年11月初,徐海東同毛澤東首次會面,馬上表達了渴望在中央直接領導下長期奮鬥的願望。毛澤東當即決定撥給他一部電臺,從而能夠保障聯絡。徐海東回部隊後馬上下令,把軍中積蓄的全部銀元都交給遠征萬里後急需補充的中央紅軍,還抽出許多重要物資和大量駁殼槍送去,一時被稱為雪中送炭。

點評

獨立行動 策應全局

在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中,紅二十五軍雖不屬於三大主力,但該部作為在長江以北獨當一面的戰略力量,以自己的遠征有力策應了主力紅軍的長征,而且還在征途中開闢了陝南根據地。紅二十五軍的領導人特別可貴之處,又在於在得不到中央消息的情況下自覺分析形勢,獨立自主地作出西征北上的決定,事實證明這又符合黨中央的戰略意圖,從而為長征的勝利起到了獨特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